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吧 关注:1,740贴子:9,130
  • 7回复贴,共1

军区制的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纲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4885048342
本文简要介绍了拜占庭军区制在政治、社会、经济层面的发展,是纲要性成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这个纲要的基础上做深入研究,也欢迎对本文的不足提出宝贵建议。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的所有插图镇楼




1楼2018-07-06 18:34回复
    〇、一些暂用名词的解释
    1、“第一类军区”指军区制建立后与行省并存的第一阶段的军区。
    2、“第二类军区”指军区与行省合流后的第二阶段的军区。
    3、“第三类军区”指科朝及之后的一级行政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8-07-06 18:36
    回复
      一、军区制的产生与第一类军区的特征
      1、军区产生的基础

      要理解第一类军区,可以从thema的本意、第一批军区的建立过程、君士坦丁体制的军政分离原则的继承三个角度切入。
      首先,thema的本意。thema最初是指军队的名册,即标明不同军事单位等级、驻地、规模等基本情况的名册,Notitia Dignitatum(《百官志》)里军事部分就是根据这种名册编写的。
      其次,第一批军区的建立过程。最早的四个军区,都是由先前军队或残兵和难民组成的。安纳托利亚军区(Anatolikon,希腊语意为(来自)东方的)是奥利昂野战军(Oriens,拉丁语意为东方)残部和来自奥利昂大区的难民组成的,亚美尼亚军区(Ameniakon,意为(来自)亚美尼亚的)是由亚美尼亚野战军和来自亚美尼亚的难民组成的,色雷斯军区(Thrakesion,意为(来自)色雷斯的)是由色雷斯野战军和来自色雷斯的难民组成的,奥普希金军区是由中央军组成的。同时,而在西部,由于受到战乱影响较小,伊利里亚野战军相对完整,拉文纳总督区和北非总督区也运行良好,所以这些地方并未组建军区。
      第三,君士坦丁体制的军政分离原则的继承。在君士坦丁体制下,军政分离是政府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行省只是行政单位,与军事无关。这一原则在君士坦斯二世的改革中依然被继承,他建立的军区只是单纯的军事单位,各个行省继续存在。在特里高德所做的君士坦斯二世时期的地图上,他将行省和军区的边界同时标注了出来。
      2、第一类军区的特征及与行省的关系
      (1)制度特征
      综上,我们可以对第一类军区的特征做一个梳理:
      君士坦斯二世建立的军区制,其制度上的突破点在于继承君士坦丁体制的军政分离原则基础上,取消了君士坦丁体制的军事管理与军事指挥分离制度,军事管理单位同时也是军事指挥单位。
      首先,每个军区都有自己的军事和行政管理职能,将军是最高军事指挥官、最高军队管理者以及组成军队的人(农兵)的最高行政官。每个军区有自己的仓库,可以独立进行财务和供应管理,而不再是君士坦丁体制下由文官把持的政府负责。
      其次,与君士坦丁体制一样,组成军队的士兵(农兵),他们的军事职责连同他们的民事权责仍然全部由军队来管理。但君士坦丁体制下,军人集中居住在堡垒或驻地,与社会是相对隔离开的,军民管理的空间界线明确;而此时军人是与家属一起分散的居住在帝国的各个角落的,军人连通其家属一并归军队(军区)管理,不受行省的行政当局管辖,军民管理在空间上形成了交叉。
      (2)组织特征
      从纵向看,军区按军队编制将其辖区分为tourma,droungos,bandon,kentarchia,kontoubernion等层级,各层级的主管军官也和将军一样,兼有军事指挥、军事管理、军队人员及其家属的行政管理的职责。
      而行省依然存在,并依然根据君士坦丁体制履行着过去的权责,管理着某一地区所有和军事无关的行政事务。在管理层级上,行省也保持着过去的行省-城邦体制。但是因为城市在这一时期陷入衰落,城市生活停顿倒退,过去管理城市的市议会基本都陷入瘫痪,开始逐渐由流官治理城市,而乡村保持了过去的长老管理习惯。
      从横向看,军区制的建立实际上将行政管理分成了两层皮,军队的军官管,其他的文官管。可以举一个例子:一个村子里有100户人家,其中有一户人家是军户(农兵),那么这户人家归他所属的kontoubernion的dekarchos管理,而剩下的99户人家归村长管理。对一个村庄来说,第一批农兵全是外来的军队和难民,君士坦斯二世把皇家土地赠与他们,让他们成为地主,并以自备装备的服役取代缴纳现金和劳役税,成为农兵,是在原有的社会地理空间和人群里塞进去的一部分“新人”。这为日后的矛盾打下了基础。

