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之后,世间再无“白玉川”
按照白少曾经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而我,似乎也不应该在这篇文字的开首写下那样绝对的一个标题:她之后,世间再无“白玉川”。可即便如此,还是想说:塔琳托娅女士以后,银幕、荧屏上落雪飞花,佳丽万千,却再寻不见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轻笑蔑世的白衣公子形象了。
塔琳女士塑造白少的时候,鄙人还少不知事。而她本人,也极年轻。二十出头,分明是个没有完全退尽孩子脾性的小姑娘啊!然而,80后这一代人像是见证奇迹般,傻傻仰着脖子看那小方盒子的电视机里:一个丰神俊朗的少年人如何有着迴风舞雪的武艺,一路追爱侣,一路弑情敌。其实那个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都太懵懂,处于一个猫狗都嫌的年纪,在小学校里晃里晃荡地学习,压根不知道人世间有多少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也没想象过还有“真心换假意”这样不地道的事情。我们挂着红领巾,行着少先队礼,真心向往着真善美。可我们还是看出,片中的那个白公子是个“反派”——也许是人生第一次,我们被一个牢固定性为“坏人”的角色深深吸引,并觉得她后来的报复完全是理所人性的真实碾压了道貌岸然的训导。不是我们“不识好歹”,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多欺骗,太多辜负!
多年以后,我感谢那位叫做塔琳托娅的女演员,没有她的演绎,我会错失一份深邃的感动。白玉川是经典的,何谓经典?简而言之,就是该角色,非这个演员演不可,她的诠释具有无可替代性,观众看后会一致产生种“错觉”:角色和演员合二为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塔琳女士离开影视圈后,“世间再无白玉川”不是主观判断,而是客观描述。
但经典形象又分两种。一种是该形象在现实中就存在,比如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人物。如影片《至暗时刻》里面的“丘吉尔”,“狗爹”将之演到了神形皆备。这一类形象,演员是能够借助各种条件进行模仿。因为有照片,有录像、录音,有文字记录存世,你能凭此去揣摩,把握。而另一种就是白玉川类型。要塑造他甚至比饰演一个“纯粹”的律香川和“东方不败”还要难——白玉川在《莲》剧出来之前,是缺乏任何借鉴依据的,“他”没有形象依托和文学依托。况且该人物还处于一种“是耶非耶”的矛盾和模棱之中。我们今天提到白玉川,是翩翩浊世佳公子,是高贵典雅的南国郡主。这是塔琳女士的功劳,那么在她之前呢?“白玉川”的定位,就是个由男转女的人物。在我们中国这样有五千年封建传统,事事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度里,即便到了今天,其实依然有很多人不看好这类角色。为什么,因为太突兀,太反常,太离经叛道了。金庸先生写杨过和小龙女的恋爱,以师为妻,世俗不容。白玉川更“离谱”,他是直接从一个男人变成了女人——卫道士肯定觉得这种情节简直乱套。然而作为影视艺术,似乎还有补救方法,就是将这个人物设定成“正面形象”,这样就可以中和一下其间“犯忌讳”的成分。不过,90年代我国影视剧拍摄的风气真的可以甩现在N条马路。突破窠臼,大胆自信。白玉川不需为自己贴一张假惺惺的善良面皮,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他依仗人物自身的独特个性和悲剧命运照样赢得大众共鸣。我不知道当初塔琳女士在接戏的时候,有没有过犹豫。说实话,蛮佩服她的。这样的角色,不是每一个女演员都敢于接,愿意接的。接下来,需要的是胆气,演成功,则需要莫大才华。好在这两者,她都具备。
