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自己的感情观,我认为是和确定自己的三观同样重要的事情。
这个问题的起因是这样的一个思考:“看清自己,是不是应该以他人为镜,可是,镜子本身就不是规范统一的。如果不以人为镜,那该以什么为镜呢?”
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我在时隔许久之后重新完整翻阅了黑历史的缘故。
翻阅了曾经写给雨剑的故事、曾经和莳莳的对话、曾经对烈等人做出的判断。
我发现我的情感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我于是试图从中找出我自己的普遍性规律来。也就是,找出自己的感情观。
站在旁观角度,很快就有了结论,
其实早在我明白这个结论之前,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何以见之?正因北京上海跑来跑去,只为见那一两个人。
“从小到大,就是在不断寻找自己认可的人,并不断努力得到那个人的认可。任谁议论都没有关系,只要那一个、两个特定的人,能够报以赞许的目光,就足够了。”
哪怕在最近一个月也不断地出现佐证。
也许就是那个人,站在那儿,一顿发脾气,从此我就很注意,在这一方面不去犯错;——这是张教授;
也许就是那个人,课前,在我旁边的自助机买了一瓶乌龙茶,从此我看书的时候,也会泡一杯乌龙茶;——这是吴教授;
也许就是那个人,微笑而无奈的语气,从此我再遇到相似的人,都会特别体察对方的心情;——这是王院长;
也许就是那个人,捕捉到了水天的分野,从此再欣赏风景时,就会想起这种判然而泯然的审美角度。——这是莳莳。
“只是一些小细节,
就足以打动人心,
从而成为认真活下去、认真进步的力量。
不是为了金钱功名地位,
只是为了那个人的点点滴滴,
便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便能开心起来。
这种情感观,从来都不是电闪雷鸣,从来只是漫天匝地细细密密。
类似于,日式的感情。”
这个问题的起因是这样的一个思考:“看清自己,是不是应该以他人为镜,可是,镜子本身就不是规范统一的。如果不以人为镜,那该以什么为镜呢?”
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我在时隔许久之后重新完整翻阅了黑历史的缘故。
翻阅了曾经写给雨剑的故事、曾经和莳莳的对话、曾经对烈等人做出的判断。
我发现我的情感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我于是试图从中找出我自己的普遍性规律来。也就是,找出自己的感情观。
站在旁观角度,很快就有了结论,
其实早在我明白这个结论之前,这个问题我已经知道答案了。
何以见之?正因北京上海跑来跑去,只为见那一两个人。
“从小到大,就是在不断寻找自己认可的人,并不断努力得到那个人的认可。任谁议论都没有关系,只要那一个、两个特定的人,能够报以赞许的目光,就足够了。”
哪怕在最近一个月也不断地出现佐证。
也许就是那个人,站在那儿,一顿发脾气,从此我就很注意,在这一方面不去犯错;——这是张教授;
也许就是那个人,课前,在我旁边的自助机买了一瓶乌龙茶,从此我看书的时候,也会泡一杯乌龙茶;——这是吴教授;
也许就是那个人,微笑而无奈的语气,从此我再遇到相似的人,都会特别体察对方的心情;——这是王院长;
也许就是那个人,捕捉到了水天的分野,从此再欣赏风景时,就会想起这种判然而泯然的审美角度。——这是莳莳。
“只是一些小细节,
就足以打动人心,
从而成为认真活下去、认真进步的力量。
不是为了金钱功名地位,
只是为了那个人的点点滴滴,
便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便能开心起来。
这种情感观,从来都不是电闪雷鸣,从来只是漫天匝地细细密密。
类似于,日式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