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吧 关注:1,654贴子:11,218

【转帖】关于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明太祖朱元璋众多的皇子当中,有好几个儿子的生母到底是谁,自明代中叶迄今,一直存有疑义。其中第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因其特殊的经历和地位,更是备受关注。
明成祖为马皇后第四子,在明初本无异说。自明代中叶《南京太常寺志》(此书虽曰官名,但应该为私人所修。因为钦定官方史料早已明言懿文太子、秦晋二王燕王及周王为嫡子)问世,明成祖为嫡出的说法受到质疑。该书所云:“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 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次皇□妃氏,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又次皇贵妃□氏,生湘王肃王韩王沈王;又次皇贵人□氏,生辽王;又次皇美人□氏,生宁王安王,俱东列;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1]。成祖的生母到底是谁,众说纷纭[2]。其中,马皇后说与碽妃说最引人注目,也最为冲突,藉此引发朱希祖先生[3]与傅斯年[4]、吴晗[5]、李晋华[6]诸先生的争论。明成祖生母之争,时至今日,尚无定论。笔者在此运用新近发现的史料,再次考证,对引发学友诸君新的思考,或有裨益。


IP属地:江苏1楼2018-12-04 11:32回复
    一、周王是庶子且与燕王同母 
    我们先考察周王生母的问题,排比胪列下列史料。
      《国朝献征录》周王传云:
      周定王橚、秦晋二王皆高皇后子(案承明代官方之说)。周王育于孙贵妃。妃卒服以慈母斩衰三年,主丧事
      《明史》后妃传:
      成穆贵妃孙氏,洪武七年九月薨。帝以妃无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众子为庶母期,自妃始。
      《传》曰:慈母者何也?《传》曰:妾之无子者,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曰:“女以为子。”命子曰:“女以为母。”若是,则生养之,终其生如母,死丧之三年如母,贵父之命也。[7]
      (洪武七年十一月)明太祖钦定的《孝慈录》则曰:“子为慈母,谓母卒父命他妾养己者。”[8]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8-12-04 11:33
    回复
      由“周王育于孙贵妃”及“慈母”的本身含义,不难看出,周王就是庶子。再看另一则材料,(建文二年二月癸未)燕王书谕李景隆曰:“我念长兄皇太子已崩逝,秦、晋二王兄相继而殁,所存者惟我一人,尚不能容,又欲诛灭,甚可畏也!”[9]可见洪武朝建文朝被称为太祖的嫡子的,绝无周王。周王是众所共知的庶子,而且其母妃卑微,为贱妾(说详见后文),周王也遭受鄙夷岐视,故而建文帝的伐燕诏书才会有“朕以亲亲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问”如此厚此薄彼之语。周王母妃早卒,故育于孙贵妃(明孝宗六岁丧母,育于孝肃周太后,崇祯帝五岁丧母,育于李选侍。其时周王年岁大约与孝宗崇祯帝相仿),则孙妃薨,又加之无亲子,周王主其丧事,合情合理。
        燕王是被称为太祖的嫡子(说详见下文),称帝后宣称周王也是马皇后亲子,连带周王也算作嫡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燕、周二王是同母兄弟(《明史》中有两处所言“燕周同母”,但不能当作证据。说详见后文),故燕王也是庶出[10]。张岱《陶菴梦忆》钟山条云:“成祖生,孝慈皇后妊为己子,事甚秘。”,证明所述不假。
