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手游吧 关注:2,230,735贴子:39,586,862

应对还是转型,“吃鸡”大战中的《穿越火线》手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夜看到的 过来给亲爱的吧友们分享一波https://mp.weixin.qq.com/s/DHnjHkdnwhFG4D0Pxkj9SA


IP属地:北京1楼2018-07-19 00:20回复
    2017年,“吃鸡”游戏席卷国内外游戏市场。同年12月,《穿越火线》手游(以下简称CFM)切入各家厂商混战的红海市场,推出“荒岛特训”版本,取得优异成绩,打响腾讯在战术竞技品类的第一枪。2018年4月,CFM又推出“特训爆破”模式,将战术竞技元素与传统FPS经典爆破模式结合在一起,实现多玩法融合创新。
    “吃鸡”大战下,CFM有什么应对措施?射击类手游的未来会如何发展?请看本期《论道》,CFM主策划黄轶独家解读。


    IP属地:北京3楼2018-07-19 00:22
    回复
      嘉宾简介:
      EE大佬,腾讯互娱天美工作室群高级游戏策划,游戏研发从业逾13年,从美术转型游戏策划。目前担任《穿越火线:枪战王者》主策划,负责规划策划框架、把关产品设计,协调团队快速高效响应需求和市场变化。
      本期内容要点:
      吃鸡模式为CFM带来的启示
      CFM如何进行玩法设计,端游转手游的设计要点
      CFM为用户定制游戏的5大核心策略
      研发侧与市场侧的合作秘诀


      IP属地:北京4楼2018-07-19 00:24
      回复
        前排吃瓜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7-19 00:25
        回复
          主持人:我其实很好奇,最近吃鸡手游非常的火,有给你们造成压力吗?
          黄轶:用压力来形容我们,其实已经不足以概括我们的紧张感了。CF手游也做了吃鸡的内容,更多的是从CF用户的角度来讲,结合了我们自己的产品特征去做的一些东西。市场上对吃鸡的形容或者是观察,已经非常多了,所以可以聊一下我们的浅见。


          IP属地:北京6楼2018-07-19 00:26
          回复
            黄轶:其实我认为吃鸡这个现象,它能够让我们产生两个启示。第一个是它给射击品类的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量。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观察过,移动端的射击产品少之又少,而且整个市场盘子并不大。在我们上线之后打开了一些机会,但这些机会更多的是承载了CF端游的一些记忆,把一些这样的经验用户带入到了手游市场。等到吃鸡游戏开始陆续井喷的时候,其实我们发现这个市场做得更大了一些。所以我会很乐于看到的局面就是射击品类的游戏,也可以像MOBA、RPG、卡牌一样,做成一个很大的系列品类。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其实也是一样有很多机会的,它对我们射击市场的壮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黄轶:第二点,我更想说的是,吃鸡这个品类未来的可能性。我们观察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类吃鸡的产品,不管是吃鸡在规则上的细分,还是吃鸡跟某些平台的结合或者是跟某些品类结合,在观察这些品类的时候,其实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过渡现象:融合度越来越紧密。比如美术风格上的不同;比如说在不同的平台上发布;还有规则上的创新,比如有的产品可以让用户作为一个导演参与体验,有的产品可以让更多的阵营,不只是两个、而是五个甚至十个的阵营,在这个游戏中去对决,这些规则上的变化称为在吃鸡基础上的微创新。
            这只是吃鸡进化论的第一步,而吃鸡进化论的第二步是和更大的不同的游戏进行结合,就是“吃鸡+”这样一个玩法。比如吃鸡+RPG、吃鸡+PVE、吃鸡+MOBA等复合型的进化,再往后走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产品级的融合,比如:CF是一个纯竞技的射击游戏,我们做了吃鸡的内容,我们会照顾CF用户的习惯和上手的一些认知。我们知道MOBA也做了一些吃鸡的内容,这种品类和吃鸡的结合,使吃鸡代表了一个新的可以立足的品类了。总的来讲是我从吃鸡这个现象来看的,我更认为是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新的机会,这个新的机会对于这个市场来讲并不是坏事。


