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流莲汉服吧 关注:59贴子:1,538
  • 1回复贴,共1

创新型人才匮乏,对话平台缺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博受作者“网络民科”的委托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发表《创新型人才匮乏,对话平台缺失》——对《明确出发点,才能明确方向》的回应一文,欢迎广大同袍、汉家族人继续关注、阅读、扩散,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汉流莲
创新型人才匮乏,对话平台缺失
——对《明确出发点,才能明确方向》的回应
作者:网络民科
笔者的一篇砖文《论汉服运动的方向》经由广大同胞转载之后,终于引来了“美玉”。网友“熊白白”在微博上发表长评文章《明确出发点,才能明确方向》(以下称“熊文”),笔者看后表示深有启发。特做新文以回应之。
熊文的观点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汉服运动的出发点与目的模糊所造成的。”认为“汉服运动的问题根本不是形制之争而是主次不分,根本目的不明。”并且将现有观察到的目的分为了4种类别:民族主义的、文化主义的、娱乐主义的、其它目的的。并指出以上的类别有交叉和重叠。
熊文忧虑的是,如果目的不明确,那么最终结果就是分道扬镳。且提出“已经本末倒置了,不是文化本位或者民族本位或者其他大义本位其中任意一个,而仅仅是服饰本位,汉服本位而已。”
熊文最后还表达一种担心,就是服饰本位吸引走了所有的注意力,本该借此而引起广泛关注的其它文化门类却乏人问津,真正透过服饰去体验和关注其它文化种类的人仍然是少数。
笔者赞同以上的见解,然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根据笔者的观察,的确有不少人表示汉服运动扩张得太快,有太多的“秀衣党”进来,真正关注民族问题甚至关心文化问题的,都是少之又少。对于此,笔者表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它的结构必然是核心部分很小,但是外围很广阔;必然是核心思想成员极少数,而仅仅参与表象的人群占绝大多数。话说回来,文化不就是拿来大众使用的吗?汉服不就是拿来穿的吗?难道要所有人都当服饰史专家?让所有人都先发表一下民族主义或文化主义的见解才能穿汉服?所以不要担心持有各种各样目的的人参与进来,毕竟作为全球性、全民性的大众文化实践,整齐划一才是顶顶可怕的事情。
我们再来谈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那么就这样放任自流地“走到哪里算哪里”吗?显然不是。这也是笔者撰写《论汉服运动的方向》一文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清楚地明白,不仅仅是为了一种“好看”,所以才整天来思考这个问题,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我们作为极少数的网络民科,的确需要奉献时间和精力,时不时地呼吁大家不要忘记了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大众不知道初心也没关系,让大众轻松自在地享受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本来也是我们的初心之一,所以他们开心就好,笔者是无所谓的。笔者认为,只要始终有那么一部分人秉持和传递着这份初心,还有时不时的声音冒出来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那么,就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个层面的问题,我们要保持初心的纯粹化,但是要容忍整个运动的复杂化、商业化、产业化、娱乐化,正当的目的,我们都可以容纳、宽容,甚至乐见其成。唯一要进行批判的就是那些目的不明的群体和势力,将汉服运动古董化、政治化、极端化、小众化。
熊文提出的“汉服本位”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似乎所有一切都围绕衣服,除了衣服,其它很多话题都被淡化(其它文化活动不是没有,也有无数人在尝试,比如四川汉服的博物馆参观、广汉会的义工、福建的与政府合作、厦门的礼仪活动、北京的读书会、新疆的国学读经、西塘的汉服文化周、还有各地的节日活动等等不胜枚举)。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也说明了现在教育和素质的问题。
毕竟衣服门槛是最低的啊!
君不见,哪样汉文化不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和努力才能掌握?除了汉字是从小就要学习的以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礼仪歌舞、历史文化……就连最基本的节日礼俗,其实都需要买本书回来看看,到底有哪些内容好吧。
现在的人很懒,包括笔者在内,都是能够坐着不站着,能够躺着不坐着的人,写毛笔字都没有耐性,打太极拳也半途而废,思来想去,还是只有穿衣服最便捷,效果来得最快。只要上淘宝一搜,下单收货就可以自拍发朋友圈了。
归根到底还是教育的缺失,个人素养的缺失(毫不留情地自我批评一番)。
然后还有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商业化不够。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现在人们对文化类的需求量很大很大,毕竟吃饱了就要开始追求精神的东西了。而华夏(汉)文化以其无可争议的艺术审美征服世人,里面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按理说,就算不谈什么大义,将华夏(汉)文化的商品价值挖掘出来,都是一件极其伟大的事业了。然而,我们看到现在绝大部分商家还是局限在成衣商品的层次上,是不是他们没有眼光呢?是不是他们不想做其它门类呢?笔者了解到,也不是这样的,华夏(汉)文化商业化有着各种风险,笔者指的是商业风险,不是现在小本经营的商家能够负担得起的。
追根问底为什么呢?那就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缺乏创新型人才,将传统文化这种资源,进行创造性地转换,形成成熟的可以大规模复制的产品、商品,更为关键的是,缺乏整体的、基础的理论构建(这是最要命的)。显然,自溪山前辈逝世后,还没有相当水平的人才出来继续进行这种转化和再创作;第二是需要进一步培养大众的文化素养、文化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说得更直白,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大众收入,增加可支配收入才是真货。不过,这个话题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讨论的了。
即便是有了创新型人才,还有大众有钱,也不一定顺利地重构华夏(汉)文化生态。我们跳出这个问题,看看网上电子商务,淘宝不是第一家搞网络电子商务的,但是为什么前期的易趣之类的都死了,而淘宝活得非常好?核心问题就在于时机。淘宝虽然后进,但是它抓住了中国基础建设、物流业、第三方支付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种社会大的背景下,才有它的今天成功。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8-03-22 20:33回复
    写的很好,赞一个


    IP属地:江苏2楼2018-04-19 2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