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青藏高原就像个大海绵,吸满了地下水。而且这些地下水水位普遍高于新疆青海的沙漠盆地。只要横向打一些“坎儿井”,水就可以自流出来。
在青藏高原腹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现代冰川、常年积雪和多年冻土广布。冰川堆积物松散多孔隙,下渗量大。冰雪融化和大气降水可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提供丰富的补给。这些山地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盆地谷地是地下水的主要径流、排泄区。青藏高原已探明的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950立方公里,而地下冰储量达9528立方公里。这些地下水(冻土层上水)可以泉的形式出露于河流或湖塘中。比如,在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坡有广阔的径流形成区,它汇集了高山冰川和多年冻土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且地下水是这些河流重要补给水源。所以,这些河流的径流年内分配一般比较均匀,径流年际变化较小,水量变化小而稳定。
可先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距离高原边缘约1公里的地带向下打一排垂直竖井,各竖井间距离约50公里。选择出水量较大的竖井测量井下端高度。然后在高原北麓离该竖井最近的山坡下,在与竖井下端高度相同或略低的地点,用一种可远距离操作的小型防水盾构机对准竖井的方位水平打横井(小隧洞),将横井打入竖井内接通水源。再通过横井将水引出高原北麓,进入新疆和青海的沙漠盆地。
第二期工程
在第一排竖井以南约10公里地带,打第二排竖井。第二排竖井的井位与第一排竖井错开,约在第一排相邻两竖井之间。选择出水量较大的竖井,在井侧壁开口并向邻近的前一排(第一排)竖井打隧洞,将井水引入前一排竖井。各竖井侧壁开口安装闸门,关闭闸门后可在前一排横井中施工(比如扩大隧洞或开辟新支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