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是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方言之一。廣義的廣州方言又稱“廣府話”、“白話”,屬粵方言廣府片,是粵語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廣州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及粵北部分地區,以及廣西東南部。狹義的廣州方言指廣州話,專指廣州市區通行的粵語。廣州方言由古代漢語演變而來,它的形成與發展經曆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秦代以前,居住在廣東、廣西地區的是稱爲“南越”(百越的一種)的少數民族,包括壯、瑤、黎等。後秦始皇派兵戍守嶺南,開始了早期漢語與百越語言融合的先聲。不過也有學者認爲“粵方言最早的源頭,應該是楚人南遷、楚語南來所導致的結果”(李新魁《廣東的方言》)。漢代至唐宋,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來,粵語的變化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