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吧 关注:28,033贴子:97,759

质疑今流传的各版本《金石录后序》署年之说,难圆其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研究李清照的学者介绍,今流传的各版本《金石录后序》最后所署皆相同: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我解读其意:
绍兴二年,壬子年八月初一甲寅(时辰,凌晨3~5点),易安室题。
“绍兴二年”+“玄黓岁”=>《金石录后序》署年不会是笔误。
《金石录后序》叙述的时间跨度为:宋建中辛巳年(1101年)——绍兴二年(1132年)。作者李清照没有1个字述及绍兴二年之后的际遇。
《金石录后序》署年本来无可疑。
可是,现在有人提出《金石录后序》写于1134年,也有人提出《金石录后序》写于1135年。那么,请问:
为什么流传的各版本《金石录后序》署年都是1132年,没有1个流传的版本《金石录后序》署年是1134或1135年?
你能从《金石录后序》中找出叙述1132年之后的蛛丝马迹吗?
主张《金石录后序》写于1134年者拿出所谓“铁证”:
宋人洪迈看过李清照原文《金石录后序》,他的《容斋四笔.》成书时(1197),他七十五岁,记忆力还很好。他在《容斋四笔.》中写道:“绍兴四年,易安年五十二”。那么,请问:
洪迈抄录《金石录后序》了吗?1个75岁的老人的记性胜得过烂笔头吗?
认为《金石录后序》写于1135年者提出理由: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时,赵明诚”墓木已拱“。赵明诚卒于1129年,到1132年,才3年时间,其墓地上长出的树木不可能有两手合抱那么粗。那么,请问:
李清照写《金石录后序》之前,去看过赵明诚的坟墓吗?到1135年,赵明诚卒后6年,其墓地上长出的树木有可能达到两手合抱那么粗吗?树木恐怕得16年以上才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以修辞质疑纪年,岂不谬哉!
有人说:“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翻译成白话就是:“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嫁到赵家。” 即李清照自谓:(建中辛巳)我李清照18岁(虚岁)嫁到赵家。由此看来,“李氏自记的‘绍兴二年’(1132年),与文中多处记录内容均自相抵触。”
“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直译:我自从比陆机作《文赋》的年纪小2岁的时候(,到……时候)。
李清照在文中自谓”过蘧瑗知非之两岁“,50+2=52(虚岁)。1132年,李清照51周岁,那么李清照生年:
1132-51=1081年。
李清照生于1081年,这是完全按李清照原文自述计算出来的,与文中各处记录内容均相符合,不见有任何相抵触之处。
无中生有地造出:李清照自谓:(建中辛巳)我李清照18岁(虚岁)嫁到赵家。确实“与文中多处记录内容均自相抵触。
还有人说:1132年夏,李清照改嫁张汝舟,婚后双方激烈冲突,八月李清照起诉讼张汝舟,九月初一判决离婚。离婚前的八月初一,李清照不太可能写《金石录后序》。那么,请问:
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之说,有直接证据吗?
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之说本来是有争议之说,《金石录后序》是原始实录,用有争议之说质疑原始实录,岂不是猪八戒回头——倒打一钯?
相反,作为原始实录的《金石录后序》本身即有力地动摇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之说。1132年,时局剧烈动荡,身负重任惶急奔走的51周岁的老太婆李清照,会脱离强大的赵家势力保护,改嫁没有势力的小官员吗?撇开环境因素不说,古代51周岁的老太婆改嫁,是不是有点奇葩?


IP属地:广东1楼2018-03-30 14:24回复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表述自己当时年纪为:50+2,可用18(虚)岁至52(虚)岁经过34年来鉴证。
    落款署年”绍兴二年“与”玄黓岁“互相鉴证,且有正文内容叙述至绍兴二年而不及绍兴二年之后可佐证。
    对以上两点,李清照用严格的逻辑来表述,所表述的意思是确切的、唯一的、绝无歧义的,读者岂可作模棱两可之解读?


