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与衡吧 关注:16贴子:713
道藏上也有记载,祖师的 赵侯南法是三十九阶道法之一 在道藏有些道法中称祖师为 太上元(玄)皇妙道真君!这些都从侧面证实正统元皇法脉是正宗的道法传承是得到正统道门的一致认可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2-17 08:15回复
    中六曹六院中的淮南院就是元皇 启教之时所奏立的本教疏文呈奏以及事务处理的仙府部门。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8-02-17 08:17
    回复
      现在许多元皇弟子自称淮南门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2-17 08:18
      回复
        正统道藏是明成祖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开始编纂的,那么可以肯定在这个时候元皇还是得到官方和正统道教认可的。载入道藏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时也说明元皇在当时是影响力较大的教派。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2-17 08:19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2-17 08:40
          回复
            明代
            为川主(出自明代地理著作,曹曹学佺撰《蜀中广记》“世传川主即二郎神, 衣黄弹射,拥猎犬。”)
            清代
            为川主(出自《蜀都碎事》·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清朝陈祥裔撰《蜀都碎事》载:“蜀人奉二郎甚虔,谓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黄,旁立从擎鹰牵犬。” )
            后期万天川主惠民大天尊(出自太上说川主灵应真经·民国四年抄本)偏佛
            川主惠民大帝偏道
            至今道教正一教(封号加职能)
            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积广惠,义勇显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统领三元九州兵马,节制城隍土地,实为赤县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总土地,都辖龙神地脉。(正一教清微风雷院·玄皇政正教经)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2-17 11:20
            回复
              天眼的来历只能从神衹信仰的角度来探讨了,应该是源自古蜀氐羌,故事传说里并没提到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2-25 11:13
              收起回复
                天眼的来历只能从神衹信仰根源的角度来探讨了,应该是源自古蜀氐羌的眼睛崇拜,道书《灌江备考》说:“二郎为蚕丛之后,故额上有一纵目。”《蜀王本纪》说:“蜀之先王名蚕丛,其目纵。”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2-25 11:19
                回复
                  “蜀”字是古蜀眼睛崇拜,甲骨文中是蚕额头上突出的大眼睛。蜀地开国先王是蚕丛,带来养蚕技术,教化蜀地民众,建立古蜀。蚕丛被蜀地民众供奉,是桑蚕之神叫青衣神。开国先王蚕丛和桑蚕神崇拜,使野蚕的头部大眼睛特征变成古蜀先祖的符号。二郎神被蜀人称为“川主”,是古蜀王蚕丛的影子,因此有三目。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3-02 07:17
                  回复
                    @玫瑰与蜜蜂:二郎神的白马代表蚕神,蚕马同气: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生灵是合一的。蚕与马是属于同一个星座。二十八星宿房宿,为天马主车驾,谓之“天驯”,是天马;天马也是蚕神星宿。天驯,即马祖。《蚕书·祷神》亦云:“天驯,先蚕也。”天驯,曾被称为之蚕。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3-02 07:19
                    回复
                      @玫瑰与蜜蜂:蚕身柔婉似女子,而头类马首。《荀子·成相篇》云:“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软,屡化而不寿者软,善壮而拙老者软,有父母而无北牡者软,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兹,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因蚕头类马首,故古人认为蚕马同气可相化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3-02 07:20
                      回复
                        @玫瑰与蜜蜂: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六云:“蜀之风俗,宫观诸化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焉。”中原皇家官方蚕神嫘祖,蜀地官方蚕神是蚕丛,蜀地受《搜神记》影响出现民间蚕神马头娘娘庙,而蚕花娘,马头娘有的三目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8-03-02 07:20
                        回复
                          IP属地:上海18楼2018-03-11 17:44
                          回复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朱权著《太和正音谱》,就著录了元代以及元明之际杂剧作家191人,作品560余种。周王之子朱有炖(1379年~1439年):号全阳子,老狂生,继承藏书并广泛收藏元明戏曲文史甚为知名,著有杂剧30余种,艺术成就颇高,在中国戏曲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IP属地:上海20楼2018-04-15 22:30
                            回复
                              四川自古以来就流行三眼崇拜,或曰“三眼”当是远古四川人的图腾。《说文解字》:“蜀,葵中虫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耳娟娟。《诗曰》:“捐捐者蜀”甲骨文的形状皆彰显其目(分别见乙,6422;续,1521;乙,9000;班簋)。1986年发掘的成都广汉三星堆古蜀王祭祀坑是距今约3000年殷末周初时代的遗物,其中所出土的许多铜人面或人头、人像中,都有一个令人注目的特点———额中第三只眼。这与古文献相印证:“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目纵,即额中有第三只竖眼。先秦时的巴蜀铜器上,已有采桑的图形。青衣神蚕丛氏的庙,与黄帝妻“马头娘娘”(即嫘祖)的蚕神庙原遍于蜀地,所供皆为三神眼。此外,在四川的少数民族亦奉三神眼。如甘孜或阿坝自治洲的嘉戎藏人至今仍有请巫师嘎巴颂咒后,以艾在额中炙一只眼的疤痕的习俗。庄学本在《嘉戎民族考察记》中说,他在嘉戎区曾亲眼见有额中嵌一粒石子的。岷山间今白马人祭祖的面具——
                              —祖先、猎神、山神合一的祖先形象均为三目。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8-05-01 1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