2019年4月18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一季度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一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5283万吨,沿海港口完成215969万吨,同比增长3.2%;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9323万吨,同比增长15.4%。沿海港口增长放缓的情况,内河港口异军突起,为港口的稳定增长贡献了力量。
一季度的数据,各港口在排名和吞吐量上都出现一些微妙变化。有大跌大涨就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除了国内环保政策,二月份中国新年等显而易见的影响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作为排位靠前的营口港,一季度出现降幅31.1%的跌幅,受到广泛关注。营口港主要拥有煤炭、粮食、矿石、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原油等主要货种。由于货物吞吐量的计算,是由散件杂货吞吐量(煤炭、粮食、原油、汽车等)+集装箱箱货重+集装箱箱体重量而来,吞吐量大幅下跌的营口港,散件杂货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1-3月累计进口煤及褐煤7462.8万吨,累计同比减少1%。巴西淡水河谷Ponta da Madeira港出现严重压港现象,截至4月1日有38艘好望角型船在锚地等待装货,而3月初只有10艘。其中,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铁矿砂、煤炭、大豆进口量有所减少。一季度,我国进口原油1.21亿吨,增加8.2%;天然气2427万吨,增加17.8%;成品油872万吨,增加5.8%。此外,进口铁矿砂2.61亿吨,减少3.5%;煤7463万吨,减少1.8%;大豆1675万吨,减少14.4%。
一季度的散货市场可谓“乌云密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宗商品的进口疲软导致了以散货为主要货源的港口受到极大冲击。未来,澳大利亚飓风影响三大铁矿石发运港、巴西大豆出运量将继续走低、淡水河谷销售量相较2018年也将降低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都预示着,中国多港口也将在行业下行趋势的影响下“挣扎”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