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吧 关注:23,267贴子:724,808
  • 0回复贴,共1

关于耳鸣的这些“是”与“非”,你知道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孝武帝时期,殷仲堪太守的父亲就曾被耳鸣困扰,生病时恍惚听到床下蚂蚁的动响,竟然以为是大牛相斗。
而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噪声污染逐渐加剧等因素,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因耳鸣而失眠、焦虑,甚至自杀。
可见,从古至今,闹人的耳鸣都让人们备受煎熬,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社交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大家对于耳鸣的认识存在误区,各种偏方干预更是真真假假,玄乎其玄。
本文就给大家来个耳鸣真相大求真,是是非非的“传说”是否可信。希望能帮助大家纠正一些关于耳鸣的常见错误,并且阐述一些关于耳鸣的事实,望大家能以积极正确的眼光看待耳鸣。
一、耳鸣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非!
耳鸣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就像咳嗽是感冒的一种症状表现。
在临床上耳鸣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
二、可以用药物消除耳鸣——非!
治疗耳鸣的药物非常多,但都不是特效药,有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耳鸣的严重程度,并帮助管理与这种情况相关的行为障碍。但是,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药物不会消除耳鸣。
三、耳鸣不响了就算好了——非!
现代医学判定,对耳鸣“适应了”就算是“治好了”。
一般人理解,所谓"治好了"就是耳鸣不响了。其实你感觉耳鸣没了,只是耳鸣不再影响情绪,不影响睡眠,不影响生活,适应了、习惯了,可以和耳鸣“和平共处”了。
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治疗耳鸣的药物。四、耳鸣与耳聋相关——是!
耳鸣的患者常常伴有听力下降。目前公认,听力损失是耳鸣最常见的启动因素。
临床现象显示,耳鸣和听力下降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听力损失程度相同的人,耳鸣情况不一定相同;耳鸣程度相同的人,听力损失程度也可能存在差异。
所以,当出现耳鸣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请尽早向医生咨询。
五、耳鸣还有救,不再苟且将就——是!
“寻找病因、对因治疗”是耳鸣的治疗原则。
如果耳鸣持续发生、病因不明确,或病因明确但久治不愈,或病因治愈后仍表现出严重耳鸣等,常采用国际通用疗法——“习服疗法”。
耳鸣响度取决于个体对响度的感知,而这种感知是在大脑内产生的。“习服疗法”就是针对这一神经心理模型而设计,主要是帮助重新训练大脑对耳鸣的响应方式,目的就是让患者不再注意耳鸣。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可进行“习服疗法”的设备。例如专门为只有耳鸣而没有听力下降患者设计的耳鸣设备;现在越来越多的助听器中也含有耳鸣管理器。
六、耳鸣与全身健康相关——是!
除耳部疾病之外,耳鸣还与全身其他健康状况相关。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过度吸烟饮酒等都可引起耳鸣的产生,虽然这些因素引起的耳鸣常不伴有听力损失或眩晕,但它通常是一个警示信号。
同时,与耳鸣相关的焦虑问题非常常见,许多患者在焦虑时会感到耳鸣加重。
压力是加重耳鸣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于压力使我们超负荷运作。因此减轻压力对于减轻耳鸣十分重要。
看了这些是是非非的“传说”,相信你对耳鸣有了更正确的认识。
虽说耳鸣确实恼人,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专业的角度管理病情以及改善耳鸣。


1楼2018-08-10 11: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