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镜吧 关注:298贴子:6,705
  • 0回复贴,共1

唐太宗:隋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只因他这一点做得不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刘老师原创,非授权严禁转载】
贞观四年七月,唐太宗李世民和身边近臣房玄龄等人,闲来无事时谈起了隋文帝。
大家知道,隋文帝杨坚再次结束了华夏上百年的分裂,完成了大一统。
而且,隋文帝励精图治、爱惜民力,最终取得了大隋朝的繁盛,史称“开皇之治”。

聊天的一开始,唐太宗就问房玄龄等人,隋文帝杨坚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隋文何等主)?
当然,既然是闲聊,房玄龄等人也就简单把隋文帝的功绩给叙述了一遍。
比如:勤政爱民、体恤宫人,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然而,就在房玄龄等人等待唐太宗的肯定回答时,唐太宗却说了另外一番话:
对于隋文帝,你们只知道他勤政爱民的一面,却并不了解他的另一面。

随后,唐太宗表示,隋文帝虽然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但他却并不信任自己的大臣,疑心病很重。
因此,不管朝廷的大事小情,隋文帝都亲自决断。
但是,由于人的认知问题和情绪引导,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甚至,很多时候不合乎正常逻辑(谓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决,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

朝廷的大臣们,虽然知道皇帝的某些结论不正确,但却碍于皇帝的猜疑之心,而不敢指出(朝臣既知上意,亦复不敢直言)。
所以,在隋文帝当政时期,包括宰相在内的朝廷所有大臣,都只是给皇帝跑腿的,并没有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之中。

说到这里,唐太宗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并不认同隋文帝的这一举动——毕竟朝廷人才辈出,而皇帝一个人的想法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广开言路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最有效办法。
正因为唐太宗有此想法,并且在即位伊始就这么去做,所以才有了魏征等一批杰出的谏臣,帮助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这一大唐盛世。
参考史料:《旧唐书·太宗本纪》


1楼2019-01-22 21: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