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釜与28星象模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b75e5cf75310a55c424defc87454387/0a585366d0160924675bdd27d80735fae6cd3431.jpg)
图6-12 贾湖陶釜H105:7象征天盖和28星象
据《周髀算经》记载:“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对此赵爽注曰:“包牺三皇之一,始画八卦”,文中的“立周天历度”,是指“立二十八宿以周天历度……即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各置二十八宿”。这就是说,早在伏羲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发明28星象来划分周天星空,以此标记太阳在一年中的视觉位置。贾湖文化正处在伏羲时代,那么贾湖人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发明创造呢?
我们在考古发掘报告《舞阳贾湖》发表的陶器资料中查到一件陶釜图片,其形制与贾湖人的天盖模型十分相似。该陶釜为贾湖晚期Ⅲ8期段的遗物,夹碳红釉陶,斜折口沿,上腹近直,下腹壁斜,圜底,底部外有轻微烧痕。该陶釜器口表面平齐,上腹部与器口之间的外围有4个器把和28颗扁乳丁,如果将其倒扣在地面上,正可以象征天盖和28星象位置(见图6-12)。
由图6-12可见,陶釜H105:7上腹部有4个对称分布的短柱状横置器把,在相邻器把之间平均分布着7颗扁乳丁,一周总计有28颗扁乳丁。
我们的研究初步证明,贾湖人对当时的二分二至日躔位置已经有所了解,他们以冬至、春分、夏至黄昏上中天的部分星象来标记这些节气(参见第七章)。这样看来,陶釜H105:7上的4个对称器把应该能够象征二分二至的日躔位置,其周围分布的28颗扁乳丁也应该能够象征周天28星象。虽然我们还无法确定贾湖人是否已经创制出完善的周天28星象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借用我国汉代以后的二十八宿名称来进行对照研究(见图6-13)。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280333d0655b3199cf9827d73a98286/eec3d1160924ab185a689e0b39fae6cd7b890b31.jpg)
图6-13 贾湖陶釜H105:7象征二分二至日躔和28星象
在图6-13中,冬至位于“子”方表示冬至夜半日躔北方奎宿,春分位于“酉”方表示春分黄昏日躔西方井宿,夏至位于“午”方表示夏至正午日躔南方角宿,秋分位于“卯”方表示秋分清晨日躔东方斗宿。换言之,该陶釜的4个器把能够象征贾湖时期二分二至日躔位置:即春分日躔井宿,夏至日躔角宿,秋分日躔斗宿,冬至日躔奎宿[1]。每当春分日落之后,贾湖人就会看到斗宿位于东方地平线上,角宿恰好上中天;每当秋分日出之前,他们又会看到井宿位于西方地平线上,角宿依旧上中天;而每当冬至夜半,斗宿在东,井宿在西,此时角宿仍旧在南方上中天。因此,角宿应该是贾湖人首先认识的星象之一。
在我国古代传统天文学的二十八宿星座系统中,角宿是二十八宿中的第一星宿,包括2颗恒星,其中角宿一即现代天文星座室女座α星,它是二十八宿距星中最亮的一等星。在第七章我们将证明,以“角宿二星”和“心宿三星”为代表的青龙星象,正是贾湖人用来确定农时的授时主星(参见图7-30)。
如果我们模拟当时的情形,就会是这样的:在贾湖中晚期的冬至黄昏之后,角宿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立春黄昏之后,心宿三星会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之上,此时角宿正逐渐向南中天移动。待到春分黄昏之后,角宿引领着青龙星象已经全部升起在东南方的夜空中,这种天象提醒贾湖人,播种的季节来到了。
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
“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如果“大皞氏以龙纪”是指大皞氏以青龙星象为授时主星,那么这与贾湖人的类似做法是基本相同的。这或许表明贾湖中期正是古人“立二十八宿以周天历度”之伟大创举的萌芽时期,当时也正是贾湖先民在春季黄昏之后观察青龙星象的最佳时期。以此为开端,他们就能够逐步建立起青龙星象与其他星象的联系,在积累了几百年的观测经验之后,终于在贾湖晚期创制出象征日躔28星象的陶釜模型,为我国古代二十八宿体系的创立初步奠定了基础。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b75e5cf75310a55c424defc87454387/0a585366d0160924675bdd27d80735fae6cd3431.jpg)
图6-12 贾湖陶釜H105:7象征天盖和28星象
据《周髀算经》记载:“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对此赵爽注曰:“包牺三皇之一,始画八卦”,文中的“立周天历度”,是指“立二十八宿以周天历度……即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各置二十八宿”。这就是说,早在伏羲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发明28星象来划分周天星空,以此标记太阳在一年中的视觉位置。贾湖文化正处在伏羲时代,那么贾湖人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发明创造呢?
