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小浪底励志拓展行 ---鹿邑县实验中学首届研学旅行纪实
金秋研学正当时。11月19日,鹿邑县实验中学八年级200余名师生到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了以“醉美小浪底励志拓展行”为主题的三天两夜的研学旅行活动。
研学之前,学校领导周密部署,制定方案,专门召开了“研学旅行专题班会”和“家长培训会”。从参加研学人员的组织、选拔、培训等方面都精心布置,打消了家长的种种顾虑,也激起了师生们的浓厚兴趣。这次活动方案的设计,目标明确,实施得当。重在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把课堂搬出学校,使学生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而是结合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研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把课堂“活动”化,把活动“趣味”化。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9日早上6:30分,在学校政教处及带队教师的组织下,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学校主干道整队,秩序井然地踏上了开往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大巴车上。一路欢歌笑语,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童真、灿烂的笑容。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同学们到了期盼已久的目的地——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在开营仪式上,研学基地负责人欢迎大家的到来,希望同学们在这三天两夜的研学旅行中,安全意识居首位,同时能够发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实验中学王庆巍副校长在开营仪式发言,他希望同学们在这三天的课程学习中,开拓视野,自理自立,互勉互助,研有所获,学有所得,收获与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学生代表张露薇发言,保证听从教官和老师的安排,服从纪律,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拓展中不断提升自己。
研学期间,学生参观了时代精神馆,感受到了愚公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对我们当代中学生的影响;他们一起紧张而忙碌练队列、站军姿;他们一起越过刺激惊险的高空断桥;走显示团结凝聚力的天使之路;玩精彩有趣的“挑战150”游戏;他们认真学习手工制作--刻纸;《公共安全课》上,同学们通过对出行安检,食品安全,疾病防空,禁毒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意外伤害等主题的学习,掌握了公共安全知识,增强了公共安全意识。研学过程中不管是体能训练,还是内务整理,同学们都一丝不苟,认真学习。还有别开生面的饭前感悟,体验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箴言。
研学最后一夜,在综合实践馆前,师生齐聚一堂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实验中学三位同学的开场舞蹈串烧,让在场的观众都为之惊叹,他们对时间、青春、生命的解读是那么地独特与成熟!诗朗诵《少年中国说》,把少年志演绎的淋漓尽致,使会场气氛荡气回肠、豪气冲天。一曲笛子独奏让山里的夜空更加沉静,勾起对家的思念,见证了自己的蜕变与成长,感悟到了父母的不易,师恩不能忘……张露薇同学的诗朗诵《长城》道出了炎黄子孙的自豪与骄傲。带队老师张金金的一曲《不白活一回》更是把这次晚会推向高潮。实验中学学生的才艺展示为此次研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见证了实验学子的才华和精神风貌。原以为他们仍是花蕾,谁知他们已悄然开放!
研学之旅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黄河小浪底景区。首先在三连教官的带领下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污水净化处理”简易实验课。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过滤黄河水,半小时后,浊水变清水。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明白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价值和战略意义。接着,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厅,通过展厅里的图文及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学生了解了小浪底工程的前世今生,从黄河水资源的保护体会到了科技治黄的伟大成就,也看到了老一辈的治黄人的先进事迹,充分感受到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治黄事业的传承。随后学生在带队教官的引领下来到小浪底坝底广场,广场上几座集外形与内涵于一身的标志性建筑徽标,吸引了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讲解员给孩子们认真讲解着每一个标志的背后故事。随后全体师生在广场前做了《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集体宣誓。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游览完小浪底景区后,同学们恋恋不舍地与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道别了。
研学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认真填写研学知识测试和问卷调查,八年级三班学生感言:此次活动使我终生难忘,去的时候,满载着期待;回来的时候,深藏着不舍。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收获了友谊,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加期待着下一次的研学之旅。带队老师马俊玲感触颇深:研学旅行绝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感受,是人生的体验;让孩子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界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正是此次研学的目的所在。
