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事还是有点多,一边忙着做研究生设计和写一个航天产业园的课题计划书,另一边还要准备今晚上的建筑学院研究生羽毛球比赛和明上午的英语演讲。今天上午还是抽了点时间出来,终于是把拖了好久的《刺杀骑士团长》看完看。
坚持写日记还是有个好处,就是随时都能翻看以前的记录。这两本书去年3月15号到我手上的,大概55w字的书,断断续续读了13个月才读完,时间跨度也是非常长了。所以说有时候又在想,那些人读动辄上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什么几天就读完了,真是恐怖,反正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想起了大概是前年的这个时候吧,快本科毕业了,和小伙伴们出去吃小龙虾的时候,小胖推荐了《庆余年》我读,两年了读了10%了。OK,这样看来我45岁的时候就能读完这本书了,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感觉读一本书,时间跨度拉长一点也未必是件坏事。就像我书桌上那盒可爱的小芦荟一样,买来的时候花店老板反复告诉我,浇水不要太勤,一个月浇一次就好,不然根会烂掉的。因此每每过了很久很久,突然想起该浇水了,一杯水下去,连水滋润干涸泥土的滋滋声都能很明显的听得到,而突然吸水后的芦荟也才能长的更好。
突然想到了前不久刚去世的台湾作家林清玄,他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桃花心木》。“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时间跨度一长,不仅对于植物来说是一种考验,对于人来说或许更是一种反思和启迪。这一个月来我又做过什么,这一个月来又有哪些成长,下一个月又有什么目标等着去实现,这些都是值得总结和思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至于整本书而言,时间跨度一长,似乎代入感也会增强。绝大多数的书应该都是以月甚至是以年来组织时间结构的,相对于现实世界的时间轴很大程度上都是放大的。书上说两周之后,我就过两周再读,其间现实生活中发生事件,我自身心态上的变化,或许会和书中那两周的空白期产生一些微妙的联系。就像我玩上古卷轴5,里面是可以选择按照现实世界的时间流逝速度来玩的,我曾经就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来感受,从南边的雪漫城走到北边独孤城,从东边的裂谷城走到西边的马卡斯城,一路欣赏高山溪流、花草鸟兽,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棒。我觉得这才是玩游戏的感觉,而不是一直不停的做任务,不停的从一个地方快速旅行到另一个地方,那是被游戏玩了。
还是说说这本《刺杀骑士团长》吧。老实说这本书给我的观感不太好,不然我也不会这么久才读完。第一本《显形理念篇》说实话比较无趣,第二本《流变隐喻篇》就要好得多了。高潮感觉在整部书的最后四分之一,前面全是铺垫,有点《命运石之门》动画的那种感觉。在我个人心目中这本书是不如《海边的卡夫卡》的。“还是相同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离婚的中年男子,高冷的无知少女,神神叨叨的叙事,低落舒缓的情绪,天马行空的超现实主义脑洞。偶尔反思历史,间歇探索哲学,时不时秀一下唱片方面的专长…村上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个书评是最贴合我现在内心感受的。当然这本书写的比较隐晦,我可能并没有达到那种高度,也不太能咀嚼出村上想要表达的那种意味。
毕竟已经70岁的村上春树,对死亡的脚步,感受到的切实逼真的靠近。即将走到人生尽头,没有孩子的村上春树,认真的考虑了孩子对自己的一生有何价值,他所失落的这部分对他有何影响,这一点甚至在整本书中,都是一个非常刺眼的主题了。难以理解也挺正常的,大抵也还有45年才能到达这个阶段。
“骑士团长真有的喲!”“你相信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