    IP属地:广东2楼2018-03-30 14:26
    回复(1)
      本帖的观点与专家们的考订不同,却没1个人反驳。


      IP属地:广东3楼2018-04-02 12:21
      回复
        《金石录后序》原文从起语至落款收笔,逻辑严谨,理清义明,毫不含糊,找不出1处解释不通的地方。
        而另1篇传世的《投内翰綦公崇礼启》却写得含含糊糊,1坨糊涂酱似的;又前辞不接后语,前面自述“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清照敢不省过知惭,扪心识愧。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 后面却又说“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愿赐品题,与加湔洗。”——
        自己交待事实,如何能说别人对自己“无根之谤”?自己深感耻辱,为何还要“与加湔洗”?


        IP属地:广东6楼2018-04-06 21:43
        回复


          IP属地:广东9楼2018-05-22 18:52
          回复
            得宋朝吧一位吧友帮助,提供寿星万年历信息,初步查证《金石录后序》落款时间““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该日寅时确实是甲寅无误,《金石录后序》落款时间:
            绍兴二年岁次壬子,己酉月,戊子日,甲寅时,即: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日寅时。对应公元1132年9月11日凌晨3~5点钟。
            请识者明鉴。


            IP属地:广东14楼2018-06-29 20:11
            回复


              IP属地:广东17楼2018-06-30 23:03
              回复
                综上,《金石录后序》原文的落款“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经得起万年历的查对,其本身完全合理,且可与落款前内容互证合理。
                若按专家学者意见,将《金石录后序》落款改成“绍兴四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绍兴五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这样的落款,本身就成了违反历法的怪胎,且与落款前内容相抵牾。


                IP属地:广东20楼2018-07-02 13:20
                回复
                  《金石录后序》写于何地?作者在文中交待自己的最后行踪:“壬子,又赴杭。”若作者无疏遗,《金石录后序》当写于杭州,即作者壬子年(绍兴二年)到杭州,至当年八月初一并未离开杭州。


                  IP属地:广东22楼2018-07-05 11:58
                  回复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原文落款的合理性,不仅经得起万年历的查对,还有史书记录印证:

                    当日逢戊,寅时当为甲寅无误。


                    IP属地:广东23楼2018-07-05 18:34
                    回复
                      我的书上注解是1132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8-07-08 18:39
                      收起回复
                        我是首次见到有人这样写:"朔:农历十五“,这要颠覆中国历法常识了;按中国传统夏历历法,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日。
                        ”壮月朔:农历八月十五“,”甲寅:指八月甲寅日“。查万年历,绍兴二年八月十五是壬寅日, 不是甲寅日;绍兴二年八月甲寅日是二十七。



                        IP属地:广东26楼2018-07-08 19:19
                        回复
                          至于25楼截图提到:今人王璠认为《金石录后序》落款是后人所补,王璠的这个观点,殊不可信,若非李清照自己写出,后人任凭是谁都不会认为李清照该文完稿于鸡鸣五更时(寅时,凌晨3~5点钟)。若后人补落款,断不会写上“甲寅”二字。落款的独特性表明:落款正是该文完稿时作者李清照亲笔写下,他人作梦都想不到写这样的落款。


