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协会吧 关注:5,471贴子:17,398
  • 12回复贴,共1

一个学习成长互助的公益团体,欢迎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11-12 22:03回复
    包含“健康”、“文化”和“科技”,没有地域限制,管理员VX:ganendefenjin


    5楼2018-11-20 08:40
    回复
      传播知识,传递爱心


      6楼2018-11-24 10:34
      回复


        9楼2018-12-11 16:41
        回复
                      传承民族文化急需大批志愿者
            年前,书记在首都考察工作时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著名学者、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也说: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为此,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即将连同教育部推出新政,在学校教育加强传统武术文化内容,即通过体育课进行中国武术教学,并构建完善的教学、考核、评级、升段体系。
            没错,如同一级运动员在高考之中能够加分一样,拥有武术高段位的高考考生,也将在未来的高考之中有所获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透露,为了更好地推广武术运动,将联合教育部在各中小学开展武术课,“升学加分”就是学校推广武术的一个保障措施。
            9月1日,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及武术项目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主新闻中心召开。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在发布会上通报了第十二届全运会武术比赛的组织、竞赛等整体情况,以及当前武术运动在国内国际的开展、武术在全民健身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武术标准化和段位制的推广普及等情况。
            目前,段位制的标准化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已涵盖了23个技术系列,全国参加武术健身的人口总数7000多万,段位武术习练者超过百万,获得段位的已达257137人,全国31个省区市武术协会,18所体育院校的武术协会成立了49个段位制工作委员会,共设立段位考试点629个,为搭建武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段位制引起各国武术习练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3409名海外人士获得中国武术段位资格。
            高小军表示,中央领导一直指示要求我们抓好武术推广工作,现在初步的推广计划已经上报体育总局,全运会之后要进行研究讨论这项工作执行的时间表。初步打算今年底国家推广计划要正式出台,从2014年、2015年进行推广试点,通过教育部统一推广,教材出来之后各个学校执行,2014年与2015做好培养工作,老师要学习、熟悉段位制标准,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用5年的时间完成推广工作,应当说这是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
            据了解,目前已经在海外的孔子学院推广长拳、太极、南拳这三个拳种,每个孔子学院要派一两个武术教练,编写初级教材。除了在孔子学院推广之外,重点还是在国内学校推广,但国内学院会在23个拳系内选择,各个地区学校需要来选择,这23种拳系无论哪个练成了,都能达到习练武术的作用。而重庆市优秀的民间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缠丝拳,是巴渝地区历史悠久、传存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望作为重庆的特色武术项目在全市大中小学校推广。
            巴渝缠丝拳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由江西籍反清复明义士黄益川避难入川后将自己之前所学残字门武术与峨眉道家通背缠拳技法融汇后传到民间的一门内家武学,故亦称缠门、化门、残字门或蚕闭门,在重庆市荣昌、大足一带有着系统完善清晰的传承,是峨眉缠丝拳的主流。
            二○○九年,“荣昌缠丝拳”成功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相关方面正积极努力将扎根于巴渝大地的“峨眉缠丝拳”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需要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做更多的工作。
            具体实施中,有效的方法有二:其一,通过“教委”行文要求,教师进修校、体育教研室每学期对全区体育教师进行一个工作日2学分的继续教育培训,就能在最快一个月,稳健点一学年内实现全区十余万大中小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同时演练巴渝缠丝拳的大好形势。可以说,这已经不是大多数“全国武术之乡”能够达成的全民练武强身的效果了,是为官方学校途径。
            其二,在重庆志愿服务平台市属党政机关系列市委老干部局麾下组建了“重庆市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支队”和高等院校系列西南大学麾下组建了“巴渝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服务队”,积极组织广大有志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热心人,通过必要的培训后在全市各公共场所教授缠丝拳,形成更加广泛地社会效应,努力促成武术之乡氛围的形成。这因为零散而难以形成整体优势,效果要差得多,但依然有相当的可行性,是为民间志愿者途径。
            我们相信,通过更多热心人的努力,重庆缠丝拳必将脚踏巴渝大地这块热土,以登封做大“少林拳”、温县推出“陈家沟”为榜样,乘着“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东风,努力把重庆打造成为峨眉系列武术的主要发祥地。
            高小军透露:目前,河北、山东将成为试点省份,两个省份各有50所少年宫,共100所少年宫进行试点,其他省份可先行在一两个区县试行探索。现在中央领导明确指示,中小学体育课要练习武术 ,所以我们要和教育部协商,争取把段位制教程直接放到中小学。最早应当在2014年实现段位制进入全国的中小学,在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术推广计划,教育部发文之后,各省市学校就可以立刻铺开 ,届时国家会有专项经费进行保证,相信50%的学校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学校推广的最重要一条措施就是拥有高段位的学生可以在中考、高考等考试之中加分。高小军表示:就像二级、一级运动员在高考加分一样,拥有一定段位的学生在考试也可以得到加分的政策,因为学校推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保障措施就是与升学结合,否则没有激励机制是不行的。重庆相关领导也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承载着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个国家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承载了我们历史的丰富内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发掘今天的资源、拓展未来的希望。这些方面,我们无论是从巴渝古国重庆全面展开,还是从誉传海棠香国的荣昌、石刻之乡的大足探索起步,亦或在缠门祖庭合川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尝试介入,缠闭门功夫作为我们巴渝大地自己的武术文化品牌,都有着丰富的发展空间供我们施展。


