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kui吧 关注:4贴子:80
  • 6回复贴,共1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1、经济政策的调整
1)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2)战国(秦国):重农抑商;废井
田;统一度量衡。
3)秦朝: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
、货币、车轨等。   
4)南北朝
 
               北魏:推行均田
制和租调制。
         北周(武帝):释奴、
抑佛、严惩大族。
             唐太宗: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减免租税,兴修水
利;戒奢从简。实行
5)唐朝           租庸调制。
             唐德宗:推行两税
法。
6)明朝(1581年):一条鞭法。  
        
7)清朝
 
             康熙:“更名田”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雍正:推行“摊丁入亩”

2、古代人口迁移            
内迁
 
                    东汉、魏
晋时:五族内迁;西晋末年,内
迁速度加快。
                    元朝:边
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西晋末年后,大量北民南迁;
南迁  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部
分南迁;
1)流向
 
五代十国时,北民大量南迁。    
                              
向边疆迁
 
                        元朝
:汉族人民大量迁居边疆。
                        金朝
:将汉人迁置东北。            
 
华人外流
 
                        唐朝
: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
诸岛谋生。
                     郑下西洋
后,大量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
定居,成为华侨。



1楼2009-06-11 23:30回复

    外族内流:唐朝、元朝时不少波
    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
                 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有利于江南的开发

    2)影响  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和
    发展;
            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使人口分布趋于
    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分配。
    3)原因:边疆落后,中原先进;
    北方战乱,南方稳定;政策导向
    ;土地兼并;政策开放。
                特点:经济定向;
    季节性;自发性;素质低等。    
      
                            经济
    体制改革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4)民工流动
     
    成因
     
                            农村
    经济落后,收入低;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
    的吸引力。       
    影响
     
                            利:
    人力资源优化;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农村风貌;
    弊:犯罪率高;违反计划生育;
    住房、交通困难等。
    3、古代赋税制度
                标准:人丁→土地
    ;     
                     税种:实物税
    →货币税;                 
    1)演变特点  要求:定役→代役

                     种类:繁杂→
    减少;       
    ·4·
     
     
    主体:农业→工商业;
    相地而衰征(齐)和初税亩(鲁)
    :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
    编户制度:控制和剥削平民,保
    证封建国家的税役。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租庸调制  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
    障;
    府兵制得到巩固。
              统一税制,在一定时
    期内保证国家的财政税收;
    两税法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
    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
    


    2楼2009-06-11 23:30
    回复

      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2)演变意义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募役法:限制官僚
      地主的特权,减轻了农民的差役
      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方田均税法:按土
      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
      、地主不得例外。
                             纳银代
      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
      担,同时说明了一条鞭法       
      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
      松弛;
                             赋役征
      银的办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地丁银
       
          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
      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对我国人口的增长和
      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4、农业和手工业
                *山顶洞人:钻孔取
      火。
                *母系氏族:原始农
      耕;制陶;麻织。
                *父系氏族:养蚕缫
      丝;玉器抛光、雕刻。
                  商周:施肥;斜纹
      提花织物和刺绣;原始瓷器。
                  春秋战国:铁农具
      、牛耕始用与推广;铸铁柔化处
      理、金银错、夹纻、用曲造酒。
                *西汉:犁壁、耧车
      ;淬火技术。
                *东汉:水排;低温
      炼钢、改进造纸术、棉织。
                  魏晋南北朝:翻车
      ;八辈之蚕、百炼钢、灌钢法。
                  唐朝:筒车、曲辕
      犁;唐三彩、秘色瓷、外来风格
      丝织品;切割、抛光、焊接;推
      进器。
                  宋元:三大发明的
      完成和发展;*北宋的犁铧、踏
      犁以及煤广泛用于冶铁;南宋的
      纺织工具。
                  明清:彩印
                  春秋:芍陂、邗沟

      战国: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
      渠; 
                  秦朝:灵渠、秦渠
      


      3楼2009-06-11 23:30
      回复

        、江南河;          
                    东晋南朝:江南农
        田水利兴修较多;
                    隋朝:永济渠、通
        济渠、广通渠;
                    唐朝:设专官管理
        水利事业;          
                    北宋:农田水利法
        ;          
         半坡氏族:种粟、蔬菜、麻;   
            
                   河姆渡:种植水稻;
                   商周:种植“五谷”

        两汉:西汉葡苜胡石从西域传入
        内地。
        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5·
         
         
        明朝:引进玉米、甘薯;棉花种
        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多种经济作
        物种植
        面积扩大。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
        魏晋南北朝:曹魏的丝织中心襄
        邑、洛阳;吴国的八辈之蚕;蜀
        锦。 
        隋唐:北方宋州、亳州的丝织品
        著名;南方吴越、宣州的出色;
        丝织品融入外来风格。          
         