        毫无疑问,《天潢玉牒》是在明成祖授意下编撰的。(无名氏本)《天潢玉牒》言高后亲子惟有燕王与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晋王反变成诸母所生,大有欲盖弥彰之嫌.。后来修改《天潢玉牒》又明言五人同母,为马皇后亲子。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8-12-04 11:34
      回复
        吴晗先生在《明成祖生母考》文中引用《明太宗实录》建文四年六月乙丑条:“上虑朝廷事急,加害周齐二王,遣骑兵千余驰往卫之。周王初不知上所遣,仓卒惶怖,既知乃喜曰:‘我不死矣!’来见,上出迎之,周王见上拜且哭,上亦哭,感动左右。周王曰:‘奸恶屠戳我兄弟,赖大兄救我,今日相见,真再生也。’言讫复哭,哭不止,上慰止之。与周王并辔至金川门下马,握手登楼,上曰:‘身遭兵祸,无所容生,数年亲当矢石,濒万死,今日重见骨肉,皆赖天地皇考皇妣之佑,得至于此。’周王曰:‘天生大兄,勘定祸乱社稷,保全骨肉,不然,皆落奸臣之手矣。’”
          吴晗先生谓:“在这一段纪载中,有两点最值得我们的注意,第一周王是太祖第五子,却称他四哥为大兄,一则曰:‘赖大兄救我’,二则曰:‘天生大兄’,由此可知成祖和周王同母,和懿文及秦晋二王异母,以此周王称为大兄。第二周齐二王并在京中,同为成祖之弟,而出迎却只纪周王,抚慰亦只及周王,由此可见燕周之关系。”
          此误,不能由“大兄”称谓就得出燕周二王为同母兄弟的结论。《太宗实录》三十五年六月癸亥条:“上曰:‘诸弟试谓斯言当乎,否乎?诚乎,伪乎?果出于君乎?抑奸臣之谋乎?’诸王曰:‘大兄所见洞矣,诸弟何言,诸弟之来,岂得已哉?’六月戊辰条:“诸王上表劝进曰:‘……恭惟大兄殿下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可见,“大兄”之称是当时诸王对燕王的普遍称呼。况且原引文中还有“皇考皇妣”之语,燕王明白地说自己的母亲就是马皇后,怎么能看出和懿文及秦晋二王异母?单从这个大兄的称谓,看不出燕周二王特殊的关系。
          据《国朝献征录》齐王传:“靖难兵入金川门,王与齐王见成祖,且拜且哭,因辔并行,登楼相慰。”《罪惟录》周王传:“成祖入金川门,出锢,橚与齐王榑拜且哭,成祖并二王按辔登楼相劳也。”燕王进京,周王齐王均出迎。事实上,燕王对齐王有救命之恩,齐王出迎燕王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永乐朝齐王已一败涂地,《太宗实录》撰者不愿再提及。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8-12-04 11:36
        回复
          没结束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12-07 06:38
          回复
            二、燕王是嫡子
              再来申论燕王为嫡子的问题,看下面四则材料。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燕王上书于朝曰:“窃念臣于懿文皇太子同父母至亲也。于今事陛下,犹事天也。”同日他又告诉将士说:“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11]
              (建文)元年八月,叔侄彻底成仇,建文帝下诏讨伐燕王,伐燕诏书曰:“朕纂承大统,宵衣旰食,抚我兆民,岂意邦家不造,骨肉周亲乃谋大逆。去年周庶人橚潜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问。今年齐王榑谋逆事觉,又言与燕王棣湘王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未忍竟诛。讵棣包藏祸心,为日已久,私印伪钞,藏匿罪人。先皇帝在时,震怒成疾,至于升遐,海内莫不痛愤,犹不自悔。复称兵构乱,图危社稷,得罪天地祖宗。朕不敢赦,是用告于郊庙,废为庶人,命将致讨,昭示天下,使明知之。”[12]
              (建文)元年十一月,燕王上书朝廷:“……且陛下与臣皆出自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于属最亲也。……。”对建文帝的八项指控,逐一驳斥。[13]
