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9c521261330e924cfa49c397c096e66/fe086b600c338744c53513525d0fd9f9d62aa0d3.jpg)
叶倩文(Sally)是香港流行乐坛继梅艳芳之后王菲之前的天后级人物
潇洒歌后
1992年,我从西北一个偏远的乡村转学到县城小学,就读五年级。眼前的一切都极新鲜,除了英文课堂上哄笑声中学到的几个单词,影响最深的大概要算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第一首流行歌曲。那是一间下面是窑洞上面是平房的二层教室,外面广场上树影婆娑,偶尔还能听到一种叫“磕头牛牛”的石油钻机在我们那个建有“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校园中发出单调的哐当声。讲台上是在师范大学还未毕业的女实习老师,她教我们唱的一首歌正是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红尘啊滚滚痴痴啊情深……”
许多年过去,那一幕情景与那首歌还一直印在我的记忆中,以致我后来每次去KTV唱歌,总忍不住点唱这首歌,半是怀念,半为歌词中那种用“真情换此生”的情绪所触动。那时的我,当然不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流行音乐对内地的影响已经到了无远弗届的程度;也不知道,这首出现在叶倩文1991年首张国语专辑《面对面》中的主打歌,原本是同年播出的台湾电视连续剧《京城四少》的主题曲,对其本人影响深远;当然更不知道,1992年的叶倩文(Sally),在香港乐坛,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在梅艳芳之后、王菲之前的天后级人物。
人们习惯把叶倩文称为香港歌手。但1983年,当22岁的她从台湾坐班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降落,开始一段音乐传奇之前,她还是一个在台北出生、加拿大长大的台湾姑娘。自从高中毕业回台度假被挖掘拍摄广告起,留在她身后的是一张并不出名的国语专辑,还有在两三部电影中的演出,或许还应该算上与费翔的一小段纯真恋情。总之,叶倩文的福地属于香港。
从1974年无线电视台推出顾嘉辉作曲、叶绍德填词的电视剧主题曲《啼笑因缘》起,到80年代,港人不再歧视粤语歌曲,粤语流行歌已发出属于香港音乐的独特声音。叶倩文要在香港发展音乐事业,自然要从粤语歌曲开始。那时叶倩文的粤语水平还只停留在“你好”和“多谢”阶段,好在她碰到了华纳唱片的音乐前辈林子祥和后来的金牌制作人黄柏高两位贵人。黄柏高负责音乐制作,录制粤语歌曲时,林子祥在旁边一句句教她,由于采用了林子祥独特的教学方法——用英语音标在粤语字词上面注音,叶倩文的粤语咬字发音竟也地道起来。
1984年,随着林子祥为她打造的粤语歌曲《零时十分》斩获同年的十大劲歌金曲,以及首张粤语专辑《叶倩文》问世,叶倩文在粤语歌坛站稳脚跟。在最初的成功里,叶倩文活泼潇洒的天性加上海外生活练就的独立个性,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据说,《零时十分》这首代表作,是林子祥在上厕所时写出的,写完后第二天便拿给叶倩文听,问她喜不喜欢。叶倩文的回答是听了觉得还好,制作团队一致觉得歌词很好,但没想到出片后令她一炮而红。1994年她在台湾接受采访时,主持人张晓燕问林子祥为何会将这首歌给她,叶倩文不经意地回答:“或许是因为我不会在乎大还是小,很多大牌在一起聊,我也挤进去聊。一开始就很舒服,我一开始就和他(林子祥)有很多话讲,不用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