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假药”案:是悲情“药神”,还是用药不对症?(转)
转帖,敢骂我的水军,4444全家。![](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67.png)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67.png)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5.png)
聊城吧真相帝 11
3-4 10:12
操作
多位医药圈人士指出,抛开“假药”之争,也暂且不论涉事双方的动机,该案中主治医师向患者推荐卡博替尼并非对症下药。“不应该放大悲情,将医生塑造成一个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忽略对这一行为本身的风险分析。”
南方周末记者以卡博替尼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为关键词,在全球临床试验登记网站上搜索到6个临床试验,但都处于“尚未招募”“正在招募”或“试验进行中”阶段。
卡博替尼有9个靶点,加之对多种实体瘤疗效较好,常被人称为靶向药中的“万金油”。不少病友群的管理员不管基因检测结果,简单问两句病情就开始热情推荐卡博替尼。
肿瘤晚期病人无药可医,医生推荐未获注册的进口药物,患者死亡后,家属因治疗效果不佳,试图追究医生推荐“假药”的责任……2019年2月25日,经由山东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报道后,山东聊城“假药”案引发公众热议,该案一度还登上微博热搜。
根据聊城市卫健委的情况通报,2018年4月,患者因小细胞肺癌并肝转移,到市肿瘤医院住院治疗。医生追问病史后得知,患者还患有膀胱癌。同年7月的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效果差。
此时,主治医师陈宗祥向患者建议使用卡博替尼。“当时我觉得这个药可能对他有效,所以我建议他用这个药。”在《今日聚焦》栏目中,陈宗祥如是表示。因该药品在国内未上市,他便让家属自行购买。几天后,患者家属向医生反映没有买到药,按照情况通报的说法,“陈宗祥遂介绍患者女儿王玉青通过其他患者家属代为购买。”
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呕吐、厌食等反应。2018年11月10日,患者因医治无效在医院死亡。此后,家属因不满住院治疗效果,与院方发生纠纷,并将卡博替尼送到当地食药监部门鉴定。2019年1月,聊城市食药监局的认定意见书显示,该产品外包装盒和说明书未标明药品批准文号。在国内,进口药品必须经过中国药监部门批准,获得进口药品注册证才能进口。按照药品管理法第48条,鉴定结论认为,王玉青购买的卡博替尼“应按假药论处”。
2月26日,聊城市卫健委认定医生陈宗祥违反了执业医师法,聊城市肿瘤医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暂停陈宗祥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免去肿瘤二区科主任一职。
家属购药无门,医生热心推荐却遭“反咬”,很多人为医生的遭遇打抱不平。不少人感叹,现实版“药神”再度上演,并将该案比作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目前患者死因并未有定论。但喧嚣之中,也有另一种声音。多位医药圈人士指出,抛开“假药”之争,也暂且不论涉事双方的动机,仅从专业角度看,陈宗祥推荐卡博替尼并非对症下药,用药缺乏充足依据。“不应该放大悲情,将医生塑造成一个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忽略对这一行为本身的风险分析。”上海一家跨国药企的研发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美国FDA(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卡博替尼正式批准的适应症仅3种癌症,分别是甲状腺髓样癌、肾癌和肝癌。由于该药尚未在中国大陆正式获批,如果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药物一定要参照药品说明书服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医生潘战和在接受腾讯“较真”栏目访问时亦说道。
转帖,敢骂我的水军,4444全家。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67.png)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67.png)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client/image_emoticon25.png)
聊城吧真相帝 11
3-4 10:12
操作
多位医药圈人士指出,抛开“假药”之争,也暂且不论涉事双方的动机,该案中主治医师向患者推荐卡博替尼并非对症下药。“不应该放大悲情,将医生塑造成一个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忽略对这一行为本身的风险分析。”
南方周末记者以卡博替尼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为关键词,在全球临床试验登记网站上搜索到6个临床试验,但都处于“尚未招募”“正在招募”或“试验进行中”阶段。
卡博替尼有9个靶点,加之对多种实体瘤疗效较好,常被人称为靶向药中的“万金油”。不少病友群的管理员不管基因检测结果,简单问两句病情就开始热情推荐卡博替尼。
肿瘤晚期病人无药可医,医生推荐未获注册的进口药物,患者死亡后,家属因治疗效果不佳,试图追究医生推荐“假药”的责任……2019年2月25日,经由山东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报道后,山东聊城“假药”案引发公众热议,该案一度还登上微博热搜。
根据聊城市卫健委的情况通报,2018年4月,患者因小细胞肺癌并肝转移,到市肿瘤医院住院治疗。医生追问病史后得知,患者还患有膀胱癌。同年7月的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效果差。
此时,主治医师陈宗祥向患者建议使用卡博替尼。“当时我觉得这个药可能对他有效,所以我建议他用这个药。”在《今日聚焦》栏目中,陈宗祥如是表示。因该药品在国内未上市,他便让家属自行购买。几天后,患者家属向医生反映没有买到药,按照情况通报的说法,“陈宗祥遂介绍患者女儿王玉青通过其他患者家属代为购买。”
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呕吐、厌食等反应。2018年11月10日,患者因医治无效在医院死亡。此后,家属因不满住院治疗效果,与院方发生纠纷,并将卡博替尼送到当地食药监部门鉴定。2019年1月,聊城市食药监局的认定意见书显示,该产品外包装盒和说明书未标明药品批准文号。在国内,进口药品必须经过中国药监部门批准,获得进口药品注册证才能进口。按照药品管理法第48条,鉴定结论认为,王玉青购买的卡博替尼“应按假药论处”。
2月26日,聊城市卫健委认定医生陈宗祥违反了执业医师法,聊城市肿瘤医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暂停陈宗祥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免去肿瘤二区科主任一职。
家属购药无门,医生热心推荐却遭“反咬”,很多人为医生的遭遇打抱不平。不少人感叹,现实版“药神”再度上演,并将该案比作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目前患者死因并未有定论。但喧嚣之中,也有另一种声音。多位医药圈人士指出,抛开“假药”之争,也暂且不论涉事双方的动机,仅从专业角度看,陈宗祥推荐卡博替尼并非对症下药,用药缺乏充足依据。“不应该放大悲情,将医生塑造成一个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忽略对这一行为本身的风险分析。”上海一家跨国药企的研发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美国FDA(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卡博替尼正式批准的适应症仅3种癌症,分别是甲状腺髓样癌、肾癌和肝癌。由于该药尚未在中国大陆正式获批,如果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药物一定要参照药品说明书服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医生潘战和在接受腾讯“较真”栏目访问时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