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吧 关注:2,984贴子:9,577
  • 0回复贴,共1

印光大师:复汪梦松居士书(含白话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复汪梦松居士书
昨接手书。备悉介怀。虽未觌面,却叨知心。光一介庸僧,毫无淑状。不过所说皆按己本分,不敢以过头大话,自瞒瞒人。
昨天接到你的信。一切尽知,牵萦于心,不能忘怀。虽然没能见面,却承蒙你了知我心。我是一个平庸的僧人,丝毫没有值得崇仰的行事。不过是,所说的话,都是按自己的本分,不敢以过头的大话,自瞒瞒人。
蔚如居士,以其与己之意见合,遂屡为排印流布。致其残馊酸臭之气,遍刺人耳目。不意阁下不以酸臭见弃,而复过为推崇。不禁令人惭惶无地。
徐蔚如居士,因为这些与他自己的意见相吻合,于是屡次的排印流布《文钞》。导致这些残馊酸臭之气,到处刺人耳目。不想阁下你不因为《文钞》的酸臭而嫌弃,反而过份的加以推崇。不禁令人惭愧惶恐,无地自容。
然由此一函,备知阁下之德与过。不以光为无知,且请言其大略。厌儒者假圣贤经传以欺世盗名,佛者假普度众生以诓骗钱财。有此志操,自强不息,必能正心诚意,以为真儒。断惑证真,以为真佛。
然而也由此一封信,完全了知阁下你的德与过。不认为我是无知之人,而且请问我其中的大略情形。厌恶儒学人假借圣贤经典来欺世盗名,厌恶佛学人假借普度众生来骗取钱财。有这样的志向操守,自强不息,必定能够正心诚意,成为真儒家。断惑证真,成为真佛子。
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之之益愈大矣。其德诚可继往开来。若惟知厌而不肯从事,则成厌世疾俗狷介者之志操耳。
厌离过患的心愈迫切,那么修持的心愈有力。修持的心愈有力,那么证果的利益就愈大了。这种功德实在可以继往圣,开来学。如果惟独知道厌离,而不肯从事进修,那么就成为厌世疾俗,孤高洁身之人的志向操行罢了。
所谓不善用厌,则即德成过矣。阁下一向似偏于用厌。今于厌中打一转身,遂全过以为德。而其于儒佛之心法,将必因是而亲得矣。敢为阁下预贺。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
所谓的不善于运用厌离之心,那么就即功德而成为过失了。阁下你一向似乎偏重于运用厌离之心。现在于厌离当中,打一个转身,于是全体过失成为功德。而对于儒家佛教的心法,将必定因此而亲自得到啊!冒昧地为阁下预先道贺。想要成为真佛子,必须先从能成为真儒子开始。
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
如果对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儒家伦理道德,不能够用心行持。那么修行的根基就不稳固,如何来学佛呢?
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间,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世之拘墟者,每以出家为悖伦理。遂不体究,反加谤毁。因噎废食,自丧性命。实可哀怜。
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哪有行为悖反儒家宗旨,而能够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的呢?佛法广大,没有什么不包容;微小,没有不提起的。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在佛法的范围之中。世间那些见闻狭隘偏激的人,每每以出家为悖反伦理。于是不加以体察穷究,反而加以谤毁。因噎废食,自丧性命。实在可怜。
若能放开眼界,方知佛法流布中外。二千年来,其道盛行。经几多圣君贤相,杰士伟人,为之护持传布者,固自有非凡情所测之真道在也。纵有一二拘墟之儒辟之,暴恶之君毁之。究属只手遮日,仰面唾天。适自形其少知少见,妄作妄为之过咎耳。于佛究何损哉。
如果能够放开眼界,方才知道佛法流布中国海外。二千年来,佛道盛行。经过许多圣君贤相,杰士伟人,为佛法来护持传布,固然自有不是我们凡夫情见,所能测见的真实道理在啊!纵然有一二位见闻狭隘的儒学人来辟佛,暴恶的国君来毁佛。究竟只是用一只手来遮天,仰面而唾天。正好自动显出他们的少知少见,妄作妄为的过失罢了。对于佛法究竟有什么损失呢?
又有外彰辟拨之名,内取修证之实。由宋以来,凡儒门大宗,莫不皆然。光所谓诚意正心,由此致有欠缺者,实属决定论也。
又者,有的在外相上挂着排斥佛教的牌子,内心取用佛法修证的实质。从宋朝以来,凡是儒门大宗家,没有不是如此的。我所说的,这些人对于儒家的诚意正心,由此导致有所欠缺的话,实在属于决定之论。
阁下宿根深厚,故能于厌中企求其真,不以光不肖而求其入阶。然光学喻如蚊虫饮于大海,只知饱腹,不测深广。若欲作大通家,须从通途佛学而论。则起信论,楞严经,最为切要。当专攻之,以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之本。然其道理宏深,得大通且不易,况由通而亲证乎。
阁下你宿根深厚,所以能够在厌离当中企求其真理,不因为我的不成材,而求问其中的入门阶梯。然而我所学的如同蚊虫饮于大海,只知道自己吃饱,不能测度大海的深广。如果想要作一个大通家,必须从通途的佛学来讨论。那么《大乘起信论》、《楞严经》,是最为切要的。应当专门来攻读,作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的根本。然而其中的道理宏深,得到大悟贯通尚且不容易,何况由悟通而亲证呢?
其余大乘经论,悉当研究。而法门无量,必须以禅净二法为本。如是则自可宏扬法化,导利众生。若非天资高迈,断难实获巨益。若欲随分随力修持,即生便了生死,当专主净土一门。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不论工夫深浅,无不临终得遂所愿。此之一法,乃如来为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能了生死者,特设一决定了之之法。使佛不开此法,则无力断惑者,皆于了生死无望也。
其余的大乘经论,都应当研究。而法门无量,必须以禅净二种法门为根本。如此,则自然可以宏扬法化,引导利益众生。如果不是天资高迈,断然很难真实获得巨大利益。如果想要随分随力的修持,在这一生便了生死,应当专门主修净土一门。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不论工夫深浅,没有不在临终得满所愿。这个法门,是如来为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能了生死的人,特别施设一个决定了生死的法门。假使佛不开此法,那么无力断惑的人,全都对于了生死没有指望了。
何幸得遇此法,虽无大根,能自断惑。而带业往生,速出生死,又何歉憾乎。然此一法,统摄一切。能自断惑,自了生死者。犹须回心向往,方可速登佛地。切勿谓此为浅近之法,以为愚夫愚妇之所从事者,则当自得其益矣。
何等有幸得遇此法,虽然没有大根器,来自力断惑。而带业往生,速出生死,又有什么歉缺遗憾的呢?然而净土一法,统摄一切法门。能够自力断惑,自了生死的人。还必须要回心归向极乐,方才可以速登佛地。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浅近之法,认为是愚夫愚妇所从事的法门,那么必当自得其利益啊!
其宜看书,光文钞中亦略标一二,今不复赘。就欲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则万无一失,各得往生。其意光文钞,及净土诸书,皆详言之,不须多说。
适宜看的书,我的《文钞》中也略标一二,这里不再多说。想要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身体所行,心里所念,必须与佛相合。如果与佛相悖,那么纵然能够念佛,也很难往生。因为感应之道,不能互相交融的缘故。如果能够生起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失如同去除毒疮,立志向如同守护白玉。则万无一失,各得往生。其中的意思,我的《文钞》,以及净土宗诸书籍中,都详细说到,不须再多说。
白话译者:青莲华香师兄


1楼2018-03-15 22: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