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乔文学社吧 关注:54贴子:1,546
  • 1回复贴,共1

【第五期月练】《窗外》 小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许是前段时间下了雨有了雾气。又或是孩子还处于好奇阶段,用贴画给窗户设计花里胡哨的新衣服。所以那扇窗户只映着我的脸。
好像一睁眼就站在这里,抬眼便与玻璃中的自己对视。
屋内许是有三个人。男主人白日出门,傍晚归家。女主人洗衣做饭,时不时还得照顾到处乱跑的孩子。
新的一天总是开始得很快。女主人的哈欠声来得最早。而女主人的哈欠声又来得最晚。
日复一日,新的一天也就只是一年的第一天了。
或许女主人从不晒衣服,男主人也从未出家门。因为我从未见过。
一块抹布被盖在玻璃上。
“妈!我已经很努力在擦了!”女儿一点点地擦着,那被咬着的嘴唇随着动作的轨迹一点点露出来。
“还不是怪你小时候往上面贴贴画?你看你这贴的是啥啊?”年轻的母亲放下拖把,整理着围裙。
“妈!我觉得还挺好看的啊。你看我小时候是不是很有艺术天赋?”
“是的。我的小少爷。你好好擦啊,一定要用力擦。我得去拖地了。待会我过来看,要是擦不好就没有奖励了啊。”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那个女孩,也是我第一次望进屋里面。
她的头发很长,到腰际。辫的是麻花辫,两边都打了一个结。很繁重的工序,但看起来很简单。
这大概是她的新房间。家具与书满满把这里填充。粉色调占了大半。
粉色的东西越来越少。窗帘改成了悬挂的。最后一眼便是她放下手机从大床的一边滚到靠近阳台的一边,在窗帘没被拉到边的时候与我的对视。
但是我也不能确定的是,她有没有看见我。
起初房间很少有人。放下笔便没人,关灯前才会窜出来。笔我想也没有拿起多久,但纸张上却是满满的文字。
她总是笑得很开心。
不知道为什么,我也同样开心。
好像这种开心已经阔别已久。
后来纸张多了很多。屋内的人会待很久很久,也会拿起笔握很久。
她的目光总是不经意落在我身上。我报以微笑。但她好像没有看见。
她会默默哭。那么大的泪珠就啪嗒啪嗒落下来,好像时间的齿轮。报时的过程中,周围都是安静的。吸吸鼻子,时间只会留下微红的眼眶。
有一天她哭得很凶,让我想起了哭是很少能够听见眼泪的。她飞奔着出去了,我不知道她去做了什么。但是我知道那天的最后,她笑了。
后来那间屋子只剩下了粉色的墙。已经不能被称为粉色系了。门总是在不同的时间被关上。那些因关门传出的声音,我都听得很清楚。她会在桌边坐到深夜,抱着书或握着笔。偶尔会从那个屋子里传来骂声,桌椅碰撞的声音,嘶吼声……最后她都一个人哭了,把脸埋在臂弯里,或是埋进枕头里。
“我不活了可以了吧!这样你就开心了吧?”
“对,我没有好好学习,我不如别人家孩子。”
“嗯,以后都不需要你检查我了。”
……
这样的话最近少了很多了。
坐在桌前的时间更多了。阳台上总会堆很多书,但她好像没有抽出过一本。
她总是一个人读书,一个人写作业,也一个人背书。
打开门吃饭,关上门坐着。睡觉前的时间里,只发生了这两件事。
我想看看阳台上都有什么书的,可是这窗户……好像很久没被擦了。
我很少看见她哭了。
她搬走了。
但又不能算是搬走,至少我看出来,只少了那个坐在窗前的人了。
那以后,那个房间再也没人进来了。
我想,可能是和父母一起去别的地方生活了吧。
但我总是没由来的有点想哭。
我从没看见过她过生日的时候。
我想她应该很开心吧,无论是在什么时候。
临走前的最后一眼是一双有了老年斑的手擦净了窗户。是她的母亲,但已经有了满头白发了。
她好像带走了所有东西。
我已经守着空房间够久了,是时候也该再见了。
我是谁呢。
我闭上眼。
我睁开眼。
我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5-07 22:42回复
    引用作者的话:我就是那个女孩。故事是说那个女孩经历了很多脱离了家庭在即将把家庭遗忘时回想自己的过去。窗户就是一道界线。窗户内是过去。以窗外为题而写的多是窗内是由于要开启新的生活了,告别过去了。”
    文评:
    这篇文章我不知道要怎么去评。我不知道要怎么说,给我的感受很奇怪。
    我感觉是作者揣着满肚子的话要表达出来,结果是带着个消音器在空跺脚。写文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读者明白,你到底想表达一种什么东西,而不是碎碎念式的自说自话。
    我们就从文章故事情节本身来看,我想,这篇文章的重点应该不是故事情节吧。所以情节简单,故事的逻辑不太对,发展不纵深,冲突没有深化,解决矛盾的方式太平淡……等等这些缺点,我一概不提。就单论这个故事本身。
    女孩跟家庭原本相处融洽,后来因为学习压力大这么个原因,渐渐无法和家庭好好沟通,然后搬家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你把“我”摆放在一个后知后觉的回忆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让“我”脱离开这个故事,当一个旁观者,让我感觉从头到尾,我对这个女孩都是一种围观心态。两者之间,除了你有一句“她开心,我就开心”类似的表达外,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情感的传输和感召。也就是,“我”不像个跟女孩有关系的人,我就像个旁观者。在这一大感受下,你的那几句微弱的强调简直弱的可怜。这也是为什么读者理解不了你的文章。你没有给读者这个想象的空间,也没给文章的人物写点历史情绪,读者怎么能知道?怎么去猜她俩之间的关系?
    更遑论是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体。你太过于强调去把回忆的人物剥离在回忆之外了。
    后来你又说遗忘家庭,也可以。谁知道?文章里哪里有写了?
    这里要思考清楚啊。想要突出那种后知后觉的表达效果,就要事先把情节安排好了。不然你的情节没有交代清楚,再把人物擅自疏离,文章简直就不能说是一篇成文了。顶多算自己随手涂的几笔鸦。
    叙述视角和故事发展之间的平衡你要尽快找到。
    其次是人物,这个就不多说了,看前面就能知道我的态度。人物太单薄了,像个提线木偶。我从头读到尾,感觉这个里面的人物都是被提着动的。让她擦窗户就去擦,吃法就吃饭,甚至于最后“我”哭了,都是说哭就哭了。你既然选择用第一人称去看一个人物,势必要对她倾注两倍的注意力。因为此刻你不止是在看她,也在透过看她去看“我”。你自己恐怕都没有做到去观察这个女孩吧,那“我”又能感受到什么呢?文章的线索都空了,文章也就蛀的差不多了。
    此外这篇文章有一些逻辑上的漏洞。还有一些句子没有主语或者省略主语,造成句子语意表达残缺甚至是对读者造成误解。
    希望你在保留原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权衡一下视角与人物与情感的共同处。要改的地方还有很多,一点一点来吧,加油。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5-08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