              (建文)四年六月丙寅,诸王及文武群臣咸叩头,固请曰:“殿下为太祖嫡嗣,德冠群伦,功德社稷,宜居天位。”丁卯,诸将上表劝进。曰:“殿下文武英明,宽裕仁孝,为太祖嫡嗣。”同日,群臣稽首固请曰:“殿下德为圣人,位居嫡长,当承洪业。”[14]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8-12-13 09:58
            回复
                建文帝伐燕诏书(据《明史·方孝孺传》这个诏书虽为孝孺所草,但再据《齐泰传》,孝孺也参考了齐泰的强烈意见)尽暴燕王之罪过,独无指其冒嫡之说。从这个诏书中的“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之语及另外两则材料:“建文帝疑燕王反,尝以问(徐)增寿。增寿顿首曰:‘燕王先帝同气(这里的同气特指同母兄弟),富贵已极,何故反!’”[15]。长兴侯耿炳文还朝,上言:“……燕王与上皇父为同母弟,陛下之嫡叔父,其性尚未离骨,陛下何至解支体而散肝胆于他人。……。”[16]明白地可以看出,燕王是当时举朝共知的嫡子。故而燕王上书建文帝才堂而皇之以嫡子自称。兵临南京,诸王文武群臣咸称燕王为太祖嫡嗣,可不是阿谀媚献之词。
                正是因为燕王是明太祖的嫡子,所以“靖难之役”暴发之后,燕王经常宣称自己是嫡子。时太子及秦晋二王皆已薨,按伦序而言,则第四嫡子应得继立,完全是为自己的起兵赢得更多的舆论支持,故为此言。
                燕王起兵后每自称曰高皇帝高皇后第四子,这个举动引起后世史家的误会,当作是故意掩盖自己本来的庶子身份。认定燕王称帝是“冒嫡夺位”。明末清初谈迁曰:“《玉牒》云高皇后第四子,盖史臣因帝自称嫡沿之耳。[17]吴晗先生谓:“所以他(燕王)在任何文件和口头谈话上一有机会就向人诉说他是嫡子,即位后即下令焚毁建文朝有‘言语干犯’的文件,至少在这些文件中有一部分是指斥他这一假作的声明的。”“盖成祖起兵时自诉为嫡出,以后无法再换一个生母,只好讳莫如深,完全抹杀。”“造反抢皇帝作,便只好硬说是嫡子。”[18]均误解为燕王的嫡子身份是靖难之役暴发后自封的,即洪武朝被称为嫡子的只是懿文太子秦晋二王。这一误解一直延续到当今。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8-12-13 10:00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8-12-13 10:03
                回复(2)
                  嫡子被误认为庶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12-18 06:21
                  回复
                    据说朱棣即位后,还公开庆祝生母诞辰~外国使节记载他们出使大明庆贺,如同明实录里外国使节无数次朝觐恭贺皇太后皇帝皇后皇太子生日一样。
                    当时朱棣还没嫡庶意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12-24 10:34
                    收起回复
                      三、马皇后无子
                        马皇后已有懿文太子、秦王、晋王三位嫡子,而又收庶出的燕王(据下文考证燕王母为蒙古族妃)为嫡子,可通可解者,即是懿文、秦晋二王也是庶出,也是马皇后收养他妃之子为己子.
                        为保证皇位正常更迭,维护嫡出在皇室内部尊崇的地位,保持对庶出的优势,在洪武六年颁布的《祖训录》(后来更名为《皇明祖训》)这部宪法中,除明确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度,另外朱元璋特别强调:“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通信报嫡子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应即斩奸臣。”处心积虑地维护嫡出儿子的权益,也反映了朱元璋强烈的嫡庶观念.
