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2年,迈入75岁高龄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参加了一场在卡卢加举办的,为其庆生的大型庆典活动,苏联政府授予了他劳动红旗勋章,以表示对这位高龄科学家的认可和尊敬。
齐奥尔科夫斯基认为,火箭是能用于宇宙探索的工具,但它本身只是一种方式而非目的。如果还有别的方式,他也会欣然接受,因为人类必须迈出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

俄罗斯梁赞省有一个宁静又祥和的村庄,1857年9月17日,齐奥尔科夫斯基出生在了这个美丽的地方,父亲为他取名为康斯坦丁。
齐奥尔科夫斯基认为,父亲养成了他坚强的意志,母亲赋予了他才华和对事物的热情。
也许遭受苦难,都是任何一个伟大的人物必备的条件之一。9岁那年,一场重感冒导致的猩红热,使齐奥尔科夫斯基失去了听觉。16岁被父亲送往莫斯科学习,面对生理上的缺陷,他反而借此摆脱外界的喧嚣和吵闹,从那时起,他与外界近乎隔绝,安心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在自学过程中,他开始对航空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目光追随着空中的浮云和小鸟,幻想它们背后的奥秘。他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太阳的样子,还有围绕它转动的众多行星,仿佛看到彗星,拖着璀璨夺目的尾巴,在太阳系中飞逝而过。远处其他星系的星球,也在宇宙中熠熠生辉。身处浩瀚宇宙中的人类,犹如沧海一粟,渺小不堪。
而齐奥尔科夫斯基却执拗地以为,这大千宇宙,是为他而存在。

齐奥尔科夫斯基离开莫斯科后,在接下来的15年里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而他对科学的热忱,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己的学生。这位生活于19世纪末的平凡乡村教师,使用简易的望远镜来观测月球,并作出种种科学设想和推测。
他将太空研究,视为自己坚定不移的目标。但他也很清楚,人类要想探索太空,首先必须离开地球。
早在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之前,齐奥尔科夫斯基开始系统地研究喷气飞行器的运动原理,绘制了宇宙飞船示意图。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写成的《利用喷气工具研究空间》,在宇宙航行方面具有开拓性。他推论出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

齐奥尔科夫斯基手稿
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先论证了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制造人造地球卫星和近地轨道站的可能性,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然而在当时,齐奥尔科夫斯基关于宇宙天体的言论,在大多数同时代的人眼中无异于天方夜谭,他的研究没有为他带来任何名利,生活愈发窘迫的他,也开始失去家人的信心。

苏联发行《齐奥尔科夫斯基诞生100周年》
纪念邮票
直到"十月革命"改变了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生活和研究条件,让他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他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加勤奋地专心于航天学的研究。"十月革命"前,齐奥尔科夫斯基共写出了130篇论文,以后却写出了450余篇。在他的论文和著作的影响下,一批火箭和航天爱好者走上了航天探索的道路。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现代宇宙航行学的奠基人,后被称为航天之父。

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i ,1857~1935) 有关多级太空火箭反向推进原理及公式之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