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武则天所做,可称说是:
(可能是无意地,甚至过程不太正义地)为唐朝盛世做铺垫,又大大推迟了唐朝的衰落期。
众所周知,则天从垂帘到称帝期间,主要被后世诟病的,一是不择手段,杀人太多,鼓励告密,大用酷吏,“请君入瓮”。二是私生活,后世许多程朱门人说她糜烂(但赵翼说了,天子嘛,有几个男人算啥?)。三是对外军事屡有失策,安北安西,基本放弃。
但是吧:
武则天劝农薄赋,对农民也算宽容。唐武德元年天下180万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两年219万户,李世民驾崩那年360万户,高宗永徽三年380万户。武则天退位那年,615万户。
在中古,人口增长是老百姓生活水准的基本体现。
武则天敢用人,而且推崇文化人。用人不看门第,文化普及狂热。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都是她看中的才子,都不算豪族——沈家和陈家是读书人家,但不算猛;宋之问是当男宠未遂嘻嘻……
而狄仁杰、張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都是她提上来用的人,姚崇简直是她留给李隆基的遗产。
一般有说武则天前后用过73个宰相,不是好事。但反过来,武则天手下没有过权臣,这也是真的。
所以,几乎可以说:
则天大帝垂帘与在位期间,倒霉的是唐朝宗室、关陇豪族。得意的是寒门学子、普通百姓。
哦,当然还有帅哥比如薛敖曹、张易之、张昌宗们……
但还不止如此。
唐朝是怎么衰落的?王夫之说:河北强,唐衰;河北弱,唐亡。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临朝。
说到底,唐朝的衰亡,是因为各色利益集团出来了。
大多数朝代,一定会经历这么个过程:
天子开国,琢磨怎么处理宿将功臣。
刘邦是削平诸将,吕后临朝,分王天下;文景之治平吴楚七国,汉武帝得到了一个集权的天下,才能大展宏图。赵匡胤是杯酒释兵权。顺治朝是开国封王,然后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才算大统。
换言之,大多数朝代,君王都要开两遍国:一遍统一天下,一遍清利益集团。处理得不好的,就会变成,明明只想清一两个异己,却牵连得天下扰攘,浩劫不断。
唐朝开国,关陇权重。武则天临朝,剿灭关陇贵族,提拔平民才子。于是李隆基不必面对一群已经发展壮大的长孙氏,可以用他的姚崇宋璟。
从这个角度讲,武则天好比是汉景帝。她为李隆基平了吴楚七国,让李隆基搞定了姑姑之后,就大展神威。
如果武则天没搞定关陇贵族、培养狄仁杰他们的话,很可能,到李隆基手里时,天下已经是唐文宗必须面对的局面了。牛李之争也许提早上演。那样,唐朝能不能坚持到10世纪,还真是个问题。
如是,武则天等于是,接过了唐朝江山,用某些不算太光明正大的宫廷政治手段,把利益集团噼里啪啦给收拾了,内政数据都升满了,老百姓也还安居乐业着,所谓“贞观遗风”,然后递还给李姓子弟,还给了李显、李旦和李隆基——虽然多少是被迫的,还留了一堆不成器的武姓子孙和太平公主,但总比长孙无忌好对付……
长孙氏、关陇贵族、黑齿常之、周兴甚至王皇后们,可以用无限恶意咒骂武则天,而且合情合理。
但唐朝的普通百姓、永徽到神龙到开元天宝年间得益的平民文化人,以及李隆基自己,是理当对武则天感恩戴德的。
武则天完全可以对李隆基说:
“三郎啊,本来你要当路易十三或者康熙的。现在奶奶给你都解决了。你干掉姑姑之后,就可以好好当路易十四、汉武帝和乾隆了。这就算奶奶给你的礼物吧。”
(可能是无意地,甚至过程不太正义地)为唐朝盛世做铺垫,又大大推迟了唐朝的衰落期。
众所周知,则天从垂帘到称帝期间,主要被后世诟病的,一是不择手段,杀人太多,鼓励告密,大用酷吏,“请君入瓮”。二是私生活,后世许多程朱门人说她糜烂(但赵翼说了,天子嘛,有几个男人算啥?)。三是对外军事屡有失策,安北安西,基本放弃。
但是吧:
武则天劝农薄赋,对农民也算宽容。唐武德元年天下180万户,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前两年219万户,李世民驾崩那年360万户,高宗永徽三年380万户。武则天退位那年,615万户。
在中古,人口增长是老百姓生活水准的基本体现。
武则天敢用人,而且推崇文化人。用人不看门第,文化普及狂热。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都是她看中的才子,都不算豪族——沈家和陈家是读书人家,但不算猛;宋之问是当男宠未遂嘻嘻……
而狄仁杰、張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都是她提上来用的人,姚崇简直是她留给李隆基的遗产。
一般有说武则天前后用过73个宰相,不是好事。但反过来,武则天手下没有过权臣,这也是真的。
所以,几乎可以说:
则天大帝垂帘与在位期间,倒霉的是唐朝宗室、关陇豪族。得意的是寒门学子、普通百姓。
哦,当然还有帅哥比如薛敖曹、张易之、张昌宗们……
但还不止如此。
唐朝是怎么衰落的?王夫之说:河北强,唐衰;河北弱,唐亡。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临朝。
说到底,唐朝的衰亡,是因为各色利益集团出来了。
大多数朝代,一定会经历这么个过程:
天子开国,琢磨怎么处理宿将功臣。
刘邦是削平诸将,吕后临朝,分王天下;文景之治平吴楚七国,汉武帝得到了一个集权的天下,才能大展宏图。赵匡胤是杯酒释兵权。顺治朝是开国封王,然后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才算大统。
换言之,大多数朝代,君王都要开两遍国:一遍统一天下,一遍清利益集团。处理得不好的,就会变成,明明只想清一两个异己,却牵连得天下扰攘,浩劫不断。
唐朝开国,关陇权重。武则天临朝,剿灭关陇贵族,提拔平民才子。于是李隆基不必面对一群已经发展壮大的长孙氏,可以用他的姚崇宋璟。
从这个角度讲,武则天好比是汉景帝。她为李隆基平了吴楚七国,让李隆基搞定了姑姑之后,就大展神威。
如果武则天没搞定关陇贵族、培养狄仁杰他们的话,很可能,到李隆基手里时,天下已经是唐文宗必须面对的局面了。牛李之争也许提早上演。那样,唐朝能不能坚持到10世纪,还真是个问题。
如是,武则天等于是,接过了唐朝江山,用某些不算太光明正大的宫廷政治手段,把利益集团噼里啪啦给收拾了,内政数据都升满了,老百姓也还安居乐业着,所谓“贞观遗风”,然后递还给李姓子弟,还给了李显、李旦和李隆基——虽然多少是被迫的,还留了一堆不成器的武姓子孙和太平公主,但总比长孙无忌好对付……
长孙氏、关陇贵族、黑齿常之、周兴甚至王皇后们,可以用无限恶意咒骂武则天,而且合情合理。
但唐朝的普通百姓、永徽到神龙到开元天宝年间得益的平民文化人,以及李隆基自己,是理当对武则天感恩戴德的。
武则天完全可以对李隆基说:
“三郎啊,本来你要当路易十三或者康熙的。现在奶奶给你都解决了。你干掉姑姑之后,就可以好好当路易十四、汉武帝和乾隆了。这就算奶奶给你的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