                        在漫漫封建社会当中,还没有哪位皇后在自己有亲子的情况下,再收养庶子充作嫡子,造成亲生儿子的威胁,混乱嫡系血统,很难找出这样的事例。在奉行嫡子优先继承皇位的明代,嫡庶之别是维护皇权稳定的基本条件,这是个严肃的政治制度问题。
                        燕王能够知道自己并非马皇后亲子,那么他知道三位兄长的身世也是不成问题的。称帝后,一面为自己歌功颂德,一面诋毁三位兄长,在其授意下编撰的《天潢玉牒》(无名氏本)公然揭露三位兄长非嫡出,也在情理中。
                        如上论述,马皇后无子。则“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22]及“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及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23]的说法,可绝非无稽之谈了。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9-01-04 15:15
                      回复
                          《南京太常寺志》所记淑妃李氏[24]生懿文太子秦王晋王,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的说法大体可信,至于碽妃来历则有待考证。《南京太常寺志》特别强调四人的生母,也是因为四位皇子是被称为的嫡子缘故。作者意图是矫玉牒实录之误。永乐朝已称周王为嫡子,但该书却没有特别提到周王生母,由此大略推断,该书极可能成在明代早期,只不过在当时受制于高压政策未流传,但是直到晚明何乔远[25]、谈迁[26]、李清[27]等人还是看到了。
                          据《明史》孝恭孙皇后传:“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与此类似,马皇后收养成祖为己子,并不稀奇。
                          吴晗先生得出了马皇后无子的结论,但论据不能成立。第一是误读了俞本《记事录》。
                          ﹙张德信点校本﹚《国初群雄事略》卷二原文是这样说的:“九月,复攻集庆路,陈野先叛,郭元帅、张天佑战败死之。是月戊戌,仍命郭元帅、张天佑率所部军攻集庆。己亥,天佑等至方山,攻破左答失纳识里营,走之。陈野先遂叛,与元福寿合兵来拒,战于秦淮水上。我师失利,天佑郭元帅皆战死(引自《太祖实录》)。
                          元义兵元帅陈野先领兵攻太平府,士卒登城,上亲率死士拒之,城中危急。是时,上娶孙伯英妹为次妃,妃言于上曰:‘府中金银若干,何不尽给将士,使之奋身御敌,倘有不虞,积金何益?’次日,上尽置金银于城上分给将士,遂大败敌兵,生擒陈野先。上亲释其缚,坐与语,野先许以全军归附。上与结为昆弟,宰乌牛白马以祀天地,歃血为誓,约共攻建康府。即令还营整兵以待并进。
                          十月(案此误,应为九月),郭、张二元帅督兵由官塘经同山进攻建康之东门,陈野先自板桥直抵建康攻南门,自寅至午,城中坚守。野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野先会元兵夹攻,大军遂溃,部下总管赵继祖跳马遁,野先单骑追逐,雁门孟万户刺杀之。(引自俞本《记事录》)”
                          考《明太祖实录》《国榷》陈野先被朱元璋俘获是当年(至正十五年)六月的事情。“元义兵元帅陈野先领兵攻太平府,……,野先单骑追逐,雁门孟万户刺杀之。”这段只是解释九月郭张二元帅的死因,补叙六月陈野先被俘之经过,及朱元璋如何厚待野先。为突出陈野先之卑劣行径,而特意附录这段,与上下文毫无关系。吴晗先生误认为划横线的部分是九月的事情,因而误读了俞本《记事录》,错误地得出第一次太平之围九月才解除的结论(事实上,至迟在七月壬辰,第一次太平之围已经解除,因为这个时间朱元璋已开始攻取集庆)。据此,又结合《马皇后传》《常玉春传》《康茂才传》,得出直到至正十六年二月以后马皇后才渡江的结论。


                        IP属地:江苏12楼2019-01-04 15:17
                        收起回复
                            第二,作为论据的《明史太祖本纪》记述粗略,吴晗先生误认为从六月初二朱元璋进入太平,即被元兵包围,因而忽略了对六月初二至六月初七这段时间的考察。
                            据《明太祖实录》说朱元璋(至正十五)六月初二渡江占领采石,“缘江诸垒,望风迎附”,又云“辛酉(六月初七),元右丞阿鲁厌、副枢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截采石江,闭姑孰口,绝我归路。”可知初二至初六,采石为朱元璋占领,去往太平的道路是通畅的。又和州距太平仅是一水之隔。在这几天之内马皇后是完全可以渡江的。据俞本《皇明记事录》,六月初七陈野先围攻太平时,已出现次妃孙夫人的身影,再据《马皇后传》所云:“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则马皇后在也在太平城中。再看毛奇龄《彤史拾遗记》马皇后条所云:“太祖渡江,后多智,恐元兵蹑其后,必相隔,不俟太祖命,急率诸校妻过太平,止繁昌陈迪家,而元兵果扼渡,如后虑。”是合情合理的,是可信的。
                            万斯同《明史》﹙416卷本﹚马皇后传:“太祖克太平,后率诸将妻妾渡江往从之,既而元师断江路。将士内顾室家无离去者。”明言至正十五年六月初七之前,马皇后已到太平。
                            故吴晗先生虽然得出马皇后无子,但论据不能成立。