          11楼2019-01-12 15:19
          回复
            有道理!支持弘扬民族尚武精神!
            只有把古老的武术传承和全民健身运动联系起来,和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和广大中老年朋友期待健康长寿的愿望联系起来,传统武学才可能有发扬光大的机会!
            现代人挺现实的,你只有能够帮助他们通过五禽戏等功法活动筋骨肢体、通过丹田吐纳导引术运动胸膈脏腑增加肺活量、通过拳械演练强身健体御侮扶弱、通过读心术预测学解心结除心魔指导行止、通过老庄思想道德规范影响新一代孝悌温良和谐生活,中华民族传统国学精粹才有生存延续的意义。
            楼上的策略无疑是近年来最英明的建议之一!赞一个!


            12楼2019-06-11 22:34
            回复
              传承文化,绿色健身!
              少年强则国强,武术进入校园是必然之路。
              目前高考武术加分已在全国60多所大学启动!
              因为武术考上大学的人员达到10多万。
              你们学校有武术队吗?你还在为孩子高考担心吗?
              赶快加入附近的缠丝拳会馆训练,为孩子的美丽人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缠丝拳志愿者Q群:山势姗式儿骑就留市
              咨询点化:要吧爸起武二要尔要久舞


              13楼2019-07-17 22:25
              回复
                           金庸过世之后为峨眉武术正名
                  记者在近年的调研考察中,通过对大量峨眉武术典籍资料的翻阅和对峨眉武术传人的走访,发现《倚天屠龙记》中的说法完全是金大侠的"想当然",并没有任何依据。而《武林》所载一文《峨眉拳》也始终没有被峨眉派传人承认。目前得到峨眉系列武林界公认的是,峨眉武术有记载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宋末元初;峨眉武术早期代表性人物有战国武师司徒玄空,而不是郭襄女侠;开创峨眉派系统武学的应为南宋峨眉山白云禅师和白眉道人,他们都是男人而不是尼姑。
                  在"峨眉武术文化论坛"上,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乐山文化名人魏奕雄先生提出的“峨眉武术起于战国之前,成于南宋"论述得到了与会武术名人、峨眉派传人们的一致认同。魏先生对峨眉武术探究多年,经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证,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魏先生告诉记者,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道号动灵子,耕食于峨眉山中。他模拟猿猴动作,在狩猎术基础上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据说学徒甚众。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们称之为"白猿祖师",峨眉武术由此迅速发展。
                  宋朝以后,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成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僧人甚多,其中习武者不少。南宋建炎年间,峨眉山白云禅师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之机理,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糅杂,相融合,创编出"峨眉气桩功",因其类共有十二节,后人称之为"峨眉十二桩功"。同一时期的德源长老观摩猿猴腾跃情趣结合通臂拳动作,编出一套猿拳,由于德源和尚眉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所以武术界又将猿拳称作"白眉拳"。白眉道人所著的《峨眉拳术》一书,从理论上对峨眉派武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应该说,这本书就是峨眉派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
