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剧吧 关注:26贴子:378
  • 0回复贴,共1
角色行当
   吉剧的表演也以二人转为基础,在吸收其它东北民间表演艺术并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手段上逐步形成。吉剧脚色行当的体制与沿革分生、旦、净、丑四类,各在二人转上、下装的基础上借鉴京剧行当体制而形成。生行主要有老生和小生,八十年代前后,又在个别的剧目里尝试了武生行的建立。旦行则主要指花旦、闺门旦、青衣、彩旦和老旦。在个别剧目里曾试验性地创造了武旦行当。净行指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丑行分文丑与武丑。但他们之间并无严格界限,表演上没有严格的程式束缚。
   老生:戴黑、黪、白三种不同颜色的须髯,以分别饰掩身份不同的的中、老年人物。在表演上唱、做兼备或各有侧重。如《秦琼让印》里的秦琼,以唱功为主,唱腔高昂嘹亮,长于抒发内心情感。而《桃李梅》里的袁如海及《搬窑》里的王允等,则主要以作功为主。袁如海主要用髯口功和帽翅功等表现其面对强权而无可奈何的心情。王允以爬山、跌落等身段体现其妄图利用女儿挽救自己的狡黠心术。《慧梅出嫁》里李闯王为唱、做兼备,表演上重气度,讲究工架浑厚有力。《三请樊梨花》里薛仁贵在唱、做并重的基础上,吸收了东北秧歌中的十字步和三步半的走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台步。
   小生:饰年轻英俊的书生、将领、官员和平民。有侧重唱功、做功和武打之分。其中重唱功的如《蓝河怨》里的魏奎元,《宝玉哭灵》里的贾宝玉等,主要是以大段的唱腔来抒发人物的情感,刻画人物的性格。重做功的如《玩会跳船》里的萧文勤,《情探》里的王魁等。前者突出运用扇子功(滚扇、抛扇、指转扇等)和袍子功(飞袍、踢袍、叼袍等)揭示人物在"邂逅"、"护钗"和"赴约"等情境中的不同心情。后者则通过袖子功(抖袖、抛袖、转袖等)和毯子功(锞子、扑虎、僵尸等)表现人物的紧张、恐惧及贪生怕死的丑态。此外又如在《三请樊梨花》里,薛丁山又以把子功的技巧,展示其武将的风姿。
   花旦:饰年轻、活泼的少女。如《桃李梅》里聪明且有反抗精神的袁玉梅,《燕青卖线》里、机灵而又天真的春莺,以及《三放参姑娘》里纯朴善良并一往情深的参姑娘等。此外还有象《包公赶驴》里泼辣放荡、娇气媚态的王粉莲等一类角色。花旦在表演上大多注重唱和做,为表现不同的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差异,善用手绢、扇子等道具使用技巧和腕子功、抖肩功、腰功及碎步、秧歌步、云步、磋步、跌步等各种独特台步。
   闺门旦:饰温柔秀美、举止端庄的少女。表演重唱功,·唱腔以委婉细腻见长,有时利用长水袖的舞动抒发情感。如《桃李梅》里文静温顺的袁玉李和((黛玉归天》里含情悲愤的林黛玉等。
   青衣:一般饰演端庄稳重的成年妇女。表演上注重唱和做。如《蓝河怨》里的蓝瑞莲,《搬窑》里的王宅训等。做功亦以长水袖的舞动为特色。
   彩旦:一般饰演忠厚幽默、心直口快或丑陋粗野、凶狠奸邪的中、老年妇女。前者如《二大妈探病》里的二大妈,后者如《蓝河怨》里的刁氏等。在表演以念白上的说口为特色,凭其中的串口、贯口等收到喜剧效果。
   老旦:饰演各类老年妇女,有雍容华贵与贫寒卑微之分。性格上也有忠厚正直与奸诈阴险等不同。表演重唱功,如《穆桂英挂帅》里的余太君和《金水桥》里的皇后等。
   铜锤花脸:饰忠厚刚直的人物,以朝臣和官员为多。如《包公赔情》里的包拯等。表演重唱功,以洪亮的唱腔见长。
   架子花脸:饰粗犷、鲁莽或阴险奸诈的人物,亦以朝臣官员为多。如《桃李梅》里的方亨行等。表演重工架,以做、念为主,唱功为辅。
   丑: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各种善良幽默或狡滑卑琐的人物。有文丑、武丑两路。文丑又在形式上分官衣丑、腰包丑、褶子丑、袍带丑。官衣丑如《桃李梅》里的赵运华,腰包丑如《蓝河怨》里的周六,褶子丑如《丁谓住店》里的丁谓,袍带丑如《三请樊梨花》里的程咬金等。丑角在表演讲究美、喜、土、新,富有地方色彩。其中尤以念白上的串口、贯口和俏口等见长,充满东北的乡土风味。武丑侧重于念、做、打,以独特的技巧取胜。如《孙猴上任》里的马倌儿,《燕青卖线》里的时迁,《三请樊梨花》里的姜须等,各以矮子步、高跷步、蹲云步等走法和手绢出手等绝技引入入胜。
   吉剧行当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一些老旦与彩旦或老旦与青衣相结合的行当类型。诸如《桃李梅》里的封氏,扮相似老旦,表演似彩旦,借以表现人物的夫人身份和幽默、泼辣、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再如《包公赔情》里的王凤英,扮相与表演都归青衣路,但为了强调她的年龄较大和性格的豁达,在台步和其他动作上则借鉴了老生和老旦的一些技法。此外,吉剧还在剧种建设中尝试了武生和武旦的行当建制。武生如《孙猴上任》里的孙悟空,武旦如《三请樊梨花》里的樊梨花等,都以戏曲的把子功和毯子功并结合手绢、扇子等技艺,形成了本剧种独特的武打风采。



1楼2009-04-28 20: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