      第一类军区——与行省共存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8-07-06 18:38
      回复
        二、社会融合与第二类军区制的出现
        1、第二类军区基本特征

        从现象上看,第一类军区与第二类军区存在很大差别。
        首先是空间差别,即辖区,第一类军区辖区广大,其范围通常包括数个行省,如君士坦斯二世建立的亚美尼亚军区包含了霍诺利亚、帕夫拉戈尼亚、第一到第四亚美尼亚6个行省的全部辖区和第一、第二卡帕多西亚行省与加拉太行省的部分辖区。而第二类军区辖区被大大缩小,如尼基弗鲁斯一世建立的萨洛尼卡军区仅相当于第一马其顿行省的中部一半地区。
        其次是政治和社会差别,即管辖范围,第一类军区与行省并存,仅管辖与军队相关的人与事务,其所管理的是独立于本地人社会之外的外地人小社会。第二类军区管辖其辖区的所有事务,其所管理的是一个融合为一体的社会。
        2、第二类军区出现的基础
        军区制的建立在短时间内让罗马帝国的军事实力得到了爆发性的加强,吹弹即破的罗马帝国凭借着新的军队(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改革支撑)在各个方向都取得了胜利。过去的常备军与社会基本上是脱钩的,一个平民可能都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军队的存在,但是如今,军队就在身边,而且他们不是本地人,也不受本地官员管理,这就平添了很多矛盾。
        在宏观层面,是辖区重叠的行省和军区的矛盾。在中观层面,是行省的行政管理机构与军区的行政管理机构的矛盾,其管理权责犬牙交错。在微观层面,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土著群体与外来群体的矛盾,在发生冲突时管理权限的矛盾(如普通农民和农兵就土地发生纠纷时,由谁来协调)等。
        所以军区和行省的合流是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基础的。
        3、第二类军区出现的过程
        第二类军区的出现,即军区和行省的合流。然而因为黑暗时代遗留下来的资料太少,我们尚不确切知道这种合流到底是什么时候大体完成的。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希拉克略王朝末年“行省”已经不在现在已知的公文中出现,可能这一时期已经完成合流;
        (2)伊苏利亚王朝时期激烈的圣像破坏运动从人群上看就是土著(平民)和外来人(军人)的矛盾,很可能合流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因为很明显,受到皇帝支持的外来人掌握了全部地方行政大权,而伊苏利亚王朝开始的对军区的拆分可能也是伴随着军区权力加大而危险性提高而并行的;
        (3)头盖骨时期,从来没有建立军区的色雷斯以西地区全部军区化,可能军区和行省的合流也是他改革的一部分内容。
        但是无论这个过程是什么时候大体完成的,在头盖骨时期,第二类军区已经基本成形。而头盖骨关于农兵的著名立法甚至可能是这一融合得以真正实现的原因。他立法规定:
        (1)达到一定财产标准即可申请成为农兵,而农兵财产达不到要求的,就要被取消资格;
        (2)一个村子至少要出一个农兵,如果这个村子没有人达到农兵标准,那么这个村子就合伙供养一个农兵。
        这一敕令实际上打破了农兵作为一个小社会的封闭性,其身份不再是继承而来的,而是根据其财产及自己的意愿而来,农兵不再是外来者的代名词。而从现象上看,第一次圣像破坏运动时期农兵抱团支持圣像破坏运动,而平民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圣像破坏,而在第二次圣像破坏运动时期,农兵和平民都表现出冷漠的旁观态度,在此后,农兵通常是作为某地百姓的一员及其代言人身份出现,而不是之前那样激烈的对抗关系。至此,军区完成了它的第一次蜕变。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8-07-06 18:40
        回复
          三、第二类军区的发展
          在本地人和外来者社会融合之后,之前那种军民的制度性分割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可以在这一时期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1、因为财富上的优势(免税)以及作为当地社会的一员,农兵在各地都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边疆,他们号召农民在农闲时拿起武器洗劫LSM;在内地,他们号召农民到处开垦、赚钱、筑桥、修路;
          2、因为财富增长以及积极投身社会活动从而实现社会地位提升,农兵中间开始涌现一批大家族,即“旧军事权贵”。他们骄傲的用他们的官职或家乡作为家族的名称,并最终形成了姓氏,如著名的杜卡斯家族是9世纪后期崛起的农兵权贵,姓氏意思是“公爵”,是比将军还要高一级的军官官职;
          3、农兵内部开始产生一种阶级性的道德准则,类似西方的“骑士精神”,并在迪吉尼斯等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头盖骨时期,军区制与行省完全合流,原有的军民社会相互分割融合为一个整体,继而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区分,就像把半杯水和半杯油倒在了一个容器里,油和水混了一段时间后分层了。农兵内部也发生了分层,有“穷骑士”,也有“大公爵”。
          新的融合起来的社会也产生了新的社会上升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
          1、努力耕田,扩大田产,申请做农兵;
          2、努力读书,考大学,做文官、律师或学者;
          3、倒买倒卖或坐商开店,做生意发大财;
          4、献身教会,力争上游,做主教,做牧首;
          5、净身入宫,努力成为高级宦官。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8-07-06 18:42
          回复
            五、皇权的报复与军区的嬗变
            1、平衡的打破与新派系的形成

