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人寿以房养老的来电名单中,有一个号码2015年就记录了下来,直到今天,这位83岁的北大老教授还在为自己的养老金发愁。
第一次,接通老人的电话,“您的养老金够花吗?”
“基本够了,我还在上课”老人的答案。
第二次,“你们的以房养老怎么办,要什么手续,我的房子在哪那,你看看我能不能办理”。
第三次,“我的信息太闭塞了,老太太身体不好,现在的敬老院很差,必须换一个条件好一点的,需要有医院的,费用在4000,5000多,不能超过6000,你有没有合适的告诉我”。
也不知道多少次沟通,这些信息一点一点的记录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房子是学校分的房子,能不能卖我不知道,你帮我问下学校”。
“我有一个女儿,她不知道我要做以房养老”
“我的孩子在美国,女婿是惠普的工程师,是XX大学的毕业的,直接被普惠从中国挖到美国总部的。”我记得老人在描述女儿和女婿的时候语言传递着兴奋和满足。
“如果女儿给我们钱还好,我觉得不好让女婿给我们拿钱”
“老太太现在住在xx敬老院,一个月10000多的费用,给她交完房间费,我吃的,喝的都没着落”。
就是这个为教育一线奉献一生的老人,让我觉得他的老年生活很棘手。我很难想象,一个83岁的老人,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老伴,兼顾着去学校做一些义务的教务工作,还有战战兢兢的担忧着自己的生计问题、健康问题;面对孩子,有口难开。
当你走出国门的那一天,有没有回头看看老父亲老母亲
第一次,接通老人的电话,“您的养老金够花吗?”
“基本够了,我还在上课”老人的答案。
第二次,“你们的以房养老怎么办,要什么手续,我的房子在哪那,你看看我能不能办理”。
第三次,“我的信息太闭塞了,老太太身体不好,现在的敬老院很差,必须换一个条件好一点的,需要有医院的,费用在4000,5000多,不能超过6000,你有没有合适的告诉我”。
也不知道多少次沟通,这些信息一点一点的记录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房子是学校分的房子,能不能卖我不知道,你帮我问下学校”。
“我有一个女儿,她不知道我要做以房养老”
“我的孩子在美国,女婿是惠普的工程师,是XX大学的毕业的,直接被普惠从中国挖到美国总部的。”我记得老人在描述女儿和女婿的时候语言传递着兴奋和满足。
“如果女儿给我们钱还好,我觉得不好让女婿给我们拿钱”
“老太太现在住在xx敬老院,一个月10000多的费用,给她交完房间费,我吃的,喝的都没着落”。
就是这个为教育一线奉献一生的老人,让我觉得他的老年生活很棘手。我很难想象,一个83岁的老人,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老伴,兼顾着去学校做一些义务的教务工作,还有战战兢兢的担忧着自己的生计问题、健康问题;面对孩子,有口难开。
当你走出国门的那一天,有没有回头看看老父亲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