我们在考古发掘报告《舞阳贾湖》发表的陶器资料中查到一件陶釜图片,其形制与贾湖人的天盖模型十分相似。该陶釜为贾湖晚期Ⅲ8期段的遗物,夹碳红釉陶,斜折口沿,上腹近直,下腹壁斜,圜底,底部外有轻微烧痕。该陶釜器口表面平齐,上腹部与器口之间的外围有4个器把和28颗扁乳丁,如果将其倒扣在地面上,正可以象征天盖和28星象位置(见图6-12)。
由图6-12可见,陶釜H105:7上腹部有4个对称分布的短柱状横置器把,在相邻器把之间平均分布着7颗扁乳丁,一周总计有28颗扁乳丁。
我们的研究初步证明,贾湖人对当时的二分二至日躔位置已经有所了解,他们以冬至、春分、夏至黄昏上中天的部分星象来标记这些节气(参见第七章)。这样看来,陶釜H105:7上的4个对称器把应该能够象征二分二至的日躔位置,其周围分布的28颗扁乳丁也应该能够象征周天28星象。虽然我们还无法确定贾湖人是否已经创制出完善的周天28星象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借用我国汉代以后的二十八宿名称来进行对照研究(见图6-13)。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280333d0655b3199cf9827d73a98286/eec3d1160924ab185a689e0b39fae6cd7b890b31.jpg)
图6-13 贾湖陶釜H105:7象征二分二至日躔和28星象
在图6-13中,冬至位于“子”方表示冬至夜半日躔北方奎宿,春分位于“酉”方表示春分黄昏日躔西方井宿,夏至位于“午”方表示夏至正午日躔南方角宿,秋分位于“卯”方表示秋分清晨日躔东方斗宿。换言之,该陶釜的4个器把能够象征贾湖时期二分二至日躔位置:即春分日躔井宿,夏至日躔角宿,秋分日躔斗宿,冬至日躔奎宿[1]。每当春分日落之后,贾湖人就会看到斗宿位于东方地平线上,角宿恰好上中天;每当秋分日出之前,他们又会看到井宿位于西方地平线上,角宿依旧上中天;而每当冬至夜半,斗宿在东,井宿在西,此时角宿仍旧在南方上中天。因此,角宿应该是贾湖人首先认识的星象之一。
在我国古代传统天文学的二十八宿星座系统中,角宿是二十八宿中的第一星宿,包括2颗恒星,其中角宿一即现代天文星座室女座α星,它是二十八宿距星中最亮的一等星。在第七章我们将证明,以“角宿二星”和“心宿三星”为代表的青龙星象,正是贾湖人用来确定农时的授时主星(参见图7-30)。
如果我们模拟当时的情形,就会是这样的:在贾湖中晚期的冬至黄昏之后,角宿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立春黄昏之后,心宿三星会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之上,此时角宿正逐渐向南中天移动。待到春分黄昏之后,角宿引领着青龙星象已经全部升起在东南方的夜空中,这种天象提醒贾湖人,播种的季节来到了。
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
“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如果“大皞氏以龙纪”是指大皞氏以青龙星象为授时主星,那么这与贾湖人的类似做法是基本相同的。这或许表明贾湖中期正是古人“立二十八宿以周天历度”之伟大创举的萌芽时期,当时也正是贾湖先民在春季黄昏之后观察青龙星象的最佳时期。以此为开端,他们就能够逐步建立起青龙星象与其他星象的联系,在积累了几百年的观测经验之后,终于在贾湖晚期创制出象征日躔28星象的陶釜模型,为我国古代二十八宿体系的创立初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