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算不上萌新了...一来不萌,二来玩的也有些时间了。但是平常玩的不多,忙的时候一个月玩一下那种。之前坏了好些图,放弃了一些图,现在在做的这个也算是凝结了相当的心血吧...分享一些图,大神轻喷~
----------
对于出入图交通:我先沿着我的城市边界建设了单向(顺时针)绕城铁路,并且是客货分离的,所有图内图外的铁路全部都接入绕城铁路分流,这样可以基本保证不堵火车。再在城市核心区上空高架建设双向绕城高速,所有图外高速也全部接入绕城高速,各岛之间车辆靠绕城高速转换。
-----------
我是一个对公共交通超级感兴趣的人...因为我很无聊,所以我给每条路,每条公交线路,每个站点都起了名字。我还特地做了个word文档确保路名,公交站名等等不重名~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名

---------
因为我的图是三个岛构成的,建设时我是一个岛一个岛建设,其实现在也就在做第一个岛。第二个岛只是铺了一下轨道。一个岛我就化为一个行政区。原则上来说,我的设计理念是:公交为岛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分成主线(线路长度22km左右)和支线(线路长度7-15km不等)两种,互相补充。主线贯穿区内主要节点,支线串联轨道和支路、小路等。我建设的时候仿照国内情况建设了大量小区,一般情况下公交是不进小区的。单轨作为岛内大运量交通工具,串联主要交通枢纽和客流节点。而乘客在岛间转换时只能乘坐火车或者地铁。目前的规划中,轨道7号线设计为环线。暂时没有设计渡船,飞艇和缆车。
为了避免公交过渡分流轨道客流,一般情况下公交不与轨道线路长时间并行,必须并行的,站点适当错开。
附上一张所有公共交通线路总表




其中1字头都是正在建设的第一个岛的公交线路,5字头为景点,交通枢纽的特殊线路。除了轨道4号线和轨道6号线蠡湖支线之外,其它轨道都经过建成区。
------------
我在设计地铁的时候,还尝试着设计了同台换乘车站,采用岛式站台后对轨道稍作调整就可以进行同台换乘。对客流的提升还是有一定效果,但是不能地上化就很遗憾了。(高架站台没找到岛式的)目前建成区有一对同台换乘车站,分别是四十铺站(同向换乘)和香樟站(反向换乘)。


-------------
以下是一些些设计上自认为还挺有趣的地方:
机场区域:设计了两个航站楼T1和T2,同时设计了南侧的空港乐园和北侧的北工作区,最北侧靠近河岸线的位置为一个小区:金沙水岸,西侧建设了高刘镇。(图内未显示出)

在T1航站楼南侧设有换乘中心(图右侧),轨道1号线在此设新桥机场车辆段和新桥国际机场轨道站。公交换乘区设501路(串联公园,航站楼,工作区和北侧的金沙水岸)与502路(空港乐园内部线路)。根据规划,一般情况下公交不进入机场区域,所有普通公交最远到达新桥枢纽站(图左侧),通过1号线换乘接驳入机场换乘中心。新桥枢纽站同时设有9号线车站,而1号线采用了上下行分离的设计,对称一些。
新桥枢纽站内全部为始发车,设置了101路(主干线路,往返全程23.4公里,设站40个,配车27辆),102路(主干线路,往返全程20.2公里,设站32个,配车21辆)和131路(支线,往返全程14.0公里,设站24个,配车14辆).

------------
四层高架:市区亳州路是地面和高架并行的,亳州路高架设4组匝道,同时也是这个岛连接绕城高速的唯一出入口。在市中心的位置我建设了本市最大的中学-庐州一中。

因为我想做一个轨道换乘枢纽,所以经过选择最后把枢纽建在了校门口的亳州路与凤阳路(右侧南北向道路)交口西侧。设计为亳州路主路下穿,辅道(仅供公交行人通行)接入换乘枢纽。该站可换乘轨道5/6/7号线,公交121(庐州一中内外接驳线)和133路。因为庐州一中体量较大,加上是轨道换乘枢纽,133路的客流还是相当可以的(图片左下角)。目前133路全线往返15公里共24站,配车17辆。

因为需要三线换乘,所以亳州路很长一段都是上面高架,中间轨道,下面道路的。接近枢纽时,甚至出现了上面高架,下面三层轨道的设计。

-----------
公交专用道:目前我在市区陆陆续续的建了一些公交专用道,中间行车,右侧开门。106路(蜀山北站-新华医院)目前是基本全线在专用道内行驶,其它线路也有部分在专用道行驶的。专用道限速70,两旁普通道路限速50,提速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下面图中的例子是白水塘站,停靠的正是106路。106路全线往返22.3公里,车站32个,配车22辆。