                  北宋前后主张通过呼吸运动脏腑胸隔增大肺活量的内丹流派逐渐兴起,这和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健身气功已经日益接轨。南宋时期主张修炼武学内丹积极出世为民请命的全真龙门派系便是当时持这类新观念的佼佼者,并因为与元朝统治阶层的友好关系而在随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兼容了包括峨眉道派在内的各大教系。同是秉承中华文明黄彭老庄、葛洪抱朴传统尊生重命修心哲学的道门武技在交相熔融中不断升华,古老的峨眉通臂拳因而受全真龙门道内丹功法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经脉学说认为背部督脉等诸阳经主要担负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功法为通背法门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后来,通臂拳技击思想被少林系列武术吸纳,极大地丰富了少林武术;通背拳武学理念因《峨眉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逐渐充实或衍生了近现代各内家拳流派。
                  至明朝初年,全真龙门派六代弟子张三丰更是盛名远播,深受明成祖追捧数十年不应,武当山道观群因而兴起。道家武术史记载,张三丰隐逸期间与川中峨眉武林同道多有交流,并向峨眉道人学习了通臂拳、火龙拳等,尔后回武当山创编了内家拳。在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的歌诀里,第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明确指出了它与峨眉通臂拳的密切关系。清乾隆年间,善擒拿术的江西武术大师杜观印,来四川传授过"杜门拳"。光绪年间,广西杜林有姓周号大侠者到峨眉山与武僧共创"字门拳"。(转自百度 “缠丝拳会馆”吧)


                14楼2020-02-01 23:40
                回复
                  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4-18 15:51
                  收起回复
                    峨眉通背缠丝拳总诀:
                    请手提气,退回奇门,挂步挤手,抖擞撑圆。
                    沉劲入地,顶意连天,螺旋通背,命门混元。
                    头角峥嵘,恨意绵绵,信步由之,运臂和缓。
                    开合有序,起伏随缘,引进落空,化拿沾粘。
                    百折通顺,撒放惊弹,若有若无,似虚似幻。
                    入门之要,首重地盘,精神集中,气沉丹田。
                    步下基础,虚实两投,活泼稳健,随波逐流。
                    攻敌宜紧,自守宜重,以逸待劳,以静待动。
                    技击之长,在于斗智,知己知彼,借力乘势。
                    擒拿制扣,随握随释,松则自逸,紧则自制。
                    照左击右,上惊下取,诱敌生疑,顾此失彼。
                    应敌纲领,诱字为首,善于诱敌,敌人束手。
                    先发制人,因为得计,最高一层,后发先至。
                    腿法宜矮,步法宜圈,拳法宜钻,掌法宜翻。
                    手法步法,随曲随直,曲则无妨,直则受敌。
                    虚实宜分,制胜出奇,手后一尺,天下无敌。
                    (转自百度 “巴渝缠丝拳”吧)


