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00,588贴子:1,431,130

武则天为盛唐打基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则天武则天所做,可称说是:
(可能是无意地,甚至过程不太正义地)为唐朝盛世做铺垫,又大大推迟了唐朝的衰落期。
众所周知,则天从垂帘到称帝期间,主要被后世诟病的,一是不择手段,杀人太多,鼓励告密,大用酷吏,“请君入瓮”。二是私生活,后世许多程朱门人说她糜烂(但赵翼说了,天子嘛,有几个男人算啥?)。三是对外军事屡有失策,安北安西,基本放弃。
但是吧:
武则天劝农薄赋,对农民也算宽容。唐武德元年天下180万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两年219万户,李世民驾崩那年360万户,高宗永徽三年380万户。武则天退位那年,615万户。
在中古,人口增长是老百姓生活水准的基本体现。
武则天敢用人,而且推崇文化人。用人不看门第,文化普及狂热。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都是她看中的才子,都不算豪族——沈家和陈家是读书人家,但不算猛;宋之问是当男宠未遂嘻嘻……
而狄仁杰、張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都是她提上来用的人,姚崇简直是她留给李隆基的遗产。
一般有说武则天前后用过73个宰相,不是好事。但反过来,武则天手下没有过权臣,这也是真的。
所以,几乎可以说:
则天大帝垂帘与在位期间,倒霉的是唐朝宗室、关陇豪族。得意的是寒门学子、普通百姓。
哦,当然还有帅哥比如薛敖曹、张易之、张昌宗们……
但还不止如此。
唐朝是怎么衰落的?王夫之说:河北强,唐衰;河北弱,唐亡。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临朝。
说到底,唐朝的衰亡,是因为各色利益集团出来了。
大多数朝代,一定会经历这么个过程:
天子开国,琢磨怎么处理宿将功臣。
刘邦是削平诸将,吕后临朝,分王天下;文景之治平吴楚七国,汉武帝得到了一个集权的天下,才能大展宏图。赵匡胤是杯酒释兵权。顺治朝是开国封王,然后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才算大统。
换言之,大多数朝代,君王都要开两遍国:一遍统一天下,一遍清利益集团。处理得不好的,就会变成,明明只想清一两个异己,却牵连得天下扰攘,浩劫不断。
唐朝开国,关陇权重。武则天临朝,剿灭关陇贵族,提拔平民才子。于是李隆基不必面对一群已经发展壮大的长孙氏,可以用他的姚崇宋璟。
从这个角度讲,武则天好比是汉景帝。她为李隆基平了吴楚七国,让李隆基搞定了姑姑之后,就大展神威。
如果武则天没搞定关陇贵族、培养狄仁杰他们的话,很可能,到李隆基手里时,天下已经是唐文宗必须面对的局面了。牛李之争也许提早上演。那样,唐朝能不能坚持到10世纪,还真是个问题。
如是,武则天等于是,接过了唐朝江山,用某些不算太光明正大的宫廷政治手段,把利益集团噼里啪啦给收拾了,内政数据都升满了,老百姓也还安居乐业着,所谓“贞观遗风”,然后递还给李姓子弟,还给了李显、李旦和李隆基——虽然多少是被迫的,还留了一堆不成器的武姓子孙和太平公主,但总比长孙无忌好对付……
长孙氏、关陇贵族、黑齿常之、周兴甚至王皇后们,可以用无限恶意咒骂武则天,而且合情合理。
但唐朝的普通百姓、永徽到神龙到开元天宝年间得益的平民文化人,以及李隆基自己,是理当对武则天感恩戴德的。
武则天完全可以对李隆基说:
“三郎啊,本来你要当路易十三或者康熙的。现在奶奶给你都解决了。你干掉姑姑之后,就可以好好当路易十四、汉武帝和乾隆了。这就算奶奶给你的礼物吧。”


IP属地:湖南1楼2018-05-12 15:38回复
    继承了一个上升期的正权,所以人口增长的功劳是她的。合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5-12 17:37
    回复
      话说河北被屠的百姓怎么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5-12 17:38
      回复
        临朝后打压李唐宗室,是打压权贵。酷吏是打压官僚。对国家都是好事
        极度的中央集权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5-12 18:43
        收起回复
          这三张分别是太宗,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地图,武则天丢了那很清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12 18:45
          收起回复
            我发觉我把太宗时的地图弄错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12 18:58
            回复
              漠北鸡肋?那你能告诉我太宗为什么不顾魏征劝阻去打下来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5-12 19:09
              收起回复
                贞观遗风是夸永徽之治的,主使者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班老臣,武则天那时还没当皇后呢,关她什么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5-12 19:19
                收起回复
                  好不容易证明武则天跟王莽不同了。又被楼上“ lyf886538”把武则天跟王莽这种完全负面人物扯到一起了。 “ lyf886538”还用权限让我无法回复他。
                  武则天跟王莽是有本质区别的:一、武则天是唐高宗是妻子,是唐朝皇室的自家人;而王莽是外戚,不是汉朝皇室的自家人。(妻子是自家人,而外戚不是自家人。) 二、 唐-武周-唐 这过程没有王朝崩溃与全面重建战争;而 汉-莽新-汉 这过程里有王朝崩溃与全面重建战争。
                  可见,一、武则天是唐朝皇室的自家人,二、 唐-武周-唐 这过程没有王朝崩溃与全面重建战争,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而王莽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北周到隋朝,不满足条件一。


