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军公开课第二期
是由七乐康联合瞿志军医生打造的一个肝病科普栏目,旨在向更多患者普及肝病健康知识,与医生同行分享临床诊疗方案。
每一个人在第一次查出自己有乙肝之后,起初都是非常的惶恐不安。但接下来不管负面情绪有多重,都会很想去了解这个病传染性怎么样,能不能治。
经感染专科或肝病专科医生看过之后,大多数患者能得到比较正确的信息以及诊断治疗。
但仍有很多患者会觉得很糊涂,有疑问,比如“医生说我是乙肝携带者,不需要吃抗病毒药,但我有乙肝病毒,为什么不给我吃抗病毒药把病毒降下来?”;也有患者对医生很怀疑,比如“我什么症状都没有,为什么医生还叫我吃药,还说要吃好几年,这医生是不是想拿回扣?”;还有患者始终不相信现在的抗病毒治疗,甚至认为“这个病是治不好的”。
医生抗病毒治疗会根据《指南》
通常我们大多数的肝病专业医生都认同乙肝携带者暂时都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但是什么情况下开始抗病毒治疗呢?
今天,我结合我国中华医学会2015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来谈谈乙肝患者什么情况下应该抗病毒治疗,也希望帮助患者理解专科医生的治疗行为,更好的配合治疗。
抗病毒治疗前一般有个观察期
在《指南》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中提到“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可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医生一般会对病人进行一个观察期,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1、要确定病人是急性还是慢性乙肝,一般超过6个月以上的表面抗原阳性,才认为是慢性乙肝,如果是情况不严重的急性乙肝是可以自愈的,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2、慢性乙肝有一个免疫激活阶段,这个阶段部分病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免疫力进行病毒清除,达到病毒抑制的稳定状态,这类病人也可以考虑不抗病毒治疗;
3、还有部分病人肝功能异常并非乙肝引起,可能由饮酒、熬夜、脂肪肝、免疫因素、使用某些伤肝的药物或者其他病原体引起,这类病人也不需要急于抗病毒治疗。
所以现在很多专科医生通行的做法一般是接手病人后先护肝治疗观察3~6个月才开始考虑是否抗病毒治疗。
一般情况下的抗病毒治疗
当然接下来谈到的就是经过观察之后哪些情况应该抗病毒治疗,在《指南》中提到“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HBV DNA 水平:HBeAg 阳性患者,HBV DNA ≥20 000IU/mL(相当于105拷贝 /mL);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 L);
2、ALT 水平:一般要求 ALT 持续升高≥2×ULN;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 ALT 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简单讲就是HBVDNA升高,肝功能异常,包括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等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符合以上数值的的都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
目前选用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物的病人会更多些,主要是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当然,部分合适的病人选择干扰素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选择干扰素治疗的要求也会相对苛刻一些。
肝纤维化、肝硬化情况下的抗病毒治疗
上述的只是一般常见的应该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指南》接下来提到的才是医生关注的重点:“对持续 HBV DNA 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 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 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 2 级以上。
2、ALT 持续处于 1×ULN 至 2 ×ULN 之间,特别是年龄>30 岁者,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若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3、ALT 持续正常(每 3 个月检查一次),年龄>30 岁,伴有肝硬化或 HCC 家族史,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若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 ALT 和 HBeAg 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这段话的重点就在于患者是否有肝纤维化、肝硬化,在肝纤维化2级以上甚至肝硬化的乙肝患者,如果查到HBVDNA阳性,不管肝功能怎么样,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甚至有部分专家认为,即使血清HBVDNA阴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如果提示严重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同时免疫组化染色法提示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阳性或核酸原位杂交法、PCR法提示肝组织内HBVDNA、cccDNA阳性,这样的患者也应该抗病毒治疗。
是由七乐康联合瞿志军医生打造的一个肝病科普栏目,旨在向更多患者普及肝病健康知识,与医生同行分享临床诊疗方案。
每一个人在第一次查出自己有乙肝之后,起初都是非常的惶恐不安。但接下来不管负面情绪有多重,都会很想去了解这个病传染性怎么样,能不能治。
经感染专科或肝病专科医生看过之后,大多数患者能得到比较正确的信息以及诊断治疗。
但仍有很多患者会觉得很糊涂,有疑问,比如“医生说我是乙肝携带者,不需要吃抗病毒药,但我有乙肝病毒,为什么不给我吃抗病毒药把病毒降下来?”;也有患者对医生很怀疑,比如“我什么症状都没有,为什么医生还叫我吃药,还说要吃好几年,这医生是不是想拿回扣?”;还有患者始终不相信现在的抗病毒治疗,甚至认为“这个病是治不好的”。
医生抗病毒治疗会根据《指南》
通常我们大多数的肝病专业医生都认同乙肝携带者暂时都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但是什么情况下开始抗病毒治疗呢?
今天,我结合我国中华医学会2015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来谈谈乙肝患者什么情况下应该抗病毒治疗,也希望帮助患者理解专科医生的治疗行为,更好的配合治疗。
抗病毒治疗前一般有个观察期
在《指南》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中提到“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可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医生一般会对病人进行一个观察期,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1、要确定病人是急性还是慢性乙肝,一般超过6个月以上的表面抗原阳性,才认为是慢性乙肝,如果是情况不严重的急性乙肝是可以自愈的,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2、慢性乙肝有一个免疫激活阶段,这个阶段部分病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免疫力进行病毒清除,达到病毒抑制的稳定状态,这类病人也可以考虑不抗病毒治疗;
3、还有部分病人肝功能异常并非乙肝引起,可能由饮酒、熬夜、脂肪肝、免疫因素、使用某些伤肝的药物或者其他病原体引起,这类病人也不需要急于抗病毒治疗。
所以现在很多专科医生通行的做法一般是接手病人后先护肝治疗观察3~6个月才开始考虑是否抗病毒治疗。
一般情况下的抗病毒治疗
当然接下来谈到的就是经过观察之后哪些情况应该抗病毒治疗,在《指南》中提到“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HBV DNA 水平:HBeAg 阳性患者,HBV DNA ≥20 000IU/mL(相当于105拷贝 /mL);HBeAg 阴性患者,HBV DNA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 L);
2、ALT 水平:一般要求 ALT 持续升高≥2×ULN;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 ALT 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简单讲就是HBVDNA升高,肝功能异常,包括乙肝大三阳和乙肝小三阳等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符合以上数值的的都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
目前选用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物的病人会更多些,主要是服用方便,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当然,部分合适的病人选择干扰素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选择干扰素治疗的要求也会相对苛刻一些。
肝纤维化、肝硬化情况下的抗病毒治疗
上述的只是一般常见的应该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指南》接下来提到的才是医生关注的重点:“对持续 HBV DNA 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 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 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 2 级以上。
2、ALT 持续处于 1×ULN 至 2 ×ULN 之间,特别是年龄>30 岁者,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若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3、ALT 持续正常(每 3 个月检查一次),年龄>30 岁,伴有肝硬化或 HCC 家族史,建议行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若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则给予抗病毒治疗。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 ALT 和 HBeAg 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这段话的重点就在于患者是否有肝纤维化、肝硬化,在肝纤维化2级以上甚至肝硬化的乙肝患者,如果查到HBVDNA阳性,不管肝功能怎么样,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甚至有部分专家认为,即使血清HBVDNA阴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如果提示严重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同时免疫组化染色法提示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阳性或核酸原位杂交法、PCR法提示肝组织内HBVDNA、cccDNA阳性,这样的患者也应该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