塔琳女士有着一般女子缺乏的俊朗和英挺之气,眉眼可以锐利,可以柔和。演得出睥睨傲世的霸气,也能收缩气场,百炼钢化成绕指柔。她的眼中有光芒,一开始是那种少年人的清澈和明亮,衬托白少爷良善的本性。那眼中也有痴情,可惜我将真心托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他看小蝶时候的那种欣喜中掺杂不解和无奈的目光里甚至还有一份只有单纯的小男生才会生出的委屈。这委屈又不是伤心绝望。爱一个人不是错,哪怕爱一个其实不值得你爱的人,也不是错。花园中对着唐秀姑娘,却恍惚看到小蝶的片段,哪怕在过去这么多年以后,再看,仍叫人伤情。
在看过了《莲》剧后,我想自己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另外一个容颜甚好,演技甚佳的演员来演白玉川了,甚至,我会觉得任谁来演都是一种亵渎。当然,一个演员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也是缘分。塔琳托娅的白玉川,演出了一个非常真实转化的过程。他原是出类拔萃的,不乏智慧和筹谋,有深情也有欲望,他爱而不得,但并不后悔。他的所谓的“坏”,你需要将之放置在剧情环境中去审视。很多细节真是百看不厌,每每动容。比如第一次表白被拒后,他装醉,出发点是让小蝶不至于太尴尬,自己也有回环余地,绝不会如肤浅男人般发作。对沈冲,他开始时也是当朋友在对待,一起喝酒,一起吃蛋炒饭,脸上轻松自然,真诚实在,待人接物一直风致雅然。但这个世界放不过他,被拒绝,被嫌弃,被追杀……变身段素素后,固然有笑容,可那笑容从来不是由衷的开心,只是一切尽在掌握的笃定。当她邀请小蝶过来,试探对方心意,仅仅依靠不多的台词和面部表情,就让人感受到了其痛苦远胜于对方。 多么骄傲,自尊的一个人,却在最后带着小蝶一起逃离的时候,一声声地道歉。
多荒唐,多不甘?这种歉意换来了利剑穿胸。
一个是,只有看到你,我才能开颜。而另一个是:只有看到你死,我才能放心。
汤显祖借《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原以为此语动地惊天,但看过白玉川,觉得:汤大剧作家那种云端里的浪漫和美满真的不及白少爷在尘世间的苦痛和挣扎。
感谢塔琳托娅女士,演出了人性中最强烈的反差,也在此种反差中展现了角色和演员合二为一的魅力。
按照白少曾经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而我,似乎也不应该在这篇文字的开首写下那样绝对的一个标题:她之后,世间再无“白玉川”。可即便如此,还是想说:塔琳托娅女士以后,银幕、荧屏上落雪飞花,佳丽万千,却再寻不见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轻笑蔑世的白衣公子形象了。
塔琳女士塑造白少的时候,鄙人还少不知事。而她本人,也极年轻。二十出头,分明是个没有完全退尽孩子脾性的小姑娘啊!然而,80后这一代人像是见证奇迹般,傻傻仰着脖子看那小方盒子的电视机里:一个丰神俊朗的少年人如何有着迴风舞雪的武艺,一路追爱侣,一路弑情敌。其实那个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都太懵懂,处于一个猫狗都嫌的年纪,在小学校里晃里晃荡地学习,压根不知道人世间有多少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也没想象过还有“真心换假意”这样不地道的事情。我们挂着红领巾,行着少先队礼,真心向往着真善美。可我们还是看出,片中的那个白公子是个“反派”——也许是人生第一次,我们被一个牢固定性为“坏人”的角色深深吸引,并觉得她后来的报复完全是理所人性的真实碾压了道貌岸然的训导。不是我们“不识好歹”,是因为这个世界太多欺骗,太多辜负!
