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知否应...吧 关注:3,991贴子:59,020
  • 12回复贴,共1

【知否】20181223却扇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海棠花镇楼求不吞


IP属地:贵州1楼2018-12-23 20:08回复
    前段时间,
    我剧饰演崔妈妈的演员发了几张图片和一段话,
    外加,之前的一些路投图都显示,
    我剧男女主角成婚时,除了“红男绿女”之外,
    女主角是“以扇遮面”的,
    其实之前的片花里也有,
    今天搜了一下,这个应该叫“却扇礼”
    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随便百度了几下,
    希望可以有熟悉这方面知识的吧友来做补充


    IP属地:贵州2楼2018-12-23 20:09
    回复
      片花中的一个镜头


      IP属地:贵州3楼2018-12-23 20:10
      回复
        目前没有直接的明兰拿着扇子出嫁的图片
        用q图代替
        非常明显,手上也是拿着扇子的


        IP属地:贵州4楼2018-12-23 20:12
        回复
          声明非原创
          以下资料摘抄自百度百科
          贴了地址会折叠不再贴原文地址
          却扇
          成语典故 --- 却扇释义:却扇,旧时婚俗,新娘出嫁,须得蒙头遮面,其用意有两种:第一是“遮羞”,第二是“避邪”。
          典源
          却扇一俗早在古老的神话中就有传说。唐人李冗《独异志》中说:“宇宙初开之时,止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与妹上昆仑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头悉合。其妹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人娶妇,用内外方巾花髻为扇,象其事也。”女娲氏是神话中的人物,这个故事当然是荒唐无稽的神话,不足为据,不过可从中知道,新娘盖面,乃是为了掩盖含羞的表情。
          《世说新语·假谲》说晋人温峤的堂姑母委托温峤为其女儿物色夫婿。几天后,温峤说已经物色好,门第与身世不低于自己。婚礼时,新娘用手拨开纱扇,发现新郎就是温峤。这就是"却扇"一词的出典。清代平步青的《霞外攟屑》说:"古时婚礼,侍儿以纱扇蔽新妇,彻扇曰却扇。"南北朝庾信的《为上黄侯世子赠妇》诗说:"分杯帐里,却扇床前。"也是用温峤娶妇的典故。


          IP属地:贵州5楼2018-12-23 20:12
          回复
            【这一段网页关了找不到地址了,和百科一样,前面,第一段是重点】
            却扇,旧时婚俗,新娘出嫁,须得蒙头遮面,其用意有两种:第一是“遮羞”,第二是“避邪”。新娘盖面的东西除盖巾外,还有扇子。普通都是用折扇或纨扇两种。新娘自出阁大礼起,一直把扇子拿在手中,见人即双手张扇,用以遮面。就是拜堂拜客时,也只是低垂扇子,弯腰作揖,一直到全部嘉礼完成,众亲友退出新房为止,新娘才敢大胆地放下扇子。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
              却扇一俗早在古老的神话中就有传说。唐人李冗《独异志》中说:“宇宙初开之时,止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与妹上昆仑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头悉合。其妹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人娶妇,用内外方巾花髻为扇,象其事也。”女娲氏是神话中的人物,这个故事当然是荒唐无稽的神话,不足为据,不过可从中知道,新娘盖面,乃是为了掩盖含羞的表情。
              却扇也是诗人骚客诗词的材料,文学史上二有数不尽的新娘咏,都题名为“却扇”诗。梁何逊《看伏郎新婚诗》云:“雾夕莲出水,霞朝日照梁。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良人复灼灼,席上自生光。所悲高驾动,环佩出长廊。”陈周弘正《看新婚诗》:“莫愁年十五,来聘子都家。婿颜如美玉,妇色胜桃花。带啼疑暮雨,含笑似朝霞。暂却轻纨扇,倾城判不赊。”唐杨师道《初霄看婚诗》云:“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娥。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轻啼湿红粉,微睇转横波。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从以上几首诗可知,南北朝、唐时均有以扇遮面之俗。
              近代有些地方的风俗,是新郎也象新娘一样,在新婚之夕,不分冬复,手中都拿着一把扇子,不过这把扇子的用场却和新娘大不相同。新娘是用来遮羞的,而新郎除了作装饰品外,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用扇子作敲轿门、挑盖头的工具。在新娘下轿前,新郎先用合扇在轿门上轻敲三下,然后由娶亲人启开轿门,新娘下轿后,马上由伴郎扶新郎登高,用合着的扇子在新娘头顶上轻打三下,及至拜过天地后,再用扇子(合扇)挑去新娘蒙头盖面的“盖头”,俗称“挑盖头”,到此,嘉礼才算完成。(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IP属地:贵州6楼2018-12-23 20:13
            回复
              楼上提到的小诗一首
              《看伏郎新婚诗》
              诗人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雾夕莲出水。
              霞朝日照梁。
              何如花烛夜。
              轻扇掩红妆。
              良人复灼灼。
              席上自生光。
              所悲高驾动。
              环佩出长廊。


              IP属地:贵州7楼2018-12-23 20:13
              回复
                再啰嗦一句,
                却扇起源于晋朝,说晋人温峤的堂姑母委托温峤为其女儿物色夫婿。几天后,温峤说已经物色好,门第与身世不低于自己。婚礼时,新娘用手拨开纱扇,发现新郎就是温峤。这就是‘却扇‘一词的出典。南北朝庾信的《为上黄侯世子赠妇》诗说:‘分杯帐里,却扇床前。‘也是用温峤娶妇的典故。
                同样的的,第一句是重点,起源于晋朝。
                以上这一段摘抄自:
                原贴:唐朝女子出嫁时为什要以扇遮面?
                原帖地址不再单独挂了,会折叠。


                IP属地:贵州8楼2018-12-23 20:14
                收起回复
                  之前看独孤天下的时候婚服也是这样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12-31 16:44
                  收起回复
                    长知识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2-31 16:47
                    回复
                      多年前看到《法门寺传奇》袁立扮演的大家闺秀出嫁时拿过扇子,红盖巾估计是后朝替代扇子的。


                      IP属地:上海11楼2018-12-31 17: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