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早期教育的不断发展,早期教育界对课程的认识也一直在不断改变。早在20世纪60年年代,美国幼教界争论的焦点在于哪一种课程模式最有效,但经过短期比较,大家认识到其实没有一种课程模式必然优于其他课程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早期教育界研究的着眼点成了课程模式的“适宜性”。
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是“适宜的”,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美国幼教协会提出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简称DAP)正是作为一个指导教师教学和决策者制定政策的工具出现的。例如,Epstein和Schweinhart在《幼儿教保课程模式》一书中就运用DAP对蒙台梭利课程、银行街课程、高瞻课程、卡夫一达夫斯建构观、教学策略的创造性课程、直接教学模式等做出了“适宜”或“不适宜”的评价。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741ff545d3d26972ed3085565fab24f/05d38e2c11dfa9ecddbe94896ed0f703908fc19a.jpg)
德培(DAP)教育是以DAP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了中国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习需求,充分考虑到中国幼师的普遍水平和教学能力等问题,研发落地的一种教学体系。德培(DAP)课程不仅仅关注教学内容的构成,还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及相应的评价,即不仅关注“教什么”,而且关注“为什么而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课程是“适宜的”,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美国幼教协会提出的发展适宜性实践(简称DAP)正是作为一个指导教师教学和决策者制定政策的工具出现的。例如,Epstein和Schweinhart在《幼儿教保课程模式》一书中就运用DAP对蒙台梭利课程、银行街课程、高瞻课程、卡夫一达夫斯建构观、教学策略的创造性课程、直接教学模式等做出了“适宜”或“不适宜”的评价。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741ff545d3d26972ed3085565fab24f/05d38e2c11dfa9ecddbe94896ed0f703908fc19a.jpg)
德培(DAP)教育是以DAP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了中国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习需求,充分考虑到中国幼师的普遍水平和教学能力等问题,研发落地的一种教学体系。德培(DAP)课程不仅仅关注教学内容的构成,还包括教学活动的组织及相应的评价,即不仅关注“教什么”,而且关注“为什么而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