多年以后,我感谢那位叫做塔琳托娅的女演员,没有她的演绎,我会错失一份深邃的感动。白玉川是经典的,何谓经典?简而言之,就是该角色,非这个演员演不可,她的诠释具有无可替代性,观众看后会一致产生种“错觉”:角色和演员合二为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塔琳女士离开影视圈后,“世间再无白玉川”不是主观判断,而是客观描述。
但经典形象又分两种。一种是该形象在现实中就存在,比如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人物。如影片《至暗时刻》里面的“丘吉尔”,“狗爹”将之演到了神形皆备。这一类形象,演员是能够借助各种条件进行模仿。因为有照片,有录像、录音,有文字记录存世,你能凭此去揣摩,把握。而另一种就是白玉川类型。要塑造他甚至比饰演一个“纯粹”的律香川和“东方不败”还要难——白玉川在《莲》剧出来之前,是缺乏任何借鉴依据的,“他”没有形象依托和文学依托。况且该人物还处于一种“是耶非耶”的矛盾和模棱之中。我们今天提到白玉川,是翩翩浊世佳公子,是高贵典雅的南国郡主。这是塔琳女士的功劳,那么在她之前呢?“白玉川”的定位,就是个由男转女的人物。在我们中国这样有五千年封建传统,事事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度里,即便到了今天,其实依然有很多人不看好这类角色。为什么,因为太突兀,太反常,太离经叛道了。金庸先生写杨过和小龙女的恋爱,以师为妻,世俗不容。白玉川更“离谱”,他是直接从一个男人变成了女人——卫道士肯定觉得这种情节简直乱套。然而作为影视艺术,似乎还有补救方法,就是将这个人物设定成“正面形象”,这样就可以中和一下其间“犯忌讳”的成分。不过,90年代我国影视剧拍摄的风气真的可以甩现在N条马路。突破窠臼,大胆自信。白玉川不需为自己贴一张假惺惺的善良面皮,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他依仗人物自身的独特个性和悲剧命运照样赢得大众共鸣。我不知道当初塔琳女士在接戏的时候,有没有过犹豫。说实话,蛮佩服她的。这样的角色,不是每一个女演员都敢于接,愿意接的。接下来,需要的是胆气,演成功,则需要莫大才华。好在这两者,她都具备。
塔琳女士有着一般女子缺乏的俊朗和英挺之气,眉眼可以锐利,可以柔和。演得出睥睨傲世的霸气,也能收缩气场,百炼钢化成绕指柔。她的眼中有光芒,一开始是那种少年人的清澈和明亮,衬托白少爷良善的本性。那眼中也有痴情,可惜我将真心托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他看小蝶时候的那种欣喜中掺杂不解和无奈的目光里甚至还有一份只有单纯的小男生才会生出的委屈。这委屈又不是伤心绝望。爱一个人不是错,哪怕爱一个其实不值得你爱的人,也不是错。花园中对着唐秀姑娘,却恍惚看到小蝶的片段,哪怕在过去这么多年以后,再看,仍叫人伤情。
在看过了《莲》剧后,我想自己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另外一个容颜甚好,演技甚佳的演员来演白玉川了,甚至,我会觉得任谁来演都是一种亵渎。当然,一个演员遇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也是缘分。塔琳托娅的白玉川,演出了一个非常真实转化的过程。他原是出类拔萃的,不乏智慧和筹谋,有深情也有欲望,他爱而不得,但并不后悔。他的所谓的“坏”,你需要将之放置在剧情环境中去审视。很多细节真是百看不厌,每每动容。比如第一次表白被拒后,他装醉,出发点是让小蝶不至于太尴尬,自己也有回环余地,绝不会如肤浅男人般发作。对沈冲,他开始时也是当朋友在对待,一起喝酒,一起吃蛋炒饭,脸上轻松自然,真诚实在,待人接物一直风致雅然。但这个世界放不过他,被拒绝,被嫌弃,被追杀……变身段素素后,固然有笑容,可那笑容从来不是由衷的开心,只是一切尽在掌握的笃定。当她邀请小蝶过来,试探对方心意,仅仅依靠不多的台词和面部表情,就让人感受到了其痛苦远胜于对方。 多么骄傲,自尊的一个人,却在最后带着小蝶一起逃离的时候,一声声地道歉。
多荒唐,多不甘?这种歉意换来了利剑穿胸。
一个是,只有看到你,我才能开颜。而另一个是:只有看到你死,我才能放心。
汤显祖借《牡丹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原以为此语动地惊天,但看过白玉川,觉得:汤大剧作家那种云端里的浪漫和美满真的不及白少爷在尘世间的苦痛和挣扎。
感谢塔琳托娅女士,演出了人性中最强烈的反差,也在此种反差中展现了角色和演员合二为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