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吧 关注:372贴子:593
  • 10回复贴,共1

学生有时有拒做作业的权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杭州拱墅区和上城区推出新规:小学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9点,初中生作业时间超过晚上10点,如果还没有做完,对剩下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不做。由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递交给老师即可。拱墅区教育局连同全体初中校长给家长发出了“为成长,不熬夜;晚10点,不作业”的倡议书,倡议书希望帮助家长改变“熬夜=勤奋”的观念,督促孩子调整作息,保障足够睡眠。同时,拱墅区全体初中教师也发出了一封“晚十点,不作业”承诺书。
看到这则消息,我激动不已。我的孩子是小学生,早上7点就要到校,比大部分单位上班时间都要早,晚上做作业做到9点之后是家常便饭,中午回家竟然还有中午作业,一天到晚除了上课、吃饭,几乎都是与作业为伴了。我了解一下初中生的情况,更糟糕,5点50之前起床,11点以后才能睡觉,简直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我们需要“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这个标准不用我多说,大多数家长都知道难以达标。
我上中学时,老师教育我们: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我校一位领导就在大会上说:把学生养得白白胖胖有什么用?我们要让学生把一切时间利用起来。于是,在原本已经紧张的作息时间基础上重新制定作息时间,硬生生多挤出了一个多小时学习时间。遇到不得不放的假期,还“贴心地”制定好假期作息时间,和上课作息时间如出一辙,几点到几点上什么课,只是每节课都是做作业,做作业,做作业。
有的高中校不仅5点多起床22点多下课,还把高三体育课全面取消,其它年级每周只一节体育课,其它“副课”全无,下午课结束到晚辅导上课只有半小时,课间操时间高三还要做练习卷!这完全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时间、剩余价值的节奏!小学呢,因为没有晚自习,那就多布置作业,在家刷题吧。生怕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好像一有自由时间就“出乱子”,就算不出乱子那也是“耽误学习”,是大大的罪过,所以像河北某校一样把时间一分一秒地算计好,压榨师生的剩余时间。


IP属地:江苏1楼2019-03-05 07:57回复
    事实上学生有权利管理自己的时间,也必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而不是因为未成年就要被剥夺这个权利和能力。自己的时间不是必须用来做作业的。生活不仅是做作业,成长不仅是做作业,教育不是靠海量作业来维持的。学生需要锻炼,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适当的娱乐,需要看课外书,需要轻松地就餐,需要亲子时间,需要一些聊天,需要一些幻想,需要一些发呆,需要一些灵感,需要兴趣活动,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减负减了多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唯分数、唯升学率,在校时间已经够长,但是不够,回家后还要做家庭作业,最好除了吃饭别的都别干,专做作业,以便提高做题应试技巧。官员们奉行“教育GDP”主义。他们不管什么素质教育,不管学生的身心成长,只看教育GDP:分数、达线率、升学率、本科率、名校率、清北率……。有一位“差生”有了很大进步,老师很高兴,领导说:别管他了,他不可能考上本科的,我们要达线率!必须关注“目标生”!
    应试教育只要某某率和分数这些数字,看似关注优生,其实目中无人!为了提高达线率,许多学校搜刮“优生”,升本希望渺茫的学生则尽量拒之门外(哪怕他是爱学习的孩子),甚至把毕业班的“差生"减少,减小达线率中的分母。


    IP属地:江苏2楼2019-03-05 07:59
    回复
      应试教育从头到脚滴着肮脏的东西。为了百分之某数的升学率名校率等政绩资本,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冒绞刑的风险;有300%的利润,它就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应试教育已经如此可怕,更可怕的是某些官员认为应试教育具有“ZZ正确性”。而老师呢,在巨大的考核压力下,也是大多数认为我们搞不了素质教育了,只能搞搞应试教育了,只有压榨学生的剩余时间才能在“剧场效应”中站得更高些。正所谓:应试教育猛于虎,许多教师丧虎口,变作伥鬼不自知,摇旗呐喊急吼吼。


      IP属地:江苏7楼2019-03-05 08:05
      回复
        请看,老师普遍陷入了“囚徒困境”。你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多,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我英文老师不能拖后腿啊,不能被领导批评啊,于是我也布置很多作业,让学生在我这门课上多花点时间,语文老师一看,矮油,你们这样干,我不干不行啊,物理老师一看,矮油,你们这样干,太不厚道了,学生看哪门课作业多就学哪门,我不能“亏”啊,我也这样干!……于是,各门作业汹涌而来。变成了咏叹调:“语数外,政史地,我们一直在刷题”。


