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农芝 文/图
核心提示
效果器、调音台、集成板、摇滚,很少有人将这些时尚、现代的元素与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结合在一起。而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乐器的南宁市民、今年已50岁的山德,却将这些元素与古琴融合,玩出了新潮。
既痴迷MIDI音乐
又沉醉于古琴
“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是古琴,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2003年,古琴入选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于古琴发声内敛,很难在舞台上呈现音质效果,因此限制了它的普及推广。为此,山德花了两年时间钻研,将现代电子设备融入古琴,自创电古琴,古老的音律加上完美的音效呈现,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古琴。
山德告诉记者,他从没接受过声乐专业学习,但他玩起音乐来,却几近痴迷。上个世纪90年代,MIDI(简称“计算机能理解的乐谱”)还未被广泛认识时,他已经玩转MIDI了。这样痴迷电子音乐的他,想不到后来竟同样沉迷于古琴。
“那时我做音响生意,经常去广州。”山德说,他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上学,四岁时父亲送他去拜师学习易经术数,只为掌握一门学问谋生,他从此对传统文化心生好感。长大后,很多新鲜的事务同样吸引着他。20多岁时,他想方设法做起音响生意,后来买了MIDI设备,玩原创乐曲。没想到无意中被古琴迷住了。“那时去广州逛乐器城,看到并不是很起眼的古琴,当时新潮的乐器售价也就几百上千元,但那张古琴售价几千元。”山德说,当时他就对卖出“天价”的古琴产生浓厚兴趣。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古琴的魅力不仅在于古琴的历史悠久,还在于它的构造、外形等都与他从小学习的易经是相通的。
“我回来就开始学习斫琴,那时我对古琴还一窍不通。”山德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学习古琴相关知识。直到2013年,他开始专注斫琴,从选木材、开料、合板、打磨、成型、上漆、上弦,都是亲手做,手到处是伤,但沉醉其中。每年也就做出十几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