------------
金斗公园:下面是我之前好好设计的一个大型综合体。位于岛的东南角,包括了公共交通枢纽(下图未出现),金斗公园(图左侧主体),金斗世家(中高档住宅区,图中间靠右侧),同和民康小区(中档小区)和一个监管区。下图为全景,图片最左侧就是绕城铁路。

公共交通枢纽包括:5号线金斗公园站和金斗车辆段,一个大型公交换乘枢纽:102路(主干线路),123路(金斗世家接驳线),125路(监管区接驳线)和504路(金斗公园内外接驳线)。

---------
绕城高速接高架:上面提到,我的城市主要是靠高速在岛间转换,目前建设的这个岛只有通过亳州路高架转换。原本是直接接高速,后来出了收费站,又不想浪费了,只好选一块地落地收费。注意,收费站右侧道路是仅供应急车辆使用的,普通车辆只能先上高架再上高速。高架限速80。

--------
观海林场:最近刚刚做的一个林业园,起名叫观海林场。左侧为主体,右侧为生产用房和住宿,办公区域。整个林场的西侧和南侧都联通周边道路并设有公交车站。林场生活区有一路公交穿过并停靠。
西侧车站:“观海林场西门”,停靠105路(黄色车,主干线路,往返26.6公里,设站36个,配车27辆)和130路(玫红色车,支线,往返13.6公里,设站22个,配车14辆)。其中130路以此站为首末站,所以停靠专用道并调头,设有公交调度站。

南侧车站:“观海林场南门”,停靠103路(橙黄色车,主干线路,往返23公里,设站46个,配车29辆)和129路(蓝色车,支线,往返15.9公里,设站28个,配车15辆)。之后129路会进入林场东侧。

内部车站:“观海林场”,位于工人生活区内,由129路接驳。而图片右侧可以看到轨道7号线的观海林场站。

------------
蜀山北火车站:本来设计是一个小站,但因为该站离机场比较近,后期的客流比较好。所以扩建了站前广场,包括了一个公交枢纽和一些社会服务设施。一般我设计公交枢纽的时候会把整个枢纽和普通道路隔离开,用单独的道路连接,可后来预留的地方确实不够,只好把枢纽直接接到东至路上。枢纽内公交有106路/129路(起始站)和131路(过路车,前往新桥枢纽方向),也算是配套齐全了。

---------------
轨道电梯:目前采用的是隔离法,不与主干道路直接接驳,右侧设置了106路停靠。

----------
大概就是这样啦,欢迎大家提意见,指点指点哦~
----------
对于出入图交通:我先沿着我的城市边界建设了单向(顺时针)绕城铁路,并且是客货分离的,所有图内图外的铁路全部都接入绕城铁路分流,这样可以基本保证不堵火车。再在城市核心区上空高架建设双向绕城高速,所有图外高速也全部接入绕城高速,各岛之间车辆靠绕城高速转换。
-----------
我是一个对公共交通超级感兴趣的人...因为我很无聊,所以我给每条路,每条公交线路,每个站点都起了名字。我还特地做了个word文档确保路名,公交站名等等不重名~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名

---------
因为我的图是三个岛构成的,建设时我是一个岛一个岛建设,其实现在也就在做第一个岛。第二个岛只是铺了一下轨道。一个岛我就化为一个行政区。原则上来说,我的设计理念是:公交为岛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分成主线(线路长度22km左右)和支线(线路长度7-15km不等)两种,互相补充。主线贯穿区内主要节点,支线串联轨道和支路、小路等。我建设的时候仿照国内情况建设了大量小区,一般情况下公交是不进小区的。单轨作为岛内大运量交通工具,串联主要交通枢纽和客流节点。而乘客在岛间转换时只能乘坐火车或者地铁。目前的规划中,轨道7号线设计为环线。暂时没有设计渡船,飞艇和缆车。
为了避免公交过渡分流轨道客流,一般情况下公交不与轨道线路长时间并行,必须并行的,站点适当错开。
附上一张所有公共交通线路总表




其中1字头都是正在建设的第一个岛的公交线路,5字头为景点,交通枢纽的特殊线路。除了轨道4号线和轨道6号线蠡湖支线之外,其它轨道都经过建成区。
------------
我在设计地铁的时候,还尝试着设计了同台换乘车站,采用岛式站台后对轨道稍作调整就可以进行同台换乘。对客流的提升还是有一定效果,但是不能地上化就很遗憾了。(高架站台没找到岛式的)目前建成区有一对同台换乘车站,分别是四十铺站(同向换乘)和香樟站(反向换乘)。


-------------
以下是一些些设计上自认为还挺有趣的地方:
机场区域:设计了两个航站楼T1和T2,同时设计了南侧的空港乐园和北侧的北工作区,最北侧靠近河岸线的位置为一个小区:金沙水岸,西侧建设了高刘镇。(图内未显示出)

