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吧 关注:5,577贴子:62,379
  • 2回复贴,共1

想习大成拳(意拳),哪些老师堪称明师(明家)?名家/名师好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习大成拳(意拳),哪些老师堪称明师(明家)? 名家/名师好找、明师不好找哟……


1楼2018-11-14 15:31回复
    关于“大成拳”之解释:
    王芗斋最早传拳是以“意拳”之名,他本人是跟郭云深习形意拳,他去掉“形”字,是因为他当时看到形意拳各派有过于偏重拳之外形而丢掉内涵心意之误,为直指拳术本质及核心、去繁就简……因此他将自己传的拳称为意拳,对自己的训练体系进行了全面革新、优化、改进。
    在20世纪40年代初,王芗斋的友人张壁觉得意拳训练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循序渐进,主张健身与自卫……即尊称该拳为大成拳,并在当时的报纸上公开发文盛赞。当时王芗斋碍于多种原因并未直接拒绝该名字。
    另外,关于“大成”之事,王芗斋生前也曾做过一些解释。
    中国武术的最早一代,自有人类以来的真打实博之经验,王芗斋先生称之为“一拳一腿一刀一枪的年代”,那是中国武术的第一阶段。
    中国武术的第二阶段是吸收“禽--兽”之长。中国的老祖宗们在长期的打斗经验中,发现动物有许多特长可以借用,由此练习上便采用模仿动物动作,简单几势反复操练。
    中国武术的第三阶段:锻炼筋骨年代。练筋骨是印度的达摩老祖从西方带过来的,易筋易骨洗髓、养气等练法被中国武术家所吸纳,从此中国武术便成熟了,练法、用法都成型、渐成系统的训练体系。前面两个阶段是中国本有的东西,后面练筋骨洗髓及养气血等内容是来自外国的。第一、三的两个阶段是人的,第二阶段是动物的,有人的、有动物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所以称之为集天下之大成。这句话也不是王芗斋老先生说的,而是一代一代先辈武术家及传承人口传心授下来的。
    中国武术的鼎盛时期是在明朝,明朝以前的武术是不分门派的,都是一派,都统称叫少林拳。明朝灭亡后、清朝政府不允许发展中国武术,中国的武术家也不愿意让清朝政府了解掌握中国武术,大部分武术家采取不传的方式,宁可让中国武术失传,也不愿意落到清朝政府手里。有少数武术家为了不使这门武术失传,采取密传的方式传给中原人(他们认为清朝是外国人)。因此便出现了形意、太极、少林拳等各派,以至后来又出现八卦掌等拳种。由于是民间传承在经济、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无法得到保障,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民间武术家又为了掩人耳目,所以中国武术开始转型发展套路、招式以利于表演,王芗斋先生称之为“谋生不遂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武术各门派的初衷都是明朝以前的武术,那就是集天下之大成的拳术,根本不存在集中国各门派之长的一门拳术,各门派的原始都是一派、一个道理。
    王芗斋先生一生倡导传承中国明朝以前的武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立志倡拳学,欲复古元始”。中国武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成熟。这三个阶段被很多武术大家称之为集天下之大成,所以王芗斋采用"大成”二字,用心在于说他这拳是明朝以前的武术。王芗斋的拳从理论到实践的练法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就连大成二字也不是王芗斋自己所创,而是许多老前辈的意思,只不过是他和他的友人用“大成”这二个字命名了一个拳。
    据王芗斋讲,心意拳也不是姬际可一人所创,这么一门高深的拳术凭姬际可一个人是创不出来的,一千个一万个姬际可也创不出来,他也是继承过来的,只不过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而已。中国武术各门各派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所创,是中国五千年、千千万万个能人共同创造的,王芗斋老先生经常说只要是某一个人创的拳、那就不值钱,值钱的拳不是一个人能创不出来的。
    中国武术各门各派练好了,练对了,都是明朝以前的武术,都是集天下之大成的拳,相反、就不是这样了。


    5楼2019-05-20 18:04
    回复
      可考虑找张增瑞老师,
      他是姚宗勋的义子,是姚先生低调传承的得意弟子。
      -----------------------------------------------------------------------
      姚宗勋先生在文g时期积极响应政f下乡政策之号召,主动从北京西城区举家迁至昌平县崔村公社真顺大队安家落户……当时张增瑞的父亲恰好是崔村公社的地方领导干部……姚先生家与张增瑞家相距不远……张增瑞家的条件相对不错……他酷爱武术,幸遇姚先生……他有充足的时间去学拳练拳……他的学拳条件得天独厚,可以经常去面见姚宗勋先生,得到姚先生手把手的教导,一个真教,一个真练……他跟姚先生学拳时才十几岁,那个年龄段恰恰是长功夫的最佳年龄段,他勤学苦练……所以,他很早就练出了浑圆力,功夫相当棒…… 他有幸得到了姚宗勋先生全面系统之传承,甚得姚先生喜爱,于1980年明确正式收他为义子。
      张增瑞全程参加了姚先生举办的北京先农坛集训。他跟姚先生学拳一直学到1985年姚先生去世。【在姚宗勋生前筹备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之时,曾明确指定张增瑞为实战技击教官。】
      张增瑞老师以前在体制内工作,工作之外的时间专心于练拳悟拳,经过好几十年的修炼,他于养生和技击两方面之造诣皆颇深。因他有正当工作,经济条件稳定,所以根本没必要拿拳去赚钱。他一向为人低调,淡泊名利,潜心修炼,极少教拳,从来不宣传自己,更不愿意参与江湖是非。他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与人切磋交流拳技。若遇有缘人,他仅择人而教,他教拳极其认真负责,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他总强调“一定要做一个练拳的人、打拳的人,千万不要做一个侃拳的人……”
      近年,他从体制内退休后,很想将自己研练拳术四十多年的功夫传承下去……
      ……
      若找张增瑞学拳,可+微*信:shoudezundao (这是他学生的号)
      有缘者得之,无缘者一划而过……


      7楼2021-06-12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