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诸位经常会看完一段传习录或者其他文录,觉得很有道理,说的很正确但是自己却无所得。哲学本身就是晦涩难懂的,即使是心学也不例外,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共鸣而不是单单认为说的没有错误。例如我今天看到的传习录下卷中的科举不避圣贤,我曾经很深刻的思考过科举和高考,所以对于那段文录我有一种共鸣,觉得它说出了我心里所想的。同样地,在贴吧里,同心分享自己的感悟,有相似经历的同心进行交流来填补不足。
当然并不是说就可以不看不能产生共鸣的书籍了,看那些不懂的书就是为了去试图理解其中的意思,在自己心中埋下这么一个种子,当自己的境界逐渐提高也就慢慢懂得了。例如,当初看“用功之日久自由勇”,也只是理解个字面,当我今天在一件事上三心二意时,我想我该怎么去做我还缺少些什么,就想到了精神状态,便得知勇是良知的高度发挥,是一种良知充盈身心的自信状态。突然想到这与用功之日久自由勇竟不谋而合。
仅个人感悟,望同心不吝点评。
当然并不是说就可以不看不能产生共鸣的书籍了,看那些不懂的书就是为了去试图理解其中的意思,在自己心中埋下这么一个种子,当自己的境界逐渐提高也就慢慢懂得了。例如,当初看“用功之日久自由勇”,也只是理解个字面,当我今天在一件事上三心二意时,我想我该怎么去做我还缺少些什么,就想到了精神状态,便得知勇是良知的高度发挥,是一种良知充盈身心的自信状态。突然想到这与用功之日久自由勇竟不谋而合。
仅个人感悟,望同心不吝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