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吧 关注:3,321贴子:39,260
  • 124回复贴,共1

被现状反制的思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用一句话作为本文的开场白:你若不按你想的去活 你就会为你活的去想!
一般大家都认为 每个人行为都是由自身的思维决定的 其实这里有个误区 你的现状会不断地反制你的思维 直到把你思维变成和你的现状相匹配为止!
比如 一个买不起房的人 开始可能他会想着怎么努力去赚钱 然后去买房 但慢慢地他会因为他买不起房这个现状 改变他的思维 他会为现状找出一堆合理的解释 例如他买不起房是因为有一群坏人炒房 是因为国家政策有问题 接着他会进一步想有房的以后有房产税的压力 还不如他无房子好 等等...最后他的思维就会完全和他的现状匹配了 他也就不会再有努力去赚钱买房的想法了...
再比如 很多刚开始离异单身的或者刚开始到适婚年龄的人 都会积极去寻找婚姻对象 但慢慢的 思维就会被现状反制 也会找一堆解释和理由在匹配他(她)的单身状态 先是会认为男人或女人没好的 所以才单着 接着自然又会为单身找出各种的好 然后思维就和他(她)的单身现状匹配了...
哈耶克说过一句名言: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 现实中不是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说他(她)视金钱如粪土么? 那么 是不是也是思维被反制的结果呢?
很多看似正确的东西 你一旦深层次地去思考 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思维的格局决定了你的思维层次!


1楼2018-12-24 16:50回复
    @GoldSeal


    2楼2018-12-24 16:51
    回复
      你也注意到这个了?心和物之间会产生一种联接关系。主观与客观之间能够相互影响。这可以称之为“辩证心物主义”。用索罗斯的话说,不是心与心之间辩证那么简单,也不是物与物之间的辩证。而是心与物之间也会产生一种辩证关系。前者是唯心的,后者是唯物。但是心和物之间也会产生互动,这是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没发现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12-24 17:03
      收起回复
        用中国的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虽然脑袋可以决定屁股,但是反过来,屁股也能决定脑袋。这就打破了主客观之间的界限。主观和客观之间互动的案例还有测不准原理:人的观测行为会改变观测结果。我要观测一个电子,我得用光子去观测它。如果我要用频率特别高的光子,我就能准确的知道电子的位置,但是频率高,光子的能量也高。光子打到电子后,必然会改变电子的动量。如果用频率低,能量低的光子观测电子,虽然我可以尽量不改变电子的动量,但光子有可能打不到电子,我只能知道电子一个大概的位置区间。就是说我的观测行为,会改变客观的观测对象。索罗斯就是从量子力学中悟出反身性原理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12-24 17:13
        回复
          每个人都很难理解自我。事实上,没有人可以真正的认识自己!你最不了解的可能就是你自己。这是因为要获得某种类似于知识的东西,至少要能够在主观和客观之间做一界定,但就理解自我这一问题而论,两者却是一体的。思维活动本身就是思维对象的一部分,从而思维活动缺乏独立的赖以裁定的参照点——既缺乏客观性。——引自《金融炼金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24 17:21
          回复
            哎,本来是想买本索罗斯的书,是为了研究怎么赚钱的。结果我股票没炒好,竟研究索罗斯的哲学了。我发现我对哲学的兴趣,远大于炒股的兴趣。呵呵。
            再引用一段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中的话:我惊喜的发现,反身性观念在那里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兴趣。正如我曾指出过的,反身性也可以被描述为辩证法,但因为这个名词负载着沉重的智力文化的积淀,所以我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但恰恰是这一层涵义强烈的吸引了中国人,因为这可以帮助他们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黑格尔提出了观念的辩证法,马克思去掉前面的观念,两个字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但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辩证法,将参与者的思维同参与的过程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观念和物质之间发挥作用,如果说黑格尔是正题,马克思主义是反题,那么反身性就是合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2-24 17:30
            收起回复
              你这个观点非常独到。其实,从侧面说明了“我在”、“思在”、“它在”是三位一体存在的,“思”既要受到“我”的影响,也要受“它”的制约。
              由此推之,“我”支配“它”而产生的“思”就是“术”,“它”支配“我”而产生的“思”就是“道”。我们永远在“道”与“术”之间徘徊,或者叫求存。


              IP属地:北京8楼2018-12-24 18:55
              收起回复
                这个问题还可以延伸为:时势造英雄or英雄造时势?
                时势造英雄,肯定是唯物论。英雄造时势,一定是唯心论。两者交叉在一起,就是心物互动论。英雄与时势,相互塑造。
                如果根据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A。然后将英雄带入A。就变成了英雄→英雄。翻译过来就是:英雄造英雄。英雄为什么是英雄?因为他本来就是英雄。这是DNA决定的。放在哪个时代他都是英雄!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可以将辩证逻辑看成形式逻辑的升级。可能升级的不太完美,陷入诡辩了。索罗斯提出的这个心物互动论,就是他的反身性原理其实价值很大。而且是被低估和忽视了的。用索罗斯的解释就非常好,英雄与时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塑造的。
                总结一下所有的逻辑。
                1.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是:英雄造英雄,时势造时势。
                2.辩证唯物论的逻辑是:时势造英雄。英雄也有点主观能动性。但主要还得靠时势。
                3.唯心论的观点是:英雄造时势。历史就是由少数人推动的。
                4.反身性,心物互动论的观点是: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英雄再造时势,时势再造英雄。…… 无止境的相互塑造。
                5.还有老王或者卫庄的心物耦合论:时势既是英雄,英雄既代表时势。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24 19:41
                收起回复
                  安利一下NLP理解层次这个概念,把人的思维理解层次划分了六个层次,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精神,不断向上发展。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2-24 19:44
                  回复
                    我根据“心物耦合论”,推出的情绪公式。@大鹰119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12-24 20:12
                    收起回复
                      这就是入乡随俗,随過而安。是人的生理本能。而且基本上都是理性驯服感性。。比如我当初喜欢上一个没戏的女孩,,实在是心里难受。论感性我已经无能为力了,但不能一直这样痛苦下去吧!感性不具长久性随时间会变化,但我等不及了。所以每天就开动理性逻辑,把爱情,价值,相貌,心动之真假用理性反复论证,故意偏向于找出对方的缺点或我出坑的好处,,经过一个星期的论证,,我发现我的理性居然说服了感性,,再见到那女孩,喜欢的感觉已经下降了一大半。。我认为感性具有相当多的选择,拥有极乱的随机性,心性总是在浮动游动之中,它会随周围种种发展而发生方向偏移,而理性推论最能调整感性的变化方向,,所谓“洗脑”,应该就是用理性推论而改变感性认知的。。但简单的理性推论又类似一种忽悠,并不具体严密的逻辑模型,,这种忽悠式理论本身也极具欺骗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12-28 19:37
                      收起回复
                        老王那个原子~电子,感知模型其实就是这个一元衍存,心物耦合。只是他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感性这一特质。。。精神乃物质之衍化,,反过来物质能成为精神之衍化吗?还没听说过精神可以搞出物质。。那这个心物耦合就有问题→应该叫心脑耦合,心为感性,脑为理性,,心脑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但心脑即感性理性都是一种精神,他们共同受制于身体这个物质,,,心物耦合事实上还是精神的感理性自合,,他们与身体这个实物并没有结合在一起,,。。肉体本身仍旧只是物质本身的运行规律,精神根本改变不了物质,,只是精神本身分化了,,→分化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感性与理性仍具有混沌区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12-28 20:01
                        收起回复
                          原子~电子这个例子我举错例子了,暂不讨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2-28 2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