                  IP属地:山东13楼2018-05-12 19:54
                  回复
                    楼主,你有数据是错误的。你的数据“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两年219万户,李世民驾崩那年360万户” 是没有证据证明的。
                    有证据证明的,是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隋末唐初武德年间只有200万户。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有380万户。
                    《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隋)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通典》卷第七:(隋)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永徽三年……今户三百八十万。
                    武德年间,各地还有隋末留下的战乱,人口基本没有增长。可以认为武德末年、贞观元年只有200万户。而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这段时间是唐太宗时期的22年、与唐高宗最初的3年组成的,唐高宗最初那3年里没有大到能够导致在人口增长方面与贞观年间出现大改变的事情。 所以这段时期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基本等于贞观年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
                    (因为各时期的初始人口不同,而时间长短也往往不同,所以比较人口增长时,用人口年均增长率,比较公平。计算人口年均增长率时,别忘了开年数次方。)
                    唐太宗时期的人口年均人口增长率,是中国古代人口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之一。


                    IP属地:山东14楼2018-05-12 20:09
                    回复
                      关于从隋末到唐高宗永徽三年 的人口数据,有证据的只有以下这几个:武德年间200万户;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有304万户;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有380万户。
                      而关于这段时期的其他人口数据都是没有证据的,是错误的。 例如,“玄武门之变前两年219万户,李世民驾崩那年360万户” 是没有证据的,而且是错误的。“贞观元年300万户”、“贞观四年300万户”,也是没有证据的,而且是错误的。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隋末唐初武德年间只有200万户。
                      《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隋)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通典》卷第七:(隋)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冻国栋的《中国人口史》第二卷第96页统计《旧唐书 .地理志》诸州户口,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有304万户。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有380万户。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永徽三年……今户三百八十万。


                      IP属地:山东15楼2018-05-12 20:24
                      回复(1)
                        唐太宗扩张占据河套、漠南、漠北、西域等地,并且在河套、漠南、漠北、西域、安南等地建立了真正的统治,使唐朝开始控制这些地区。
                        唐太宗时期、唐高宗时期控制河套、漠南50年。唐太宗后期、唐高宗时期控制漠北数十年。 武则天时期,后突厥坐大,占河套、漠南、漠北。 唐中宗复位,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使唐朝再次开始控制河套与漠南。此后,唐朝一直控制河套与漠南。唐朝后期仍然控制河套与部分漠南。
                        唐朝控制西域超过120年。
                        唐太宗扩张占据西域,并且开始统治西域。唐高宗后半段,以及武则天时期,吐蕃三次占安西,但是每次唐朝都很快重占了安西。这三次加起来,吐蕃占安西的时间才约10年。 而且当时吐蕃没能占安西以外的西域其他部分(例如相当于后来的北庭的部分)。即使减去这10年,唐朝控制西域的时间仍然超过120年。
                        (670年,吐蕃陷安西;673年,安西复归于唐;678年,吐蕃取安西四镇;679年,唐将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占安西四镇;687年-6⑧9年,武则天削减安西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692年,唐(周)军大破吐蕃,再次占安西四镇。)
                        后来,公元790年左右,吐蕃占北庭,唐朝失去与安西的联络。 公元790年以后,吐蕃占安西。 (吐蕃占安西的是在具体哪一年,缺乏史料记载。只能确定是在公元790年以后的某一年。)
                        吐蕃占西域之后,约20年后,回鹘占北庭、安西,吐蕃失去西域。
                        唐朝后期,南诏曾短暂占安南,但是高骈指挥唐军多次大胜南诏,不仅重占了安南,而且打的南诏“屡覆众,国耗虚”,南诏“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饷军”;唐朝高骈数次大胜,南诏失去再战的勇气(“南诏气夺”),不敢再与唐朝交战,南诏君主骠信送子入朝为质。
                        唐朝后期仍然控制中原、南方、安南、河套与部分漠南。


                        IP属地:山东19楼2018-05-12 20:52
                        回复
                          就那么几段话,一发出来就被系统删除。再发出,还被系统删除。


                          IP属地:山东29楼2018-05-12 21:09
                          回复


                            IP属地:山东34楼2018-05-12 21:11
                            回复
                              初唐几位皇帝时期,武统治时期是唐朝最弱的。一向认为武政斗一流,治国二流,军事三流。有个吧友说过武时期也就经济值得一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8-05-13 0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