                    16楼2020-11-19 19:36
                    回复
                      开工资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12-11 18:35
                      回复
                        友情分享:中华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顾名思义,是以峨眉山为基点西南地区为中心衍生和发展起来的武术。
                          据《中国武术史》和《峨眉山志》记载,峨眉武术的祖师爷名叫司徒玄空,他既是峨眉武术的创始人,也是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华武术第一人”。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文人武士隐居峨眉山。有位名叫司徒玄空的隐士耕食于峨眉山中,在与峨眉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或“白猿道人”,号动灵子。
                          史学研究表明:宋代以前,以峨眉山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宗教活动以道教为主,早期主要是张道陵的五斗米道,以修炼铅汞外丹和符篆为主。其实铅汞制品多是有毒的,因颜色看起来大异寻常,先人以为是仙丹,着实毒死了不少的人。不过古时有些道人很乐观,执着地认为死了就是升仙了,肉体腐败之余灵魂已在天界享福。
                          峨眉道门通臂拳因魏晋唐宋时期佛道争鸣中的多次失利被逐渐挤压到以合州为代表的川东巴渝地区,并受到希夷先生扶摇子陈抟、濂溪先生周敦颐等理学大师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深刻影响。北宋前后主张通过呼吸吐纳运动脏腑胸隔增大肺活量的内丹流派逐渐兴起,这与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健身气功已经日益接轨。南宋时期主张修炼武学内丹积极出世为民请命的全真龙门派系便是当时持这类新观念的佼佼者,并因为与元朝统治阶层的复杂关系而在随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三教合一”的大一统理念逐步融合了包括峨眉道派在内的各大教系。同是秉承中华文明黄彭老庄、葛洪抱朴传统尊生重命修心哲学的道门武技在交相熔融中不断升华,古老的峨眉通臂拳因而受全真龙门道内丹功法的影响逐渐分流为以修炼丹田经络内功为主的通背拳系列(经脉学说认为背部督脉等诸阳火龙经主要担负御侮防身功效,故内家武学领域亦称疏通诸阳火龙经脉增进武术功力的大周天功法为通背法门或通背之道,现代内家武学的源流)和之前以修炼胳膊腿脚筋骨为主的通臂拳系列。后来,通臂拳技击思想被少林系列武术吸纳,极大地丰富了少林武术;通背拳武学理念因《峨眉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逐渐衍生或充实了近现代各内家拳流派。
                          至明朝初年,全真龙门派六代弟子张三丰更是盛名远播,深受明成祖追捧数十年不应,武当山道观群因而兴起。道家武术史记载,张三丰隐逸期间与川东峨眉武林同道多有交流,并在合川铜梁洞二仙台(亦称二仙观)向老道长火龙真人学习了通臂拳、火龙拳等,尔后回武当山创编了太乙火龙掌等内家拳。在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的歌诀里,第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明确指出了它与峨眉通臂拳的密切关系。其实张三丰所学已经不是最初的通臂拳,而是融汇过的通背拳,否则他后来创编的就不一定是内家拳了。明中后期兵部主事唐顺之潜修期间与峨眉武技的深度交融后,不是像其他武林大师一样自神其技自秘其术,而是通过《峨眉道人拳歌》向世界宣传推广了峨嵋武术,其间“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更是生动记述了峨眉通背缠拳的技击精要。唐荆川公游历潜修十余年后,因东南沿海倭寇侵扰,朝廷重新任命唐顺之出任江浙督军,指挥戚继光等名将抗击日军。在戚继光军事论著《纪效新书》中详细记载了荆川公向戚继光传授峨眉枪棒技击的过程,如拦拿圈缠仅需尺余等即是川中武学的典型特点。并在随后的“戚家军”训练中大量融入峨眉道人所传的通背缠拳而成三十二式。戚家军军官士兵转业退伍后,三十二式戚家长拳被带到江浙及中原北方各地,极大地促进了峨眉内家武学的传播,是为中华武术的第二次飞跃“南拳北上”说。
                          鼎盛于明清,更加强调内外兼修
                          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派武术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明史有记载的兵部主事唐顺之论著《峨眉道人拳歌》是早期描述通背拳的珍贵资料,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通背拳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也是记录内家武学十分重要的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出自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地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峨眉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少林派和武当派相比较,峨眉武术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内外兼修。其实,这三大派的武术各有造诣,都讲究内修外练,体用兼备,只是程度不同。少林武术由僧人所创,大开大合,硬攻直上,抢先进攻,以腿法著称,善于先发制人,习惯上称为外家拳;武当武术系道士所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借力打力,属于内家拳;而峨眉武术则秉承全真龙门派“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大同思想,注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从“峨眉十二桩功”、“峨眉通背缠拳总决”和“天罡指穴法”都可以看出,峨眉武术既重视内气的修练,又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似柔而刚,刚柔相济,长短并用。
                          清朝时期,曾在峨眉山居住多年的何崇政(石达开的“记室”——秘书)撰写了《峨眉拳谱》一书(亦称《拳乘》),概述了峨眉武术“五花八叶”的大体分布。 (转自全球连锁“缠丝拳会馆”吧)


                        18楼2021-05-27 1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