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隐士吧 关注:278贴子:1,970
  • 8回复贴,共1

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看父母脾气就知道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我曾经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这位已经年过七十岁的老太太现在已经退休养老,和已成为科学家的儿子定居美国。
这次回国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家长进行一场免费的教育报告会。
被亲切称呼刘妈妈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在育儿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加上近些年来在国外定居,受先进育儿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很多育儿观更加鲜明。
会上,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吁千万家长和教育界朋友们,一定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
她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01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
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仅到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1楼2018-11-08 09:24回复
    改变坏脾气的方法
    01
    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会因此而好好写作业吗?当然不会,孩子会更抵触写作业。
    如果你想达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如果孩子这样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2楼2018-11-08 09:24
    回复
      02
      静心思考
      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办法。情绪是无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真正的做法是,学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我自己情绪管理不好,和孩子无关。
      曾经做企业的时候,老太太处理自己脾气时有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凡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或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敲出来。等把所有的怒气、怨气、坏脾气一股脑写出来后,心中也平息了许多。
      这不仅是疼惜自己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理情绪的实用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效果非常好。
      03
      学会真实的表达情绪
      及时疏导
      我有个同学是公认的好脾气,做了妈妈后也从不发火。她说之所以从不发火,实际上是因为她会经常与家人表达情绪。
      她说不管在外遇到什么事,被老板骂也好、被朋友误解也罢,只要回家跟爱人倾诉一番,心情就会恢复平静,从不担心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孩子面前。
      当一个人生气、发怒时,只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够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安慰,对方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3楼2018-11-08 09:24
      回复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好的家教和门风,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影响一生。
        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成器,天天惹是生非,表现得很没教养,别人在指责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老师没教育好,也不会说小伙伴把他带坏了,只会说:
        “这孩子家教不好!”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全家一个德行!”
        有人说,家教与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潜力股,会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里,畅意人生。树立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一个家庭最丰厚的财富,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纵观古今中外,家教与门风,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01
        忠厚传家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上句是说人品德忠厚才能传家,下句则是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
        短短的十个字,却体现着传统社会人们对于家风家教的理解与重视,显示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何谓忠厚?忠不是现在词义上的忠,而是包涵忠诚、仁义、正直、宽容、谦让、善良,厚则是厚道,厚积。
        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然而,河南巩县的康氏家族却延续了400余年,确切地说,康氏家族自第六代康绍敬于16世纪嘉靖年间,在康店村建立起第一家小店开始,截止到18代康庭兰,中国土改运动开始为止,一共传承12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长寿的家族企业。
        康家崇尚耕读,康家子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是:
        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
        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
        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
        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
        忠厚留有余。
        此家训意在告诫康氏子孙,在经商结交过程中勿求凡事有利于己,要努力实现一定程度的利益平衡,留余于人,以保持商业关系的持续稳定;日常交际中要懂得谦恭退让,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学会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家族子孙定要“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哪怕让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愚拙,也不能让其处处提防自己的巧诈,立身行事。“巧诈”固然可以欺人一时,谋一时之利益,但不会长久;“拙诚”虽然短时间内可能会吃亏,却可以取信于人,涵养操守,立稳人生与事业的根基。
        短短70余字中,蕴藏的却是康百万家族留余忌尽、忠厚传家的大智慧。400多年来,在家训的熏陶下,康家历代子孙大多向上向善、勤奋好学,从而保持了家族的持续昌盛。
        老子在《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也就是说,好的家教和门风,需要家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主导孩子,这样的行为胜过千言万语。


        4楼2018-11-12 09:02
        回复
          独立才成人
          晚清名臣曾国藩,官居要职家境丰厚。但他却教育子女,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是曾国藩却穷养子女,意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靠家庭靠自己。
          结果,曾家的孩子都成材了。
          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曾国藩有写家书的习惯,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曾国藩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好的家教与门风,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
          古语说得好:儿孙若有用,留钱干什么?儿孙若没用,留钱干什么?比起钱,教给孩子好的品德,有用的能力,传承好的家风,才更是一个家庭的传家之宝。


