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美好,都停留在织女之前。
从蒋勋说红楼开始,听书助眠有5年的时光了。在终于无书可听的日子,决定忍受穿越、修仙、种田的荒诞,只要声音可以养耳。原野乡村的《水乡人家》,先是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接着主播二月的声音打动了我,然后,不自觉就进入了作者乡村原野的温婉水乡,并伫立在清雅的不远处,聆听或关注她与她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然后一起悲与喜、咏或歌。
谢谢主播二月,纯净的声线,一如静谧的西湖之水;恰到好处的声音化妆,让郭清雅、郭巧儿、郭大全、吴氏、蔡氏等一众人栩栩如生。这首先需要演播者熟读并喜欢了作品,才让水乡的这些个众生在她的心中鲜活并和时间一起成长有了立体感。
但这种感觉在后半程尤其在御赐织女名分、建造功德牌坊后,却一点点淡化了。作者掉进了自己织就的密网中左突右冲难以解围——不经意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故事线索宛如河岔离开了主线、性格趋于雷同的无数才子佳人粉墨登场。
对的,不禁想起红楼梦,有红楼梦80回分水岭的感觉。而人物的迭出,情节的迂回,忽然又有金庸武侠小说的情节铺陈模式,这或许是作者不自觉的匠心,却露出了斧凿痕迹。所以,我所有的美好,都停留在织女之前。那些江南人家(尤其郭家、江家、方家)的生活情趣、那些生活里的琐碎细腻、那些口语的灵动鲜活,尤其郭清雅字字珠玑的平静,无不显示作者文字功底的深厚和生活提炼的高度。
《水乡人家》中温婉江南的景,与我梦中的江南是契合的,更与现实中的水乡对应着。去过周庄、乌镇、南浔、绍兴的鲁迅故居,文中的场景,可不就是这些景区渐次褪尽现代商业气息的喧嚣色彩后的真实。江家后山的竹林,倒有溧阳南山竹海的气象。而荷与莲,桥与船的场景描写更是贯穿始终的,并有了艺术化的江南神韵。作者必定是熟悉并深爱江南的,更爱着江南的乡亲,才有了有血有肉郭氏一家,尤其娇憨又不失灵动的郭巧儿,每每出场必让人疼爱。强悍的郭父、有担当又有些油滑的大哥、善良又机锋的吴氏、泼辣的蔡氏、聪慧的阮氏以及江家一干人等,各具鲜明个性。相对于写农家人,对官商二代的塑造要稍逊,或许因为人物过多,尽管在细节及语言处理上用尽了功力,但还是落入俗套太多。
《水乡人家》中温婉江南的情,是围绕郭清雅的三次退婚展开的。与张家小子的婚约,更多的不谙世事却陷于人情世故;与江明辉的爱,是情窦初开的纯净和谈婚论嫁的真诚;与夏公子的婚约,是权势斗争中的无奈屈从和奋起抗争。当历经一切世态炎凉,剩下的是更理性与有选择的爱了,这时候的爱,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单纯和清澈。韩公子与方初,谁是最后的真爱?从送琴到听琴,作者依然企图用一个缘字来解释爱情,用宿命来处理结局,而方初,方是那初始之人。是冥冥之中、还是银杏树阴里人为的牵绊,到那个章节,忽然不忍卒读了!以箫抒情,“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是韩公子的结局,天注定他们只是邂逅又擦肩而过。以琴唱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仅是郭织女的写照,更是她和方初的命运,你是御赐织女,你的爱必定是牛郎。《水乡人家》温婉江南的情,其实还是说不清的。能写下这么多,是因为难以割舍作者塑造的这一个清新的艺术形象,难以复制的织女郭清雅。再加上温婉如玉的江南,一些个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故事,如果作者肯删去一些枝枝蔓蔓,以江南丝绸为背景,写一个织女的爱恨情仇,倒很希望看到电视剧的版本。