此次研学旅行课程,处处有着笑脸,处处有着欢乐;处处有着希望,处处有着幸福;处处有着老师们的默默陪伴与关怀……
金秋研学正当时。11月19日,鹿邑县实验中学八年级200余名师生到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了以“醉美小浪底励志拓展行”为主题的三天两夜的研学旅行活动。
研学之前,学校领导周密部署,制定方案,专门召开了“研学旅行专题班会”和“家长培训会”。从参加研学人员的组织、选拔、培训等方面都精心布置,打消了家长的种种顾虑,也激起了师生们的浓厚兴趣。这次活动方案的设计,目标明确,实施得当。重在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把课堂搬出学校,使学生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而是结合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研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把课堂“活动”化,把活动“趣味”化。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9日早上6:30分,在学校政教处及带队教师的组织下,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学校主干道整队,秩序井然地踏上了开往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大巴车上。一路欢歌笑语,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童真、灿烂的笑容。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同学们到了期盼已久的目的地——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在开营仪式上,研学基地负责人欢迎大家的到来,希望同学们在这三天两夜的研学旅行中,安全意识居首位,同时能够发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实验中学王庆巍副校长在开营仪式发言,他希望同学们在这三天的课程学习中,开拓视野,自理自立,互勉互助,研有所获,学有所得,收获与平时课堂中不一样的知识。学生代表张露薇发言,保证听从教官和老师的安排,服从纪律,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拓展中不断提升自己。
研学期间,学生参观了时代精神馆,感受到了愚公精神、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对我们当代中学生的影响;他们一起紧张而忙碌练队列、站军姿;他们一起越过刺激惊险的高空断桥;走显示团结凝聚力的天使之路;玩精彩有趣的“挑战150”游戏;他们认真学习手工制作--刻纸;《公共安全课》上,同学们通过对出行安检,食品安全,疾病防空,禁毒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意外伤害等主题的学习,掌握了公共安全知识,增强了公共安全意识。研学过程中不管是体能训练,还是内务整理,同学们都一丝不苟,认真学习。还有别开生面的饭前感悟,体验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箴言。
研学最后一夜,在综合实践馆前,师生齐聚一堂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实验中学三位同学的开场舞蹈串烧,让在场的观众都为之惊叹,他们对时间、青春、生命的解读是那么地独特与成熟!诗朗诵《少年中国说》,把少年志演绎的淋漓尽致,使会场气氛荡气回肠、豪气冲天。一曲笛子独奏让山里的夜空更加沉静,勾起对家的思念,见证了自己的蜕变与成长,感悟到了父母的不易,师恩不能忘……张露薇同学的诗朗诵《长城》道出了炎黄子孙的自豪与骄傲。带队老师张金金的一曲《不白活一回》更是把这次晚会推向高潮。实验中学学生的才艺展示为此次研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见证了实验学子的才华和精神风貌。原以为他们仍是花蕾,谁知他们已悄然开放!
研学之旅最后一站,同学们来到了黄河小浪底景区。首先在三连教官的带领下同学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污水净化处理”简易实验课。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过滤黄河水,半小时后,浊水变清水。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明白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价值和战略意义。接着,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小浪底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厅,通过展厅里的图文及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学生了解了小浪底工程的前世今生,从黄河水资源的保护体会到了科技治黄的伟大成就,也看到了老一辈的治黄人的先进事迹,充分感受到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治黄事业的传承。随后学生在带队教官的引领下来到小浪底坝底广场,广场上几座集外形与内涵于一身的标志性建筑徽标,吸引了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讲解员给孩子们认真讲解着每一个标志的背后故事。随后全体师生在广场前做了《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集体宣誓。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游览完小浪底景区后,同学们恋恋不舍地与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道别了。
研学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认真填写研学知识测试和问卷调查,八年级三班学生感言:此次活动使我终生难忘,去的时候,满载着期待;回来的时候,深藏着不舍。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面,收获了友谊,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加期待着下一次的研学之旅。带队老师马俊玲感触颇深:研学旅行绝不是享受,而是一种感受,是人生的体验;让孩子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界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正是此次研学的目的所在。
此次研学旅行课程,处处有着笑脸,处处有着欢乐;处处有着希望,处处有着幸福;处处有着老师们的默默陪伴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