                          IP属地:江苏13楼2019-01-04 15:18
                          回复
                            四、生母为蒙古妃
                            (建文)四年十一月,遣中官郑和赴北平祭奠乳母冯氏。[28]
                              (永乐)三年三月,追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贤顺夫人,遣赵王高燧以珠冠香芴真衣致祭。[29]
                              (永乐)七年三月,遣官祭乳母保圣贤顺夫人。[30]
                              (永乐)十四年,保圣贤顺夫人冯氏夫王忠赠左都督谥恭靖。[31]
                              《国榷》载,洪武四年三月乙已,定命妇封号“一品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都督正一品武官,成祖给予乳母如此高位,可见乳母冯氏是有大恩于成祖的。明代列朝实录,惟洪武、永乐朝为率略,然于乳母冯氏下之重笔,足见冯氏对成祖之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燕王之藩北平并有乳母冯氏随行,深恩思慕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蒙古源流》卷八言:“先是蒙古托衮特穆尔乌哈噶图汗(案即元顺帝)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案即朱元璋)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葛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师之女,名格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案即成祖)。”所言成祖母为元顺帝妃,且成祖为元顺帝之子,这样的记载我们可以视作荒诞,不必相信。我们不妨审视下列两则汉文材料:
                              “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瓮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刘献迁《广阳杂记》卷二)
                              “往余幼从吴梦辄、师恩同游,师告余曰:冯景亭宫詹桂芬,曾告以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碣于报恩寺塔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月耳。明制:宫人入宫,七月内生子者,需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生。实则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仅十月稍强。翁自是遂抑郁而殁,易篑前,以己子画像一祯,授成祖乳母,且告以详,命于成祖成年就国后告之。成祖封燕王,乳母如命相告。于是始知已之来历,乃投袂奋起,而靖难之变作矣!”(王謇《瓠庐杂缀》)
                              《广阳杂记》所言成祖母为元顺帝妃,《瓠庐杂缀》所言“距懿文太子之生,仅十月稍强”“于是始知己之来历,乃投袂奋起,而靖难之变作矣”这样的记载,我们不用理会。但是这两则材料均言成祖母为蒙古妃。《瓠庐杂缀》所言燕王不但有乳母,而且随燕王赴藩北平之事的确是史实。此外,《燕王令旨》有“顾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亲子”如此强调之语,则《瓠庐杂缀》所言成祖早产,也不是空穴来风。“其时马皇后已有三子,又何所希冀,而必欲伪妊成祖为己子耶,揆之于理,恐亦无此事矣!”(朱希祖语)。马皇后收燕王为子,必有其他原因,再对比《瓠庐杂缀》所言成祖早产,“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生”,更觉可信。若是马皇后恶意夺子,燕王母妃不大可能继续留于宫中,何况后来还有周王所出。马皇后收燕王为嫡子,应该是保护善类的意思。该书所叙,绝非凭空臆断。燕周二王的生母极可能就是蒙古妃,种种迹象表明,成祖的出生血统有问题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9-01-20 22:39
                            回复
                                成祖非庶出,则其生母又是谁?是汉妃,高丽妃,还是蒙古妃?我们逐条考察。
                                建文帝的伐燕诏书重要目的就是打击孤立极少数,取得众多皇室成员的支持,其中有“去年周庶人橚潜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问”之语,特别强调“朕以亲亲之故”,明白准确的意思就是在说建文帝与燕齐湘三王亲缘更近,而与周王亲缘疏远。而燕王名义上的母亲为马皇后,齐王母为达定妃,湘王母为胡顺妃。可以肯定,周王母妃不是汉族女子。而且周王母妃的特殊,在众多皇子的生母中是唯一的。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9-01-20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