                          IP属地:广东29楼2018-07-09 11:33
                          回复
                            百度到一篇博文《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撰写时间》(龙笔山人的博客)。原来,10年前(2019年),就有研究者认定:李清照的《后序》搁笔于甲寅时辰,昔未引起关注。提供链接易被度娘误判,转帖该博文全文: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撰写时间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的写作时间当是绍兴壬子年己酉月戊子日甲寅时。
                            近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末段云: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这段文可译为:
                            唉!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嫁到赵家;蘧瑗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现在我已比他大两岁: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绍兴二年岁次壬子八月初一甲寅时,易安室题。
                            对“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句,有人注解为:
                            玄黓(yi)岁:《尔雅·释天》:“太岁在壬日玄黓。”绍兴二年,岁在壬子,故云。按此处记题序年份似有脱误。清照五十二岁当为绍兴五年(1135)。又按,一说下文“甲寅”当指绍兴四年甲寅(1134)。壮月:八月。《尔雅·释天》:“八月为壮。”
                            查《现代汉语词典·我国历代纪元表》宋高宗绍兴元年为辛亥年(1131),那么,绍兴二年(1132)就是壬子年。按年上起月法口诀“丁壬壬寅顺水流”推算,壬子年的正月为壬寅,那么八月就为己酉。
                            再查《万年历》公元1132年八月,正是壬子年己酉月。查八月初一日为戊子。按日上起时法口诀“戊癸从何发,壬子是归途”推算,这一天的子时为壬子,丑时为癸丑,那么寅时就是甲寅。
                            落款是按年月日时的顺序写的,绍兴为年号,玄黓为流年,壮月为月份,朔为日子,甲寅便是时辰。那么,“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就是绍兴二年岁次壬子八月初一寅时,写成天干地支就是“壬子年己酉月戊子日甲寅时”。关键的时辰甲寅与文章的落款是吻合的。所以不可能是“一说下文‘甲寅’当指绍兴四年甲寅(1134)”。
                            如果说李清照“五十二岁当为绍兴五年(1135)”的话,那么,这年的八月初一日寅时就是“乙卯年乙酉月壬寅日壬寅时”。这与绍兴二年的“壬子年己酉月戊子日甲寅时”相差太远,因此不可信。
                            李清照的记忆力是特好的,她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所以,她在《金石录后序》中引用了许多时间应不会有错。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她是在建中辛巳年与赵明诚结婚的,赵明诚二十一岁。对于自己的结婚岁数和年份是不会记错的。以建中辛巳年为1101年逆推,她当生于1084年。1084年正是史料认定的时间。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qu yuan)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从十八岁结婚到五十二岁作序,期间经历了三十四年。这第三十四年,怎么会落在“绍兴二年玄黓岁”上呢?如果要错,只能错在她作序的岁数上了。
                            寅时是凌晨3——5点。也许是头一天晚上,睡了又起,秉烛写到快天亮的。夜深人静,独自撰文。想起夫亡六载,个人生活又几经曲折,百感交集,情不能禁。眼前的《金石录》使他“忽阅此书,如见故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
                            2009、11、29
                            ----------------------------------------------------------------------------------------------------------------------
                            博主论证【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的写作时间当是绍兴壬子年己酉月戊子日甲寅时。】,是正确的;可博主认为【从十八岁结婚到五十二岁作序,期间经历了三十四年。这第三十四年,怎么会落在“绍兴二年玄黓岁”上呢?如果要错,只能错在她作序的岁数上了。】,却是错误的。
                            下面是博主原文:
                            近读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末段云: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这段文可译为:
                            唉!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嫁到赵家;……
                            上面是楼主原文。
                            楼主说明:“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不能译作“陆机二十作《文赋》,我在比他小两岁的时候嫁到赵家”。
                            下面是博主原文: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她是在建中辛巳年与赵明诚结婚的,赵明诚二十一岁。对于自己的结婚岁数和年份是不会记错的。以建中辛巳年为1101年逆推,她当生于1084年。1084年正是史料认定的时间。
                            上面是博主原文。
                            楼主说明:“对于自己的结婚岁数和年份是不会记错的。”,这话是正确的,但李清照没有说明过自己的结婚岁数、只说明结婚年份,楼主推算李清照结婚年龄为19或20周岁(20或21虚岁);“1084年正是史料认定的时间(李清照生年)。”,这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根本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李清照的生年。
                            楼主再次说明自己的观点: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落款署年没错、署月没错、署日没错、署时辰没错,记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没错,记“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qu yuan)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也没错。妄改其中一点,必致自相抵牾。


                            IP属地:广东42楼2019-03-06 21:09
                            收起回复
                              感谢分享!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4-05-26 18: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