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安妮日记》——我永远的爱
安妮,你是一个多么无辜的孩子,在去集中营之前,你能自由的写日记,和同学说笑,和男孩谈心,还可以吵吵嘴,可是,为什么就因为一个身份的不同,受到那么悬殊的待遇?身为一个犹太人,你并没有错,你是无辜的。
安妮,我想说,你是那么乐观,可是最后,却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无论有多少值得快乐的事,在灾难开始的那一刻却全都灰飞烟灭,是啊,这真的是天意吧,可是,天意就是让这样一个无辜的孩子就此失去生命吗?安妮,你真的是无辜的。
——题记
作者:小含含小蔡蔡 2009-4-30 22:46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安妮日记》——我永远的爱
这是一个单纯的孩子的世界,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半点污垢,只有春雨洗过最最纯洁的世界,没有半点受社会污染的灰暗,每天都有乐观的心情面对所有的事,那么幽默,那么善良,那么可爱——这就是安妮——那个可爱的女孩。
仅仅因为她是犹太人,只因为她是犹太人,每天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每天等待着她的也许就是召集令,似乎她最终的归宿就是等待已久的集中营,可是,她的生命还那么鲜艳,那么灿烂,充满着童趣和温暖。死亡,却是给她微笑面对生活的唯一回报。
如果可以,我还能继续写着老师布置不完的“长嘴婆”的作文;如果可以,我还能继续和女生们讨论着男生长的帅不帅的问题;如果可以,我还能继续和彼得打打闹闹度过我快乐的生活,呵,可是召集令永远不会等人,我只能在一个不见天日的仓库里度过我剩下的时间,陪伴我的只有亲人,永远也没有了朋友。
作者:小含含小蔡蔡 2009-4-30 22:52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安妮日记》——我永远的爱
-------------------------------------------------------
安妮•弗兰克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是德籍犹太人.她留下来的日记使她名闻遐迩. 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 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安妮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奥图法兰克(Otto Frank)一家的小女儿,家中还有母亲艾迪斯(Eddis Frank)姐姐玛格特(Margot Frank). 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饬犹太人风气日盛,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过著较为平顺的生活;但是1940年5月后,荷兰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者英夸特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 这段期间安妮开始写日记。
但是在1944年8月4日, 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密告的原因而被德国警察逮捕. 数日后所有人被转送到荷兰的威斯第包克集中营, 一个月后隐秘之家的八个人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与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姐妹都因伤寒死于营中,距离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被英军解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其他隐密之家的成员除奥图之外, 都死于集中营之中。
安妮的日记由于公司女职员的保存而留了下来,之后公司的女职员又转交给生存下来的奥图法克,1947年安妮的日记便出版,成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她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The Diary of Anne Frank》(安妮日记).
安妮,你是一个多么无辜的孩子,在去集中营之前,你能自由的写日记,和同学说笑,和男孩谈心,还可以吵吵嘴,可是,为什么就因为一个身份的不同,受到那么悬殊的待遇?身为一个犹太人,你并没有错,你是无辜的。
安妮,我想说,你是那么乐观,可是最后,却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无论有多少值得快乐的事,在灾难开始的那一刻却全都灰飞烟灭,是啊,这真的是天意吧,可是,天意就是让这样一个无辜的孩子就此失去生命吗?安妮,你真的是无辜的。
——题记
作者:小含含小蔡蔡 2009-4-30 22:46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安妮日记》——我永远的爱
这是一个单纯的孩子的世界,在她的世界里,没有半点污垢,只有春雨洗过最最纯洁的世界,没有半点受社会污染的灰暗,每天都有乐观的心情面对所有的事,那么幽默,那么善良,那么可爱——这就是安妮——那个可爱的女孩。
仅仅因为她是犹太人,只因为她是犹太人,每天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每天等待着她的也许就是召集令,似乎她最终的归宿就是等待已久的集中营,可是,她的生命还那么鲜艳,那么灿烂,充满着童趣和温暖。死亡,却是给她微笑面对生活的唯一回报。
如果可以,我还能继续写着老师布置不完的“长嘴婆”的作文;如果可以,我还能继续和女生们讨论着男生长的帅不帅的问题;如果可以,我还能继续和彼得打打闹闹度过我快乐的生活,呵,可是召集令永远不会等人,我只能在一个不见天日的仓库里度过我剩下的时间,陪伴我的只有亲人,永远也没有了朋友。
作者:小含含小蔡蔡 2009-4-30 22:52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安妮日记》——我永远的爱
-------------------------------------------------------
安妮•弗兰克
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是德籍犹太人.她留下来的日记使她名闻遐迩. 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 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安妮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是奥图法兰克(Otto Frank)一家的小女儿,家中还有母亲艾迪斯(Eddis Frank)姐姐玛格特(Margot Frank). 由于当时纳粹德国排饬犹太人风气日盛,父亲奥图便放弃于德国的事业而将家庭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过著较为平顺的生活;但是1940年5月后,荷兰为德国攻占之后,荷兰的新统治者英夸特也将排犹法律于荷兰执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转入犹太人学校就读. 这段期间安妮开始写日记。
但是在1944年8月4日, 安妮一家由于有人密告的原因而被德国警察逮捕. 数日后所有人被转送到荷兰的威斯第包克集中营, 一个月后隐秘之家的八个人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与姐姐又被转送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姐妹都因伤寒死于营中,距离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被英军解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而其他隐密之家的成员除奥图之外, 都死于集中营之中。
安妮的日记由于公司女职员的保存而留了下来,之后公司的女职员又转交给生存下来的奥图法克,1947年安妮的日记便出版,成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她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The Diary of Anne Frank》(安妮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