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似江河。」
白话来说就是「大部份的战争,都是以正统战法来迎敌,再用奇策变化而制胜,所以善于奇策的将领,其战术上变化无穷无尽。」
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把「以奇胜」说得很重要,但实际上「以正合」才是真正的前提!
简单来说,若是在正统战法上论条件、论运用,皆不足以与对手抗衡时,你纵使有再多的奇策也难以施展,因为普通的攻势就已经令你应接不暇,还谈什么战术?谈什么变化?
武术也是一样,形意拳谈「明劲、暗劲、化劲」其实就是「易骨、易筋、易髄」,骨骼坚硬、肌肉强劲、内脏机能佳,你才有跟人对抗的本钱!
戚继光在《拳经捷要篇》又提到「所谓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是十下。」
「迅雷不及掩耳」我就不多作解释了,什么是「不招不架」什么又是「犯了招架」?
简单来说,別人看不出你攻击(拳打不知),就难以反应即时抵御(不招不架),此时你随手一招都能得手(只是一下);但如果对方可以跟你斗得有来有往(犯了招架),那你就必须准备几手后著(便是十下)。
看出没有?「不招不架」与「犯了招架」的差别就是「正不正合」,正若不合,下场就是「不招不架,只是一下」,正若能合,才有可能考虑「犯了招架,便是十下」。
所以任何武术想上擂台,前提是要有足以和对手对抗的体质与体能,还要熟悉对手攻防的战术与习性,自己也要有相对应的手段,这才上得了所谓的擂台!
否则不能适应规则或是错估对手的实力以及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援,失败的结果绝对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