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只有鸭能够发生该病,且只有小于5周龄的雏鸭出血发病,尤其是小于3周龄的雏鸭最容易感染该病。成年鸭感染后通常没有任何临诊症状。在人工感染的情况下,可使雏鹅、雏火鸡、雏珍珠鸡、雏雉等出现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且传染性非常强,能够使整个鸭群中的所有易感雏鸭迅速感染发病。
治疗痊愈后的病鸭能够持续8星期带毒,继续作为传染源,而野生鸟类能够在短距离内作为机械带毒者传播病毒,同时鸭舍中生活的鼠类也能够作为该病毒的贮存宿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该病的扩散。该病在孵化雏鸭的阶段比较容易发生,如果环境卫生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差等,都能够诱使该病的发生。
2、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该病具有1~4天的潜伏期,且雏鸭通常突然出现发病,病程非常短促。
病鸭初期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行动迟缓,无法及时随群走动,双翅下垂,缩颈,眼睛半闭,处于昏迷状态,部分还会出现腹泻。经过2~3h,病鸭就开始表现神经症状,烦躁不安,运动失调,身体通常向一侧倾倒,两脚痉挛,一般再经过十几分钟就出现死亡。病鸭临死前将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的姿势。部分急性发病的雏鸭通常突然倒地死亡,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病鸭,该病的死亡率有所不同,小于7日龄的雏鸭能够达到95%左右,1~3周龄的雏鸭在50%以下,4~5周龄的幼鸭几乎不会死亡。
3、鸭病毒性肝炎的剖检病变对病死鸭进行剖检,主要可见肝脏发生病变,呈黄色或者色泽暗淡,肿大,质地较脆,有不同大小的出血点或者斑状出血灶分布在其表面,一般小日龄病鸭的肝脏呈红黄色或者土黄色,而日龄较大的病鸭呈土红色或者灰红色。胆囊明显肿大,被淡绿色、淡茶色或者褐色的胆汁充满。脾肾偶见肿大,外观也有类似肝脏的花斑。肾脏通常充血、肿胀。心肌类似煮熟状。个别病鸭还会出现心包炎,有微黄色的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存在于气囊中。
4、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据报道,种鸭如果在开产前接种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则产出的鸭蛋孵出的雏鸭通常在15日龄左右才会出现发病;如果种鸭开产前没有进行免疫接种,则其产出的鸭蛋孵出的雏鸭往往在4~5日龄即开始出现发病。由此说明,母鸭在开产前2~4星期接种适量的病毒性肝炎疫苗,能够确保雏鸭在出生后的大约10天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般来说,种鸭可分别在开产前12星期、8星期、4星期免疫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经过2~3次免疫能够确保其抗体至少持续7个月;还可在母鸭开产前大约40天皮下注射2次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注意每次间隔2星期,然后在开产后大约3个月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这样其所产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鸭体内通常含有较高水平母源抗体,从而能够很好的预防该病的发生,接着在7~10日龄给雏鸭口服或者皮下注射1次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加强免疫。如果雏鸭没有获得母源抗体,可在出壳后1日龄立即每只肌肉注射1羽份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或者每只肌肉注射0.5mL高免卵黄抗体或者高免鸭血清,在10日龄时每只再次注射1羽份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此外,有报道表明对于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的地区,种母鸭可以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即每只母鸭在开产前2~4星期肌肉注射0.5mL没有经过稀释的胚液,从而使其产出的鸭蛋中含有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进而使孵出的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能够很好的抵抗感染该病,且免疫力能够持续3星期左右。这种预防方法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
5、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措施发现病鸭后要立即隔离,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磺胺嘧啶钠,如果病鸭无法采食,则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恩诺沙星,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并在整群雏鸭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水溶性多种维素。被污染的鸭舍墙壁以及周围环境要进行消毒,可选择2%~3%氢氧化钠溶液,每星期进行1~2次消毒。另外,每天还要进行1~2次带鸭消毒,可使用氯制剂或者0.3%的过氧乙酸。每只病鸭肌肉注射0.5~1.0mL康复鸭的特异性高免血清或者高免血清,保护率能够达到90%~100%,但最好做到1只鸭使用1个针头,防止因针头造成接种性传染。每只病鸭还可在背部皮下注射1~2mL的卵黄抗体1次,取疫苗免疫母鸭所产的鸭蛋,通过无菌手术将蛋黄取出,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10倍稀释搅拌,按照每毫升分别添加1000U的青霉素、链霉素,搅拌均匀后用于注射,一般在开始发病的1~2天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在发病7天后进行治疗,则效果较差。
