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堂吧 关注:3贴子:61
  • 0回复贴,共1

大福堂——秋季养生,下面各种排毒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过一个夏天的闷热潮湿,身体内积聚了很多湿气、热毒,有些会变作湿疹、口疮、痘痘发出来,这些都是体内湿热重的表现。
虽然天还那么热,但从第一片梧桐叶子落下开始,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人体气血亦同,要开始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在这一年一度的进补之前,需要先清除暑热在体内留下的湿气、火毒,不然硬补是补不进去的,只能越补火越大。所以立秋头一件事情就是排毒!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把脉”湿毒症
湿邪是现代人的健康大敌,也是众多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其实,这都是现代人“多荤少素”的饮食习惯加上运动量少而导致的湿邪内郁。认清湿毒症源头,把脉病症是关键。
◆体内湿毒速查
1.便便异常
“时间就像卫生纸,看起来挺多,但用着用着就不够了”。这句调侃喻句,却是湿毒在排便习惯上的真实写照: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一两张厕纸完全不够用……这便是体内湿气粘腻所致。若有便秘且便不成形,说明体内湿气已积郁肠道,粪毒入血,将百病蜂起。
2.舌头观颜
舌头肿大、软弱无力,舌质淡白且舌苔腻白,严重者还会颜色变黄,苔质厚实,且伴有严重口气问题。
3.湿毒下注
湿毒积于肠道而下注,可引起“湿毒便血”而血色紫暗不鲜,还可郁于肌肤,引起小腿部生疮。
4.皮肤湿疹
由湿热和病菌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诱发剧烈瘙痒。患处成片红斑、丘疹或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可引起皮肤糜烂。湿疹患者应饮食清淡,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同时避免饮酒、咖啡、辛辣油炸食品,及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热性水果。
食 疗
一般你身体湿重,中医给开药方后,好的中医还会建议你,多吃红豆薏仁粥。
还可以泡艾茶,用开水泡就行。
莲子薏仁糯米扁豆粥
莲子主要有健脾补气的作用;薏仁米一方面有健脾补气的作用,同时它还有化湿的作用。生薏仁米主要以去湿为主,如果炒过后,还有健脾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去湿的作用的作用;糯米主要是养脾胃之气。用这样简单的4样煮粥,有很强大的补气健脾去湿的作用。
祛湿健脾篇
中医认为:“脾主化湿”,若脾脏功能不足,便会出现“脾虚生湿”现象。因此,要祛湿,先要健脾。
荷叶扁豆白术汤
材料:扁豆荷叶各1两、白术5钱、墨鱼骨2两、蜜枣3颗、扇骨半斤。
做法:
1.将扇骨过水,荷叶浸泡;
2.放入一锅清水烧开后再放入所有材料煲2小时即可。
◇功效:荷叶、扁豆均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的作用,白术可止汗、利水,而墨鱼骨则可减少酸痛、收湿敛疮等功效。
绿豆老鸭汤
材料:绿豆2两、土茯苓1两、老鸭1只、生姜3片。
做法:
1.绿豆、土茯苓洗净浸泡片刻;
2.老鸭洗净、去除内脏后与生姜一起放进锅内,加入清水,以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3个小时,调入适量调料,吃肉喝汤。
◇功效:此汤味香浓而清润,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之功,同时也能治疗暑湿、神疲困乏、舌苔黄腻等。
皮肤湿毒篇
中医有“有诸内,必形诸外”之说。湿热雨天常出现的瘙痒疹泡等皮肤问题,是体内湿毒湿气过盛所致,而祛湿汤水与外用药的组合拳,堪称治疗皮肤湿毒的黄金搭档。
土茯苓赤豆薏米汤
材料:赤小豆和薏米各2两、生姜3片、蜜枣3颗、猪肉半斤、鲜土茯苓半斤、水牛皮1两。
做法:
1.先将猪肉过一遍水;
2.将一大锅水煮开后放入所有材料煲3小时,饮前调味。
◇功效:水牛皮有凉血及解毒功效,赤小豆、土茯苓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还能预防手足口病。在水滚后放入汤料会更出味。
苦瓜红枣马蹄汤
材料:马蹄4个、排骨半斤、红枣6颗、苦瓜1个、生姜适量
做法:
1.苦瓜切片、红枣切细、马蹄切细、生姜切片、排骨腌好;
2.爆生姜后再煎排骨,加入其它材料,最后放苦瓜;
3.加适量清水、胡椒粉、盐及适量绍酒,以慢火炖至收水。
◇功效:苦瓜可清热祛湿、健胃解毒,马蹄可滋阴清热、利水除湿,红枣有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最适合都市男女饮用。
排湿毒常按三穴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但却容易积蓄湿毒,所以养生关键在于找到身体的“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腋下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膝窝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肘窝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每天早上起床时,将两腿伸到床外,让承山穴正好搁在床沿上,两腿左右摆动,以按摩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如果随着气温升高,你开始长小豆豆了,这是体内湿毒上升的表现。当体内湿毒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湿毒,湿毒本应从膀胱经排出,但如果经络不通,只能从皮脂腺排出了。耳朵上的穴位和经络运行息息相关,只要你早晚按摩一次耳朵,就能加快湿毒的排出速度,使皮肤光滑、润泽。
捏弹耳垂--以双手食指、拇指指腹捏揉双耳垂,先轻轻捏揉30秒,待耳朵发热后,在揪垂向下拉20秒。牵拉全耳--右手绕过头顶,以食指、拇指夹耳尖向上牵拉左耳耳廓30次,再换左手牵拉30次。双手扫耳--用双手掌把耳朵由后面带动耳廓向前扫10次,再用手带动耳廓向后扫10次
健脾去湿的方法
艾 灸
中医在治疗脾虚湿重时多采用艾灸,因为艾灸具有温经通络,驱寒除湿的效果非常好。
艾灸时间:每天艾灸一次,艾灸一周休息一天。
拨火罐对身体能起到驱除体内湿毒和寒气的功能
吃暖性食品,少吃冷食。多锻炼身体,多晒太阳。吃药最好是中药,以调理为主,治疗为辅。
每天晚上泡脚半小时以上,保持水温度适宜不冷却,持续添加热水


1楼2018-09-17 15: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