            内战胜利之后的瓦西里二世决定摆脱三大派系,建立独裁。他的方法便是在这三个派系之外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实力人物。他开始大肆封赏在内战中支持自己的人,一批新的权贵家族崛起,包括科穆宁家族,他们形成了第一个新的派系——新军事权贵;而旧军事权贵被一视同仁的打压,大批军事权贵或被杀,或被下狱,或被没收财产;文官集团因两次内战均保持沉默,则被皇帝边缘化,瓦西里二世长期不在首都,却对一切政务亲力亲为,君士坦丁堡的元老院成了花架子,陪着君士坦丁八世一起只负责接受百姓的欢呼。
            但是亲力亲为终究难以为继,瓦西里二世不得不仰赖身边的宦官分担政务,这其中就包括日后大放光彩的孤儿院长约翰,在瓦西里二世死后,宦官和文官合流,形成了第二个新的派系——新文官权贵。
            旧军事权贵、新军事权贵、新文官权贵,这三个并不平衡且互相敌视的政治派系,在瓦西里二世在位时互相缠斗,皇位在他们之间互相转移,并最终将帝国逼上了死路。
            2、农兵的没落
            这一时期农兵制和军区制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农兵制方面,传统的惯性的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农兵在强力干预下被打散,这个阶层里面的精英悉数被洗,短期的爆发户并没有足够的社会威信保持他们对军队和社会的影响力,但他们仰仗皇帝的支持四处扩张自己的财产。这些暴发户四处侵吞土地壮大自己的时候,农兵阶层里面的普通成员也受到威胁,他们和普通农民一样,在新军事权贵的挤压下不得不变卖土地,纷纷进城务工,或是去巴尔干另寻生路,最后小亚变得“空空荡荡”。
            3、农兵权贵的最后反扑与帝国的崩溃
            瓦西里二世死后,君士坦丁八世、罗曼努斯三世、米哈伊尔四世和君士坦丁九世极力维持局面,君士坦丁八世仰仗文官集团压制当时实力已经占据极大优势的新军事权贵,并与帝国周边各国改善关系,为帝国争取到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并一举将五位文官集团的精英推上皇位;罗曼努斯三世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收复瓦西里二世时期丧失的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领土,但军队已从内部腐烂;米哈伊尔四世解决了悬而未决的保加利亚问题,缓解了瓦西里二世留下的财政烂摊子;君士坦丁九世重建被瓦西里二世解散的君士坦丁堡大学,试图通过大学培养一批职业官僚,从政治上架空权贵。但是他们的努力对于病入膏肓的帝国而言只是延缓了崩溃。
            三大派系的矛盾仍在不断激化,蛰伏待发的旧军事权贵慢慢恢复实力,新军事权贵全力掩杀,文官贵族首鼠两端,从米哈伊尔六世开始,新军事权贵和旧军事权贵任何一方一旦登基,就会通过解散对方控制的军区来削弱对方,而其结果是被解散的是帝国的军队,米哈伊尔六世(新)、伊萨克一世(新)、君士坦丁十世(旧)、米哈伊尔七世(旧)、罗曼努斯四世(新)、尼基弗鲁斯三世(旧)虽然都是能力超群的社会精英,但为了皇位的稳定,第一要务都是枪口朝内,反攻倒算,而仇恨深重的旧军事权贵杜卡斯王朝更是其中佼佼者。混乱击垮了帝国,以致于突厥人1050s后期开始洗劫小亚的时候,竟然可以一路推进到弗里几亚而不会遭遇像样的抵抗。
