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吧 关注:53,388贴子:172,403

民族英雄——张煌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海楼空挥泪。叹三番雄师北伐,虎头蛇尾。试问封疆何日复,怕是而今已矣!念往事思如潮水。数万儿郎成新鬼,决天河莫洗神洲耻。戎幕策,剩追悔。
残秋岭上曾遥祭。雾沉沉风号雁唳,此情谁会?塞外双城犹死守,望断天涯日暮。欲解救睢阳无计。休论前朝兴亡事,最伤心弱宋和金史。千古恨,《黍离》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14 12:03回复
    都说明朝不养士,但明未刘子政的一篇《贺新郎》让天下文人热血贲张。不管国家如何,但民族气节却总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虽然有所谓的江南文人领袖钱谦益在生死面前丧失民族大义,但总的说来瑕不掩瑜,民族气节在一些英雄人物的身上总是得到最大的体现。宋室倾覆,文天祥慨然就义,陆秀夫抱主跳海,从者十万余人;明朝灭亡,只剩太监王承恩陪崇祯同赴黄泉。那么,明未的英雄哪去了?英雄出于草莽。明清易代,血与火写下了中国一页不堪卒读的痛史,也写下了晚明一页辉煌绚丽的诗史;在这页历史和诗史上都浓墨重彩地写着一个光耀千古的名字――张煌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14 12:04
    回复
      张煌言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史学界素将他与郑成功、李定国并举,认为是抗清斗争后期涌现出来的三位最突出的爱国将领。但历来是知道郑成功和李定国的人多,知道张煌言的人并不那么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2-14 12:04
      回复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出身士绅家庭。张煌言十一岁丧母,父亲到北京担任小官吏,一直把他带在身边。当时,满洲贵族的后金政权(后改称清朝)派兵绕道进入直隶。敌骑蹂躏当地人民的惨况,给张煌言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14 12:04
        回复
          由于明朝政治日益腐败,张煌言的父亲辞官回乡,课子读书,并请人教习武艺。张煌言十六岁参加县试,加考骑射,他三箭皆中,与试者无不惊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2-14 12:05
          回复
            据说张煌言年少时放荡不羁,喜好赌钱,赢了钱后就呼酒买醉。有一天,他喝醉了躺在社祠中,梦中有个神仙对他说:“君宜自爱,他日成大事者,君也。”张煌言从此感悟,开始努力读书。(《海东逸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14 12:05
            回复
              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还没有来得及去京会试,国内形势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一年,明朝军队在松山(锦州附近)和清军决战,再吃败仗,洪承畴投降满清,山海关外土地全部丧失。紧接着,1644年春,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取北京。清军在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指引下入关,击溃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大清帝国,然后清军挥戈南指,铁骑长驱直入,践踏中原大地,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年仅二十六岁的张煌言听说后,“愤不欲生”,为了挽救民族危难,毅然投笔从戎,开始了抗清的战斗生涯。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14 12:07
              回复
                当清兵入据北京之初,明朝一些官员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但它仅仅存在了一年时间,就被清朝灭掉。清兵趁势进犯浙江。浙江人民没有屈服,各地纷纷起义,保卫家乡。张煌言参加了宁波举义,并迎鲁王朱以海来绍兴监国。与鲁王政权建立的同时,唐王朱聿键也被福建军阀郑芝龙拥立称帝。1646年,清兵进犯闽浙,郑芝龙降清,唐王被俘,绝食而死。张煌言匆忙辞别父亲妻儿,追随鲁王泛海出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2-14 12:08
                回复
                  鲁王在福建长垣再建临时政权,声威复震。奉鲁王之命,张煌言与定西侯张名振重返浙东,招集散亡,筹建军队,并图收复长江下游地区。这时候,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政权桂王朱由榔的军队,正在西南与清兵战斗。原张献忠部将李定国率军队攻克桂林之后,又攻入湖南,在衡州大败清兵,准备顺长江东下,特地约会张煌言东西夹击。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14 12:08
                  回复
                    顺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张煌言一战攻克崇明,然后与张名振溯江直上,在镇江登陆,并在镇江西北的金山驻扎了几天。但由于西南方面军队未按约定时候赶到,只好暂时撤回崇明岛。两个月后,清兵大部分调离南京去迎战李定国,长江下游兵力薄弱。张煌言决定再攻南京,一路攻打重镇镇江,他自己则直捣南京。但由于福建郑成功方面的主力没有出动接应,同时,镇江方面的战斗失利,张煌言在战略上既处于不利地位,只得放弃攻城,撤回舟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2-14 12:09
                    回复
                      这之前天下的局势是: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同时,孙可望派刘文秀出击四川,克复川南;张煌言此时也接受了永历封号,也发动了攻势。按照实现计划,三方应该在长江会师,假若实现的话,江南一举可以收复。十分可惜,这次以钱谦益为核心精心策划的大行动失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2-14 12:10
                      回复
                        郑成功不出兵是因为有他自己的小算盘,而西南方面军队迟迟不到,则是因为这时候永历政权正忙着搞内部争斗。孙可望大权在握,逐渐滋长称帝之心,挟永历朝廷以自重。永历帝如坐危城,为了自保,与朝臣合谋,偏偏在这个东西会师的关键时刻,两次召李定国统兵入卫。于是本来要赶去与张煌言会师的李定国从湖南匆匆回师广东,但不料永历帝谋泄,孙可望派人到安龙问罪,意图找出每一个参与策划以及与李定国联系的人;但永历皇帝禀性难移,不愿承认他自己的责任。于是孙可望将十八名朝臣下狱、杀害,这就是南明史上有名的“十八先生之狱”。这一史事,《明史》、《清史稿》和《永历实录》、《安龙纪事》等历史著作均有记载。在这种情况下,孙可望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自然也不会派刘文秀出师援助张煌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14 12:12
                        回复
                          不久,李定国和郑成功在广东会师的计划也失败了,于是他率军亲赴安龙,打算从孙可望的控制下救出永历帝朱由榔。孙可望派人阻截李定国军北上,甚至下令“凡定国必过之地尽焚刍粮,以绝其归路”。1656年,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又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孙可望降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次年初,下昆明,永历帝出逃缅甸。李定国率全军设伏于磨盘山,企图一举歼灭敌人追兵,结果因内奸泄密失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2-14 12:12
                          回复
                            如此,自己人跟自己人斗了个翻天覆地,真是“亲者痛,仇者快”!纵观南明历史,这样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就这样,钱谦益等人精心策划的长江会师计划由于南明政权内各怀心思,各自为战,忙于内耗,不幸而失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14 12:13
                            回复
                              张煌言两次进军长江,尽管都不得已撤退,却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清斗志。第二年,张名振“中毒卒,遗言以所部属煌言”(《清史・卷224・张煌言传》)。当时传闻纷纷,都说张名振之死是由郑成功下毒所致,“名振遇毒,议者皆咎成功,以故失浙海将士心”(邵廷采・《东南纪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2-14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