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00,603贴子:1,431,140

唐故丹王妃琅琊王氏墓志铭并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8-06-10 16:13回复
    墓主是唐代丹王王妃王氏。王妃生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死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822年3月21日),活了56岁。


    IP属地:北京3楼2018-06-10 16:16
    回复
      是从网上看来的图片,对着图片抄了一遍文字,不保住都是对的,大致意思能看明白。有参考吧友@仙翳


      IP属地:北京4楼2018-06-10 16:21
      回复
        王妃娘家是琅琊王氏。
        曾祖父是王同皎,新旧唐书有传。王同皎娶唐中宗李显第三女定安公主,生儿子王繇,后来离婚。当时定安公主离婚后又嫁了两次,所以死后不知与谁合葬。王繇积极争取父亲与母亲的合葬权,但无奈失败了,最后公主与第三任丈夫合葬。
        爷爷是王繇。王繇也像他爹那样做了驸马,他娶唐玄宗大女儿永穆公主。王繇和永穆公主都是很老实的人,所以常常受人欺负也不敢言语。目前可以确定是永穆公主生的儿子是王潜。受爹娘的影响,王潜也是个很老实的孩子,唐玄宗给他玩具他不玩,让他娶公主也拒绝了,可能是看到娶公主不是个好差事。根据这块王妃墓志和《大唐故(韦庸妻)王夫人(媛)墓志铭》《大唐故奉义郎行京兆府泾阳县主簿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可知王繇还有儿子王诠、王谅、王训,只是不知是否永穆公主生的。
        父亲是王诠,娶了唐肃宗的第六女齐国大公主。既然王诠能够娶公主,可能也是永穆公主生的。王诠生前的官位是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寺卿、驸马都尉、上柱国、新太县开国公,死后追赠仆射。这是唐朝一个驸马的典型履历。银青光禄大夫是文散官,只是拿俸禄和地位高下的依据,没有实际职务。唐朝娶公主都封驸马都尉名号。上柱国也是个荣誉称号,开国公是爵位。只有鸿胪寺卿才是实职,但实际上这也是个闲散的职务,管的都是一些宫廷礼仪。所以王诠可谓是位高而权轻,这也代表了唐朝驸马们总的生活状态,是典型的“寄食者”。


        IP属地:北京6楼2018-06-10 16:23
        收起回复
          王妃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出嫁,嫁给唐穆宗的曾叔祖丹王。丹王是唐代宗的儿子,大历十年(775年)封郴王,建中四年(783年)改封丹王,死于唐宪宗的元和十五年(820年)。
          新旧唐书载丹王是唐代宗第五个儿子,如果按照唐代20岁男人成家的惯例,则应生于761年左右。但是旧唐书同时记载说李迥是第七子,死于贞元十二年(796年),死的时候47岁,那么就是750年(天宝九载)生。这样一来就老五比老七还生得晚,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可能:1. 两唐书记错了,丹王不是排行老五,或者李迥不是老七,而是老三。唐会要记载:元年建丑月(761年12月31日—762年1月29日),封皇太子第二男邈为益昌郡王,第三男迥为延庆郡王。李邈是唐代宗原配崔妃的儿子,崔妃746年(天宝五载)与唐代宗结婚,李邈不出意外应该是747年出生。老二与老三年龄差三岁是可以接受的数字。2. 李迥出生日期有误。旧唐书谈到李迥受封说是“既生而受封”,说明李迥可能也是761年前不久出生。不过只有旧唐书提了“既生而受封”的说法,不知道从哪里抄来的。2、丹王比王妃大很多,甚至王妃不是丹王的第一任老婆。
          王妃墓志里说丹王有30个儿子、15个女儿。总共45个孩子,这是不小的数量。一叶知秋,说明唐代皇室真的拥有强大的生育能力。唐代皇帝多的有十几二十个儿子,每个儿子都生几十个孩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还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从这里我们也能侧面看出皇室普通王爷们的生活状态,如果要颐养天年、寿终正寝,就不要参与政治,老老实实地生孩子吧。


          IP属地:北京7楼2018-06-10 16:24
          回复
            王妃的母亲是唐肃宗第六女齐国长公主,即永和公主,母亲是唐肃宗原配韦妃,公主一开始封宝章公主,下嫁王诠,大历三年正月三十日(768年2月22日)去世,齐国大公主可能是死后追赠。所以王妃是丹王的表妹,唐代宗是她的亲舅舅,丹王与王妃是典型的表亲婚。墓志里王妃有兄弟王演、王潜、王津,可能都是永和公主所生。
            丹王死后不久,王妃就出家了。这也是皇室传统之一,上面的王繇死后,永穆公主也是很快就出家了。因为出家,所以王妃死后并不能与丹王合葬。


            IP属地:北京8楼2018-06-10 16:24
            回复


              IP属地:北京9楼2018-06-10 16:25
              回复
                抄的墓志又删了,算了,不贴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6-10 16:39
                回复
                  总觉得这篇志文对仗不公整,读起来的感觉跟见过的不太一样,句子不通顺。不知道它的来历,希望不是假的吧,不知道假冒墓志的行情。可能是见过的志文太少了,也可能乡贡的进士水平就这样了,跟朝廷里词臣肯定有差距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6-10 18:01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6-10 18:06
                    收起回复
                      当然也可能王潜的功劳更卓著一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6-10 21:31
                      收起回复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七
                        追封王潜母齐国大长公主制
                        敕:检校兵部尚书王潜母赠晋国大长公主,於朕祖宗之姑姊妹也。始以肃雍之德,下嫁於公侯,淑问怡声,礼无违者。训其爱子,有过严君,不因恩泽以求郎,每致忠贞而事主,使勤富贵,戒攵廉能,郁为勋臣,实资圣善。徽猷尽在,典礼宜加,犹狭平阳之封,式广营邱之地。克宣朕命,用慰潜心,可赠齐国大长公主。


                        IP属地:四川16楼2018-06-11 16:35
                        收起回复
                          王潜的爵位可以看出来不是承袭而是后封的,之前琅琊郡公的爵位是王繇的儿子王谅继承了,由此推断王谅应该是长子。后来王谅一支可能是改封或者由于唐朝后期的混乱爵位没有保留,而王诠的爵位可能是被长子继承的,因为墓志里包括王潜都没有写爵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6-11 16:38
                          收起回复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王潜的爵位可能并非郡公或者干脆不是公,这一方面的记载经常因夸大而出错。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6-11 16:40
                            回复
                              关于王潜的爵位问题,《唐大诏令集》当中记载:敕荆南节度使观察处置等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江陵尹御史大夫上柱国沂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王潜母赠晋国大长公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8-06-11 17: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