            IP属地:北京7楼2018-07-19 00:26
            回复
              CFM核心策略:根据玩家需求定制游戏
              主持人:CFM其实在去年就已经有这个吃鸡玩法的设计,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黄轶:CF其实做吃鸡的时间起步会比较早,前面有说到一个点,其实我们是为CF的用户专门去做了这样一个设计。CF端游时代的时候,它本身就是一个跟射击游戏所结合的内容。我们在2017年6月份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观察到了这么一个模式,它对于CFM可能会有哪些帮助。到了2017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基本的模型搭建好了,接下来我们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在打磨这个原型,希望能够更好地去迎合CFM用户的需要来做,我们会把这个过程称为定制。我们不太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做没有底的尝试,所以我们其实更多的是,想基于我们用户的接受度满意度去做游戏内容。这也是一直以来 CFM从立项之初到现在,走到了两年多的时候我们还在坚持的事情。


              IP属地:北京8楼2018-07-19 00:26
              回复
                定制策略一
                划分操作上下限,瞄准合适的用户群
                黄轶:我认为在操作领域永远有这么一个现象,叫操作金字塔。我们可以想象,操作水平越高的用户,它必然人群覆盖率越少;相对来讲,越往下的就是对操作要求越低的产品,它所覆盖的用户人群一定更大。所以在这么一个金字塔里面呢,我们可以想象,操作绝对不是在里面画一条线,说我的操作是这个维度的。操作在里面其实是一根平行线,越往上是你操作的深度或者通过反复熟练这个游戏以后我有多大的进步空间,它是上限。它的下限呢,是你操作的基准分,它就相当于你入手的门槛。每一个产品都在努力追求的是什么呢,是有深度的同时门槛低,但实际上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当你在降低操作门槛的时候,往往会带来的结果是,***作深度也随之降低了。而CF手游定制的思路,是通过划分上限和下限这两个平行线,切出一个合适的用户群,针对这些用户群去做设计,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对用户定制前期的一些思考。


                IP属地:北京9楼2018-07-19 00:27
                回复
                  定制策略二
                  在场景中降低操作门槛
                  黄轶:我们知道在用户进入移动端之后,他可能会说,我需要的是端游中这样一个场景。但这个场景在移动端其实是偏大的,他可能要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去玩,我们知道在移动端大部分是碎片化时间,我们就没有办法按照那样的时间去提供游戏内容。那我们必须拿这个场景去做有效的一些处理,像操作维度上的一些设计,在场景中可以做一些降低操作门槛的事情,它又不会降低操作的深度。


                  IP属地:北京10楼2018-07-19 00:27
                  回复
                    定制策略三
                    降低单局游戏时长
                    黄轶:再比如考虑游戏时长,那么大一个场景怎么办呢?我们去观察在端游中的这些图的一些热区,哪些地方是玩家必经的一些地方,哪些地方是玩家关注度较少的一些地方。其实我们发现那些关注度较少的地方,恰恰也是大场景中有一些比较边角的地方,它对于游戏的基本体验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把它封锁起来,让用户的关注点在别的地方。我们在上线的时候其实发现了,特别是像生化模式这样的一些内容,去做这样的工作其实是不会影响游戏的基本体验的。


                    IP属地:北京11楼2018-07-19 00:27
                    回复
                      哈哈 好几个研发都认识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7-19 00:28
                      回复
                        定制策略四
                        针对用户阶段,动态变化内容
                        黄轶:后来用户认为,我更喜欢原汁原味一点,我更希望体验更全面一点,我们再把它打开。因为用户已经经历了上手、熟悉甚至还追求提高的过程,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提供的内容就应该开始有些动态的变化。这是后期的一种针对用户去定制的一些变化思路。


                        IP属地:北京13楼2018-07-19 00:28
                        回复
                          定制策略五
                          观察追踪用户诉求,精准研发
                          黄轶:我在去年的腾讯互娱GDOC大会上有做过这样的一个分享,当时有说到这样的一个概念叫“精准研发”,就是在研发期间内,如何观察用户的诉求,运营期间内又如何去跟踪这些用户诉求,来不断指导我们研发的工作。我们更倾向于先把门打开,先了解我们是给谁做事情,了解清楚以后,再观察他们未来可能会有哪些变化。明确了这个变化的周期之后,我们在合适的周期里面推出对应的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push给用户以后,我们再以合适的运营手段,来让用户更好地理解、上手甚至喜欢上这些内容。


                          IP属地:北京14楼2018-07-19 00:28
                          回复
                            说白了,就是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7-19 00:28
                            收起回复
                              这里先简单把文字部分内容呈现给大家 大家可以点开网址 有流量的看看视频 讲的真心不错


                              IP属地:北京17楼2018-07-19 0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