          5楼2018-11-12 09:03
          回复
            溺爱不可取
            前些天看新闻,说合肥某34岁男子王某, 平时也不出去工作,生活一直依赖年过六旬的父母。
            这天,老父亲责怪其懒惰不干活,男子竟怒火中烧,抄起钉耙将父亲打伤。这一行为引起了左邻右舍的不满,报警之后纷纷要求民警对其“从严治罪”。
            每一个孩子的降临都是父母甜蜜的负担。父母总是想倾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不要忘记了终有一日孩子将长大成人,踏入社会。在这之前,父母要教给孩子什么?要赋予孩子什么品质?
            想想这两年流行的“啃老族”一词,我想这些父母可能从小忽视了对“啃老族”们的责任意识培养和精神世界的重视。
            方孝孺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疼爱自己的孩子,而不加以教育,这等于没有疼爱他;如果教育孩子又不引导他上进,这等于没教育他。
            教不好孩子,一辈子都要扶着他走。与其到老了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如一开始就教给孩子好的家风和家教,毕竟,家风和家教,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儿。


            6楼2018-11-12 09:03
            回复
              父母像模子,孩子似泥巴,父母是什么样,塑造出的孩子往往就是什么样。
              央视曾经拍过一部纪录片《镜子》,其中有一句孩子的自白叫人难以忘记: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父母的修养,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教养。
              每一个孩子的模样,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


              7楼2018-11-26 07:33
              回复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


                8楼2018-11-26 07:35
                回复
                  最能暴露出一个人婚姻质量的,不是房子票子,而是孩子。
                  一个家就像是一块土壤,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在其中发芽生长的植物是茂盛还是枯黄。所以说,婚姻好不好,看孩子就知道!
                  01
                  孩子的长相,暴露了婚姻的质量
                  越是幸福的婚姻,孩子也长得越好看。
                  面相学中有这样的说法,人的心性会通过表情反映在脸上,经年累月之后,人的容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即是所谓的——相由心生。
                  生活在幸福家庭里的孩子,不必早早地就面对家庭的矛盾和生活的黑暗,在这种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对一个孩子来说可谓是最大的幸运。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内心更为宁静,脸上更多笑容,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容光焕发,自信的气质也更为其形象增色加分。
                  而那些充斥着争吵和负面情绪的婚姻,给孩子的心中留下的阴影往往是难以磨灭的,孩子的长相也会因此更加早熟、更显憔悴。
                  孩子的性格,暴露了婚姻的真相
                  02
                  一段婚姻究竟幸不幸福,无论再怎么在人前伪装,只要一看孩子的性格就会真相大白。
                  孩子的性格,就是婚姻的照妖镜。孩子的教育和婚姻的质量,两者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想一对刚刚还吵到面红耳赤的夫妻,转头却教育孩子要温柔和善,其效用可想而知。父母的冷战热战,孩子不可能感受不到,耳濡目染是必然的。
                  在争吵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往往也更偏激;在冷漠中长大的孩子,性格更阴沉和敏感;而在一个彼此认同和关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更温和,也更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和心存感恩之心。
                  03
                  孩子的教养,预示着婚姻的未来
                  好的婚姻里,每个人都很柔软。懂得好好说话,不会一言不合就戳对方痛处;懂得尊重对方的感受,不会让一方太难过;懂得互相照顾,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被支持、被爱护。
                  好的婚姻里,都是互相成就。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孩子,都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那些小小年纪就懂得待人接物时和气有礼的孩子,往往是看惯了父母亲之间的彼此尊重;那些从小就油嘴滑舌、不说实话的孩子,常常是来自那些充满了欺骗和冷漠的家庭。越是不和谐的家庭,越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婚姻好不好,看孩子就知道了。
                  当有了孩子,婚姻就不再是两个人的事。原生家庭的婚姻质量,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长相、性格乃至教养。
                  所以,努力过得幸福一些,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


                  10楼2019-01-29 0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