            当阿莱克修斯团结起新军事权贵和旧军事权贵执掌大权的时候,军区制和农兵制,以及它们所属的帝国,都已经是将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8-07-06 18:46
            回复
              六、第三类军区
              阿莱克修斯的登基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系列改革与大规模的政治、经济、社会努力,帝国开始恢复元气。农兵已经彻底没落,军区却依然存在,只是它的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
              1、普罗尼亚制的取代农兵制
              农兵制是军区制的根基,农兵制的崩溃需要新的制度填补,普罗尼亚制应运而生。
              普罗尼亚制即采邑制,是皇帝将某个地区的部分权利交给某个人,而这个人在自留一部分好处的同时要向皇帝交纳一定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金钱、粮食、手工业制品和士兵。这样阿莱克修斯一世不仅以极低的代价重建了内战中破坏殆尽的基层管理系统,更获得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兵源,重新构建起国家的基础。
              2、第三类军区的产生与拜占庭的“封建化”
              阿莱克修斯将大部分军区将军提升为公爵(但色雷斯、马其顿、希腊、伯罗奔尼撒、克尔松军区的首领依然是将军),除此之外,其明面的管理体制并未发生变化。
              但实际的操作规则是不同的。与过去的皇帝通过拆分军区、动用文官或者搞派系平衡的执政方式不同,阿莱克修斯致力于把全国的权贵——不管是新军事权贵,旧军事权贵,还是文官权贵,全都结成一大家子,通过亲戚关系来形成一个团结的社会精英阶层,再以皇帝自身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财力(通过不断扩张和直接经营皇家产业等获得)保持对这个阶层的控制。
              因而各军区的首领由过去的流官变成了皇室成员或皇帝的亲戚,而整个国家都逐渐落入这个庞大的亲戚网络中,封疆一方的公爵地位崇高,又与地方上的采邑主——普罗尼亚关系紧密,乃至于逐渐形成封建附庸一般具有相对自主权的割据势力,封建化进程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科穆宁王朝的封建化进程与法国的封建化进程类似,都是先建立起采邑制,再逐渐转变为封建制,差别在于拜占庭国家在安德罗尼卡乱政期间遭到剧烈撼动,地方势力开始寻求独立自保,1204年之前,塞浦路斯和特拉布宗的割据势力就已经脱离帝国独立。1204年更是损失惨重。
              3、后续
              阿莱克修斯建立起来的第三类军区一直存续下来,直到1453年帝国灭亡。

              第三类军区——科穆宁的公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8-07-06 18:48
              回复
                头盖骨时期,什么地狱笑话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4-04 16: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