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卷演化为南北中三卷,以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为北卷,南直隶大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为南卷,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南直隶江北六府州为中卷,按固定比例分配会试名额。
60;40(洪熙)—60:10:30—55:10:35(天顺以后)
明代科举制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变通,南北分卷是对洪武旧制不重南北平衡之缺陷的规范化。
论分开地方取士者,正以司马光(优待西北,十人取一人)与欧阳修的议论为主要。司马光按各地解额分配进士的思路,应是杨士奇等的参考来源。元代不细分各省名额,略分汉地为二,各给同等数量的解额和进士份额,似非继承北宋,更像一种简单粗暴的安排,但也可能为杨士奇等提供形式的借鉴。
洪熙元年定会试南六北四,乃基于新定解额的南北比例,参考宋代「逐路取人」与元代划分南北,在南北两区按照相同的中式率取士。
中卷区之设,切割南六北四格局,较低的中式率,又影响南北两区的中式率,使南北份额、解额占全国的比例,不足以精确体现南北之间的消长。
以解额配会试份额这项基本原则,使明代南北分卷在限定各省解额之初,就以解额分地取士,展示了向清代前期会试分省取士自然演化的前景。
60;40(洪熙)—60:10:30—55:10:35(天顺以后)
明代科举制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变通,南北分卷是对洪武旧制不重南北平衡之缺陷的规范化。
论分开地方取士者,正以司马光(优待西北,十人取一人)与欧阳修的议论为主要。司马光按各地解额分配进士的思路,应是杨士奇等的参考来源。元代不细分各省名额,略分汉地为二,各给同等数量的解额和进士份额,似非继承北宋,更像一种简单粗暴的安排,但也可能为杨士奇等提供形式的借鉴。
洪熙元年定会试南六北四,乃基于新定解额的南北比例,参考宋代「逐路取人」与元代划分南北,在南北两区按照相同的中式率取士。
中卷区之设,切割南六北四格局,较低的中式率,又影响南北两区的中式率,使南北份额、解额占全国的比例,不足以精确体现南北之间的消长。
以解额配会试份额这项基本原则,使明代南北分卷在限定各省解额之初,就以解额分地取士,展示了向清代前期会试分省取士自然演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