治疗痊愈后的病鸭能够持续8星期带毒,继续作为传染源,而野生鸟类能够在短距离内作为机械带毒者传播病毒,同时鸭舍中生活的鼠类也能够作为该病毒的贮存宿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该病的扩散。该病在孵化雏鸭的阶段比较容易发生,如果环境卫生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差等,都能够诱使该病的发生。
2、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该病具有1~4天的潜伏期,且雏鸭通常突然出现发病,病程非常短促。
病鸭初期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行动迟缓,无法及时随群走动,双翅下垂,缩颈,眼睛半闭,处于昏迷状态,部分还会出现腹泻。经过2~3h,病鸭就开始表现神经症状,烦躁不安,运动失调,身体通常向一侧倾倒,两脚痉挛,一般再经过十几分钟就出现死亡。病鸭临死前将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的姿势。部分急性发病的雏鸭通常突然倒地死亡,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病鸭,该病的死亡率有所不同,小于7日龄的雏鸭能够达到95%左右,1~3周龄的雏鸭在50%以下,4~5周龄的幼鸭几乎不会死亡。
3、鸭病毒性肝炎的剖检病变对病死鸭进行剖检,主要可见肝脏发生病变,呈黄色或者色泽暗淡,肿大,质地较脆,有不同大小的出血点或者斑状出血灶分布在其表面,一般小日龄病鸭的肝脏呈红黄色或者土黄色,而日龄较大的病鸭呈土红色或者灰红色。胆囊明显肿大,被淡绿色、淡茶色或者褐色的胆汁充满。脾肾偶见肿大,外观也有类似肝脏的花斑。肾脏通常充血、肿胀。心肌类似煮熟状。个别病鸭还会出现心包炎,有微黄色的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存在于气囊中。
4、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据报道,种鸭如果在开产前接种病毒性肝炎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则产出的鸭蛋孵出的雏鸭通常在15日龄左右才会出现发病;如果种鸭开产前没有进行免疫接种,则其产出的鸭蛋孵出的雏鸭往往在4~5日龄即开始出现发病。由此说明,母鸭在开产前2~4星期接种适量的病毒性肝炎疫苗,能够确保雏鸭在出生后的大约10天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般来说,种鸭可分别在开产前12星期、8星期、4星期免疫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经过2~3次免疫能够确保其抗体至少持续7个月;还可在母鸭开产前大约40天皮下注射2次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注意每次间隔2星期,然后在开产后大约3个月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这样其所产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鸭体内通常含有较高水平母源抗体,从而能够很好的预防该病的发生,接着在7~10日龄给雏鸭口服或者皮下注射1次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加强免疫。如果雏鸭没有获得母源抗体,可在出壳后1日龄立即每只肌肉注射1羽份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或者每只肌肉注射0.5mL高免卵黄抗体或者高免鸭血清,在10日龄时每只再次注射1羽份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此外,有报道表明对于鸭病毒性肝炎流行的地区,种母鸭可以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即每只母鸭在开产前2~4星期肌肉注射0.5mL没有经过稀释的胚液,从而使其产出的鸭蛋中含有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进而使孵出的雏鸭获得被动免疫,能够很好的抵抗感染该病,且免疫力能够持续3星期左右。这种预防方法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
5、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措施发现病鸭后要立即隔离,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磺胺嘧啶钠,如果病鸭无法采食,则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恩诺沙星,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并在整群雏鸭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水溶性多种维素。被污染的鸭舍墙壁以及周围环境要进行消毒,可选择2%~3%氢氧化钠溶液,每星期进行1~2次消毒。另外,每天还要进行1~2次带鸭消毒,可使用氯制剂或者0.3%的过氧乙酸。每只病鸭肌肉注射0.5~1.0mL康复鸭的特异性高免血清或者高免血清,保护率能够达到90%~100%,但最好做到1只鸭使用1个针头,防止因针头造成接种性传染。每只病鸭还可在背部皮下注射1~2mL的卵黄抗体1次,取疫苗免疫母鸭所产的鸭蛋,通过无菌手术将蛋黄取出,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10倍稀释搅拌,按照每毫升分别添加1000U的青霉素、链霉素,搅拌均匀后用于注射,一般在开始发病的1~2天内进行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在发病7天后进行治疗,则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