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细化法。部分区直部门和乡镇政府按照文件规定,进一步细化工作步骤,明确各流程、环节,确保责任到人,切实压实责任,堵塞制度漏洞。二是告知法。荫营镇责成每个涉及部门公开办事程序,实行一次性告知和方便简易工作准则,减少办事程序和环节,有效防止不正之风,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公示法。河底镇党委政府认真反思苇泊村典型案例的教训,完善了乡村监管制度,乡镇专门设置公示栏,对所有惠农资金的申报、审核、验收、分配或支付、服务、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情况进行公示,实现让群众的知情、监督的双重目的。四是重点关注法。区财政局在原有资金监管总体要求中,将涉农资金划为重点关注类,及时跟进拨付进度,审查到位情况,提高资金效率,为群众第一时间拿到应得实惠提供保障。五是排查法。区民政局在彻底清查苇泊村低保户的基础上,对全区低保领域进行排查,及时调整了保障不当的情形,并且研究制定了《惠民资金监督管理实施细则》,从监管机构、资金运行、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六是完善法。区人社局积极探索防控机制,建立完善了各社保经办机构《定期自查制度》《日常内部审计制度》等6项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三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保基金的安全、保障作用。七是回访法。区农委采取回访受惠群体的办法,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廉洁运行风险防控点,并进行认真的梳理针对性地制订措施,加以防控。通过“七法”并举,郊区在涉农惠民领域构建起了严密的廉洁风险“防火墙”,切实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