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1,047贴子:353,309
  • 7回复贴,共1
我相信诸位经常会看完一段传习录或者其他文录,觉得很有道理,说的很正确但是自己却无所得。哲学本身就是晦涩难懂的,即使是心学也不例外,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共鸣而不是单单认为说的没有错误。例如我今天看到的传习录下卷中的科举不避圣贤,我曾经很深刻的思考过科举和高考,所以对于那段文录我有一种共鸣,觉得它说出了我心里所想的。同样地,在贴吧里,同心分享自己的感悟,有相似经历的同心进行交流来填补不足。
当然并不是说就可以不看不能产生共鸣的书籍了,看那些不懂的书就是为了去试图理解其中的意思,在自己心中埋下这么一个种子,当自己的境界逐渐提高也就慢慢懂得了。例如,当初看“用功之日久自由勇”,也只是理解个字面,当我今天在一件事上三心二意时,我想我该怎么去做我还缺少些什么,就想到了精神状态,便得知勇是良知的高度发挥,是一种良知充盈身心的自信状态。突然想到这与用功之日久自由勇竟不谋而合。
仅个人感悟,望同心不吝点评。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2-23 00:03回复
    阳光下的你应该充满了自信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2-23 10:54
    回复
      共鸣一词的意义可用师卦与比卦来解释,一种战斗之后的欢呼,一种老师解惑的愉悦……
      你对勇的感悟非常“唯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21 23:50
      收起回复
        详细解释我做不到。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角度,我只能给你说说共鸣的一与二,三已达万物,讲不了。
        共鸣的一,用坎为水卦来解释,此为重坎,上卦下卦内卦外卦都是坎卦,坎卦内阳外阴,内刚外柔,而六十四卦中坎为水卦就是由两个内刚外柔的坎卦组合而成,这个象可以想象成两个音叉靠一起,两个金属音叉为两根阳爻,包围阳爻的四根阴爻为音波,共鸣初始的象可归于坎为水卦。
        坎卦“劳乎坎”,为劳苦,劳心者相遇要有刚毅的内在与虚怀若骨的外在才能产生共鸣,劳力者相遇要有刚健的行动与协调的交流(如号子歌声)才能产生共鸣。
        坎主智,智慧为内在永动,智慧为阳。两个坎卦相遇产生的共鸣为阳刚之美,与之相对的是两离卦相遇产生的文饰之美。礼乐对乐曲的选择标准与阳刚智慧有关,在礼乐的共鸣中,人心会积极向上,会向往行动。
        代表共鸣的坎为水卦由蒙卦与蹇卦引发或推动。蒙卦对共鸣的推动属天时的范围,与时间、时机、时代等等有关系,人在启蒙阶段发蒙阶段,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引发学子的内心共鸣,这对启蒙教师的要求很高,良师为蒙卦,可遇不可求。蹇卦为难卦,代表万水千山走遍,属于地理卦,属于个人行动,这也是古代学子追求行万里路的易理。蹇卦推动出的共鸣属于个人在行动中产生的感悟,它不受时间限制,只受空间限制,心学的静坐属于一种阴极生阳的摆脱空间限制的技巧。
        共鸣的二,是前面提到的师卦与比卦,这两卦产生于坎为水卦之后,一定有这个先后次序。这里的师卦不是指共鸣一中的启蒙老师,多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师,这种状态一定要引发比卦的愉悦状态才算合格。师为阳,比为阴,此时是能回归到共鸣一的状态的。共鸣二可算是学有所得之后的中级阶段的修行方法。具体的师卦比卦易理我就不多说了,资料很丰富的,多在共鸣的场景中体会易理才是重要的事。
        共鸣的三,那已经是共鸣二之后的升华,用具体的语言已经不好描述了。举个例子,现代交响乐团的演出,它所内含的易理与中国古代礼乐的易理有共通之处,它与人类的进化有共通之处,它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共通之处,此时的共鸣属玄之又玄,可说一千,也可道一万。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22 23:35
        收起回复
          楼主对勇的描述已经很饱满,你的文字我感受到真实真切。我觉得要补充的是“不饱满”状态下的勇。“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这种状态是勇的发端,用功日久的这个功夫还在闻过与知耻上。勇可用大壮卦与无妄卦来解说,楼主的描述类大壮卦,知耻而后勇类无妄卦,这两卦可相互推动越来越进步。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3-22 23:59
          回复
            内在的属“顿悟”,外在的(具体场景下的心态与行动)属“渐悟”。我作为表述者,需要我内外皆有;你作为听众,也需要内外皆有;此时才能产生共鸣。
            在此刻,你我能确定的满足内外皆有的场景是你在另一个楼中描述的“鱼塘顿悟”,我就用它说说。
            你内心有困惑时,在鱼塘边遇到一个小女孩,她对鱼说了纯真话语,这让你落泪,也让你顿悟圣心至纯。在这个场景中,囚困与自由~童真与老朽~热情与冷漠---这三组东西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自然界最小的稳定结构是三角稳定,稳定的东西都是至纯的东西,象水或黄金等都因稳定而至纯。
            你有鱼塘顿悟就已经有内在至纯圣心,你又把这个场景描述了出来,你的描述是在把你内心形而上的感悟转变成形而下的文章。我读到你的文章,我能在你的文字间找到前面所说的三角关系,之后,我感悟到你已经拥有圣心这种内在的东西。我的思考是由形而下向着形而上的方向进行的,由下往上的归一是一瞬间就可以完成的;而你在描述时,如果你漏掉前面的三角关系的任何一个角,我都不会与你的文章产生共鸣,我也不会认为你顿悟圣心;如前所述,你就可以明白由形而上往形而下方向行进是麻烦的困难的。这也是王阳明先生要面授教学的原因之一,阳明先生的学生描述自己的感悟,阳明先生用类似我前述的三角关系与学生描述一套,先生可在学生一说完就立刻判断出学生有没有顿悟圣心,如果没有并可以立刻给出解决方案,方案就是补三角关系的缺角。反过来说,让王阳明先生把这个三角关系往世上万千人的具体事物上套着写本书来教育学生,那么这本书永远也写不完。
            我是因为用易卦分析过儒家的几个圣人,所以我知道圣贤之心形而上的状态,我把知道的圣贤之心描述出来,这形而下的文字已经有了信息缺失。只因你的“鱼塘顿悟”场景小、人事少、时间短,所以我的三角关系的描述与圣心的真实相比缺失不多,这个不多只针对楼主你的特例才成立。当你事上磨得越多,心体成长越快,你还会发现前述的三角关系会不足以描述圣心的状态。
            易经是人类唯一的一种让人用看得见的方式来学习“如果做到形而上”的知识。易经的学习并不难,不然它就不会以易为名。我在前面回复的内容并不是太专业的名词,都是些入门知识,学会由下往上地归纳感悟,这种思维方式才是关键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3-23 2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