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论坛吧 关注:2,683贴子:18,258
  • 0回复贴,共1

追寻远去的记忆——说说故乡的野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追寻远去的记忆——说说故乡的野菜
作者:雪岸
置身都市,不时梦回千里之外的故乡。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梦幻,还有那林间追逐,草地牧牛,池塘戏水,雨后采菌,田间学农,禾场赶滚,砍柴帮厨,学校就读,门前温书,等等,虽然时隔五、六、七十余年,记忆远去,印象依稀,一旦忆及,依旧如清风吹开那卷交错凌乱、无始无终的画册,一页页地展现在眼前。尤其是融入我那时的饮食生活,伴我成长的野菜,长留心怀,永志难忘。

故乡老家地形图(1)图中的公路为安(陆)赵(棚)公路。

故乡老家地形图(2)图中小山山腰西部为老家所在地。
我的故乡——安陆市赵棚镇,地处鄂北岗地。那里山丘连绵起伏,苍松滴翠,绿竹拂风,山花点缀;数不清的山冲依山就势,从高到低,从窄转阔,镶嵌了层层梯田;或大或小的池塘宛如星罗棋布,绿水荡漾;从各个山冲顶部连结池塘的排水沟一路低走,终于汇集成河,在山冲梯田中穿行,滋润着这里的土地。在赵棚镇杨新村的鸡公山、黄鹰山和长山之间,有我的出生之地——一个地图上找不出名字的小村(人称陈家独屋)。围绕小村分别有荷塘、深塘、藕塘、门前塘、杨家大塘和村后的未起名的小水库。金鸡啼晓,黄鹰展翅,长山如龙,荷塘则荷花盛开,深塘则深藏蛟龙,等等,为小村的风水增添了色彩。这山丘,这池塘,这梯田,这岗地,等等,既为稻麦等主产农作的丰收,也为各类野菜的生长繁衍提供了独特的优良环境。

故乡老家地形图(3)黄鹰山(黄鹰山北的三口水塘从东至西分别为荷塘、深塘、藕塘。

故乡老家地形图(4)鸡公山
故乡的野菜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具体可以分为五大类,即菌藻类、野蔬类、野鱼类、野味类、野果类、其他类。
其一,菌藻类。
故乡的野生菌藻种类很多,我那时食用过的主要有两种,一是黄丝菌,二是地渣皮。除此之外还有鸡枞菌、白葱菌、牛肝菌、干巴菌、青头菌、虎掌菌、羊肚菌、老人头菌、黑松露、木耳、竹荪,等等。由于量少和害怕中毒,无人敢食,也从未食用过。
这里先说说黄丝菌。


黄丝菌,又名松耳、松树菌、松毛菌,铆钉菇,松针菇。黄丝菌从松林下的松针和草丛中长出,伞状,大如香菇,是无公害的野生食用菌,味道鲜、香、脆、爽、嫩、滑,深受人们的喜爱。黄丝菌子实体肉质,喇叭形,全菌杏黄色、蛋黄色或枇杷黄色,菌盖最初扁平,后下凹。有浓郁的杏仁果香味,微甜;香气浓郁,颜色悦目,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故乡的黄丝菌,一般于春夏之交雨后生长,秋季也生长,但量少多了。它生长的速度很快,雨后一夜便长成。雨后接连天晴四、五天它便停止了生长。记得小时候每逢盛夏的梅雨季,一放学,就提着篮子到山坡上去采。只要发现一个黄丝菌,它附近便很容易找到一丛丛的。有时一采就是一大篮子,回家叫母亲炒腊肉或炖肉汤,那美美的味道到现在还令人回味。
再说说地渣皮。


地渣皮,别名很多,有的称作地耳、石木耳、地软、地木耳、地皮菜、野木耳、地见皮、 地钱、岩衣,也有人称作天仙菜、绿菜;《 本草纲目》上叫“地踏菰”,《 养小录》中称“地踏菜”。地渣皮湿润时很薄、胶质。在干旱地方,它会皱缩休眠。它多生长在潮湿土壤上,夏秋季常见。
在食用菌王国,地耳虽没有黑木耳、银耳那样名贵,然而古往今来,它是人们特别是乡间人喜爱的美食,堪称席上奇馔。它味鲜,有特殊的香味。地耳入馔,可以凉拌、热炒、熘烩、作汤、作馅,可荤可素,味道均佳。地耳以鸡汤下食,滑脆鲜美,味佳甘香;以精猪肉烹炒,鲜透齿颊,满口生香,尤其用鸡汤氽之,更是味盖参汤。
记得上世纪四十年代未、五十年代初的几年里,每当青黄不接的季节,母亲总是带着我,提着一只大竹篮,来到山岗上坡地里,捡些地渣皮,拿回去充饥。地渣皮,有黑色的、棕色的,看去如木耳,嚼在嘴里,柔软无比。它喜潮,雨一下,便在山岗的水洼地边生长,密密麻麻地挨挤着。就这样,一路跟着母亲,提着满满的一篮地渣皮回到了家。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地渣皮成了家里一段时间的主食。捡回来后,细心地洗几遍,放些辣椒、生姜、葱一类的佐料。烧熟后,每人盛满一大碗,急急地往口中扒,直吃得肚子鼓鼓地胀起来。那味道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鲜美呢!


1楼2018-03-14 10: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