                   明代:嘉兴使用新式
        “纱绸机”。
                   商周:原始瓷器。
                   秦汉:(秦)兵马俑
        、(西汉)杂技俑、(东汉)陶
        船和说唱俑。
                   魏晋南北朝:制瓷技
        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北
        方创制出白瓷。
                   唐朝:唐三彩和秘色
        瓷;大食人和黑人陶俑。        
           
        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魏晋南北朝:百炼钢、灌钢法。
        唐朝:切割、抛光、焊接。
        明朝:佛山冶铁业规模大。
        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
        5、商业与城市
        1)夏、商、西周
         
                             商民善于
        经商,以贝为货币;商都有“商邑
        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三代的都
        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都城
        有城门供居民出入,城内有整齐
        


        4楼2009-06-11 23:30
        回复

               2)两汉                 
          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
          中国。
                       两汉时,中国与朝
          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
                        唐政府鼓励外商
          来中国贸易。
                        长安、洛阳聚集
          了各国的的使节、商人。
             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
          罗坊”。
          3)唐朝   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
          频繁;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
          开元通宝”,中 
                       国也出土了日本银
          币。
                        唐朝的丝绸、瓷
          器大量运往欧洲。
                        许多波斯商人在
          中国开设“波斯店”。 
          ·6·
           
           
                                        
                   
                     对外贸易频繁。宋代
          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元
          朝的外贸港口 ,
                          在世界上闻名
          。              
          *4)宋元   北宋在广州等地设“
          市舶司”。
                   南宋鼓励外贸,在一些
          大港口设有蕃坊。 
                        元朝在各港口设
          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     
                        禁止国人出海贸
          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5)清朝   康熙帝时曾一度
          开海禁。
                        清政府只许“广
          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一
          切事务。    
              
          三、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史
          1、民族关系史
                   春秋战国:通过经、文
          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
          融合。    
                           北朝时,各族
          长期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北方实
          


          6楼2009-06-11 23:30
          回复

                        隋唐  唐朝时,日
            本多次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唐;
            日唐贸易频繁。
                              吉备真备和
            鉴真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
                        明朝:东南沿海倭
            患严重;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  
                    
                              三韩多次派
            人赴汉,先后会见汉、光武帝;
            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
                   两汉  中朝保持频繁的贸
            易往来。
                  朝鲜特产输入中国,中国
            的铁、铜、漆输到朝鲜。
                        隋唐:隋朝时,隋
            炀帝三征高丽。唐朝时,新罗与
            唐朝往来频繁。              
             两汉
             
             
                              中国与南亚
            诸国经、文交流频繁;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
            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隋唐 
             
             
                               以佛教为纽
            带,中国和天竺交往加强。
                               玄奘和义净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

                        明朝:郑和西西洋
            到过印度。               
             两汉汉唐两汉 
             
             
                               班超派甘英
            出使大秦(未达)。
                   166年大秦安敦王派使者
            到达东汉(海道)。       
            唐朝 
             
             
                               唐朝与东罗
            马有使节往还。
                               东罗马的医
            术、杂技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
            、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8·
            


            10楼2009-06-11 23:30
            回复

              治”;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明清)
              :强调“经世致用”;提出:“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只之人”;
              著《日知录》。              
              4)道家思想
               
                              老子(春秋)
              :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
              刑峻法;著《道德经》。
                              庄子(战国)
              :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
              物;鄙视富贵利禄。
              5)墨家思想: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和“尚贤”;其思想代
              表了平民的利益。
              6)法家思想:韩非子主张适时改
              革、“以法为本”、建立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佛教:西汉末年
              传入,东汉明帝传开;魏晋南北朝
              宣扬灵魂不灭,生轮7)宗教思想   
                   回,因果报应。
                             道教:源于战国
              ,东汉形成;经典《太平经》,
              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
              散财救穷、自食其力;魏晋南北
              朝改造。
              8)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
              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2、科技文化
                             造纸术:西汉前
              期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隋唐已
              有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活字
              印刷术。
              1)四大发明
               
                                   唐中期书
              中记载火药配方,唐末始用军事,
              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火药  
              北宋在东京设专门机构制火药和
              火器;
                                   南宋时发
              明了管型火器“突火枪”。
                             指南针:宋代指
              南针普遍用于航海。
                             春秋:世界最早
              哈雷慧星记录;基本上确立十九
              年七闰的原则。
                             战国:世界最早
              天文著作《甘石星经》。
                             西汉:世界最早
              黑子记录;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
              完整历书“太初历”。
              2)天文历法
               
                             东汉:张衡对月
              


              12楼2009-06-11 23: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