在T1航站楼南侧设有换乘中心(图右侧),轨道1号线在此设新桥机场车辆段和新桥国际机场轨道站。公交换乘区设501路(串联公园,航站楼,工作区和北侧的金沙水岸)与502路(空港乐园内部线路)。根据规划,一般情况下公交不进入机场区域,所有普通公交最远到达新桥枢纽站(图左侧),通过1号线换乘接驳入机场换乘中心。新桥枢纽站同时设有9号线车站,而1号线采用了上下行分离的设计,对称一些。
新桥枢纽站内全部为始发车,设置了101路(主干线路,往返全程23.4公里,设站40个,配车27辆),102路(主干线路,往返全程20.2公里,设站32个,配车21辆)和131路(支线,往返全程14.0公里,设站24个,配车14辆).

------------
四层高架:市区亳州路是地面和高架并行的,亳州路高架设4组匝道,同时也是这个岛连接绕城高速的唯一出入口。在市中心的位置我建设了本市最大的中学-庐州一中。

因为我想做一个轨道换乘枢纽,所以经过选择最后把枢纽建在了校门口的亳州路与凤阳路(右侧南北向道路)交口西侧。设计为亳州路主路下穿,辅道(仅供公交行人通行)接入换乘枢纽。该站可换乘轨道5/6/7号线,公交121(庐州一中内外接驳线)和133路。因为庐州一中体量较大,加上是轨道换乘枢纽,133路的客流还是相当可以的(图片左下角)。目前133路全线往返15公里共24站,配车17辆。

因为需要三线换乘,所以亳州路很长一段都是上面高架,中间轨道,下面道路的。接近枢纽时,甚至出现了上面高架,下面三层轨道的设计。

-----------
公交专用道:目前我在市区陆陆续续的建了一些公交专用道,中间行车,右侧开门。106路(蜀山北站-新华医院)目前是基本全线在专用道内行驶,其它线路也有部分在专用道行驶的。专用道限速70,两旁普通道路限速50,提速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下面图中的例子是白水塘站,停靠的正是106路。106路全线往返22.3公里,车站32个,配车22辆。

------------
金斗公园:下面是我之前好好设计的一个大型综合体。位于岛的东南角,包括了公共交通枢纽(下图未出现),金斗公园(图左侧主体),金斗世家(中高档住宅区,图中间靠右侧),同和民康小区(中档小区)和一个监管区。下图为全景,图片最左侧就是绕城铁路。

公共交通枢纽包括:5号线金斗公园站和金斗车辆段,一个大型公交换乘枢纽:102路(主干线路),123路(金斗世家接驳线),125路(监管区接驳线)和504路(金斗公园内外接驳线)。

---------
绕城高速接高架:上面提到,我的城市主要是靠高速在岛间转换,目前建设的这个岛只有通过亳州路高架转换。原本是直接接高速,后来出了收费站,又不想浪费了,只好选一块地落地收费。注意,收费站右侧道路是仅供应急车辆使用的,普通车辆只能先上高架再上高速。高架限速80。

--------
观海林场:最近刚刚做的一个林业园,起名叫观海林场。左侧为主体,右侧为生产用房和住宿,办公区域。整个林场的西侧和南侧都联通周边道路并设有公交车站。林场生活区有一路公交穿过并停靠。
西侧车站:“观海林场西门”,停靠105路(黄色车,主干线路,往返26.6公里,设站36个,配车27辆)和130路(玫红色车,支线,往返13.6公里,设站22个,配车14辆)。其中130路以此站为首末站,所以停靠专用道并调头,设有公交调度站。

南侧车站:“观海林场南门”,停靠103路(橙黄色车,主干线路,往返23公里,设站46个,配车29辆)和129路(蓝色车,支线,往返15.9公里,设站28个,配车15辆)。之后129路会进入林场东侧。

内部车站:“观海林场”,位于工人生活区内,由129路接驳。而图片右侧可以看到轨道7号线的观海林场站。

------------
蜀山北火车站:本来设计是一个小站,但因为该站离机场比较近,后期的客流比较好。所以扩建了站前广场,包括了一个公交枢纽和一些社会服务设施。一般我设计公交枢纽的时候会把整个枢纽和普通道路隔离开,用单独的道路连接,可后来预留的地方确实不够,只好把枢纽直接接到东至路上。枢纽内公交有106路/129路(起始站)和131路(过路车,前往新桥枢纽方向),也算是配套齐全了。

---------------
轨道电梯:目前采用的是隔离法,不与主干道路直接接驳,右侧设置了106路停靠。

----------
大概就是这样啦,欢迎大家提意见,指点指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