        IP属地:江苏8楼2019-03-05 08:08
        回复
          写到这里,我想到王开东老师的一篇文章:《学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利》。文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要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减价多少?”老者的回答石破天惊,他说:“如果是这样,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人乏味而死!”王老师爱死这个老者了,me too。


          IP属地:江苏9楼2019-03-05 08:08
          回复
            刷题除了量大,有许多题是低质量的甚至是无效的、反作用的。比如,学校要求学生读一些必读书,这本是好事,读完书考核一下,也未尝不可。然而,为了提高区分度,或者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死读书,出一些无聊或无用的试题:某某星期几约人去游泳?冰心坐的船叫什么号?小老鼠吃了什么?……这难道是让孩子死背全文吗?
            对于“家庭作业”,有人研究了它的来源,指出这个东西原本是为了惩罚学生而产生的。My God,这个东西的来路不正啊。当然了,如今适当的、适量的作业也无可厚非。但是,老师们布置作业可以尽量多一些校内作业,少一些家庭作业,可以充分考虑几门课的累加作业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承受力,考虑布置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分层次选做。


            IP属地:江苏10楼2019-03-05 08:08
            回复
              其实,就算没有家庭作业,教育的天空并不会塌下来,甚至可能更加灿烂。芬兰学生在校时间短,没有家庭作业,但是并没有妨碍芬兰的教育。在PISA TEST(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中,芬兰位列第六。在2015年经合组织的全球排名上,芬兰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排名第六。


              IP属地:江苏11楼2019-03-05 08:09
              回复
                至于家长,普遍陷入焦虑和矛盾的境地:做“虎妈”,还是做“猫爸”?“虎妈”们,希望孩子成绩好,也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心理身体,只要上个名校,自己脸上就有光了。自己当初学不好,非要孩子苦学,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其实细细一想,有时还是多多少少为了私心、虚荣心吧。孩子的学习,大家都比较关心,然而,一般人所说的“学习”、“家庭作业”,都是应试教育语境下的东西,此种学习固然有一点重要,但是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不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全部,更不能以此侵占孩子的剩余时间,把孩子禁锢到一个囚笼中。很多家长当初没有这么多作业,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自己的孩子呢,只怕被学业的重压压得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失去了最简单的想象,当他们变得破碎不堪、茫然无措、荒诞虚无,人生变得没有故事,只留下做作业刷题的故事。


                IP属地:江苏12楼2019-03-05 08:09
                回复
                  其实,新规也不是说不做作业,而是说到了一定时间后,作业仍然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做。即使如此,还需要家长签字确认。如果孩子真的很晚了还没有完成作业,家长是大笔一挥签字,督促孩子早点休息,还是劝说甚至恐吓孩子继续熬着呢?我想,不仅学生有拒做作业的权利,家长作为监护人,也有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支持拒做作业的权利。
                  还有一点是很要命的,家长或许不知道。就算你拥护应试教育,而某些学校应试水平不咋的,但是也在拼命挤时间、多做题,为什么呢?因为某些领导认为:要把学生的剩余时间搾干,才能向上面表明我们是出力了,狠抓了;某些老师认为:多布置一些作业,才能从别的老师手中抢过一点时间,才能向领导表明我是下了劲的。甚至有的时候,家长就反对作业变少的情况,而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态度,就多布置作业。这种情况下布置的作业能有多少是非做不可的呢?


                  IP属地:江苏13楼2019-03-05 08:09
                  回复
                    讲来讲去,学生呢?学生是最弱势的。作业多、作业烦、作业质量差,他们不高兴,但是只能被动接受。有些学生有意见,就会被洗脑,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事实上,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充斥着竞争、淘汰、功利,不应该把学生的目标定为名次之争,“人上人”之争,不应该以爱的名义行压榨之实,我们的教育应该容纳一些浪漫、一些尊重,一些惬意、一些自由、一些个性、一些心灵。
                    2018年3月4日
                    作者:大脸猫chch


                    IP属地:江苏14楼2019-03-05 08: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