从蒋勋说红楼开始,听书助眠有5年的时光了。在终于无书可听的日子,决定忍受穿越、修仙、种田的荒诞,只要声音可以养耳。原野乡村的《水乡人家》,先是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接着主播二月的声音打动了我,然后,不自觉就进入了作者乡村原野的温婉水乡,并伫立在清雅的不远处,聆听或关注她与她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然后一起悲与喜、咏或歌。
谢谢主播二月,纯净的声线,一如静谧的西湖之水;恰到好处的声音化妆,让郭清雅、郭巧儿、郭大全、吴氏、蔡氏等一众人栩栩如生。这首先需要演播者熟读并喜欢了作品,才让水乡的这些个众生在她的心中鲜活并和时间一起成长有了立体感。
但这种感觉在后半程尤其在御赐织女名分、建造功德牌坊后,却一点点淡化了。作者掉进了自己织就的密网中左突右冲难以解围——不经意出现的人物越来越多、故事线索宛如河岔离开了主线、性格趋于雷同的无数才子佳人粉墨登场。
对的,不禁想起红楼梦,有红楼梦80回分水岭的感觉。而人物的迭出,情节的迂回,忽然又有金庸武侠小说的情节铺陈模式,这或许是作者不自觉的匠心,却露出了斧凿痕迹。所以,我所有的美好,都停留在织女之前。那些江南人家(尤其郭家、江家、方家)的生活情趣、那些生活里的琐碎细腻、那些口语的灵动鲜活,尤其郭清雅字字珠玑的平静,无不显示作者文字功底的深厚和生活提炼的高度。
《水乡人家》中温婉江南的景,与我梦中的江南是契合的,更与现实中的水乡对应着。去过周庄、乌镇、南浔、绍兴的鲁迅故居,文中的场景,可不就是这些景区渐次褪尽现代商业气息的喧嚣色彩后的真实。江家后山的竹林,倒有溧阳南山竹海的气象。而荷与莲,桥与船的场景描写更是贯穿始终的,并有了艺术化的江南神韵。作者必定是熟悉并深爱江南的,更爱着江南的乡亲,才有了有血有肉郭氏一家,尤其娇憨又不失灵动的郭巧儿,每每出场必让人疼爱。强悍的郭父、有担当又有些油滑的大哥、善良又机锋的吴氏、泼辣的蔡氏、聪慧的阮氏以及江家一干人等,各具鲜明个性。相对于写农家人,对官商二代的塑造要稍逊,或许因为人物过多,尽管在细节及语言处理上用尽了功力,但还是落入俗套太多。
《水乡人家》中温婉江南的情,是围绕郭清雅的三次退婚展开的。与张家小子的婚约,更多的不谙世事却陷于人情世故;与江明辉的爱,是情窦初开的纯净和谈婚论嫁的真诚;与夏公子的婚约,是权势斗争中的无奈屈从和奋起抗争。当历经一切世态炎凉,剩下的是更理性与有选择的爱了,这时候的爱,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单纯和清澈。韩公子与方初,谁是最后的真爱?从送琴到听琴,作者依然企图用一个缘字来解释爱情,用宿命来处理结局,而方初,方是那初始之人。是冥冥之中、还是银杏树阴里人为的牵绊,到那个章节,忽然不忍卒读了!以箫抒情,“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是韩公子的结局,天注定他们只是邂逅又擦肩而过。以琴唱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仅是郭织女的写照,更是她和方初的命运,你是御赐织女,你的爱必定是牛郎。《水乡人家》温婉江南的情,其实还是说不清的。能写下这么多,是因为难以割舍作者塑造的这一个清新的艺术形象,难以复制的织女郭清雅。再加上温婉如玉的江南,一些个鲜活的人物,曲折的故事,如果作者肯删去一些枝枝蔓蔓,以江南丝绸为背景,写一个织女的爱恨情仇,倒很希望看到电视剧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