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加减》——河北南和李虎
适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倦怠无力、诸证活动后加重、纳少便溏、四肢软弱,舌淡或有齿痕,脉细弱,易感冒等。
《四君子汤方剂》:四君子汤由人参10克、白术 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等四味中药组成。
药物分析:一、其中人参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增加心肌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和延缓皮肤老化、提高机能抵抗力、抗过敏、降血糖、抗衰老、延年益寿等功效。
二、白术归脾、胃经,能温补中气、培补脾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益气安胎。
三、茯苓归脾、心、肾经,能利水渗湿,健睥补中,宁心安神。
四、甘草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四君子汤》加减:临床应用中,凡脾胃气虚之症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均可配合应用四君子汤。
1、如脾胃气虚之症兼脘腹胀闷者,属气虚兼气滞,需加陈皮理气化滞,名《异功散》
2、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气短者,属气虚兼痰湿,需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名《六君子汤》
3、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胃下垂、脱肛、久泻久痢者,属气虚下陷,需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名《补中益气汤》
4、如气虚之症兼有血虚(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属气血双虚,需四君子汤加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名《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
5、如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自汗、食少、便溏、面黄、肌瘦、体倦乏力,需四君子汤中茯苓改茯神、加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名《归脾汤》。归脾汤还可治脾不统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及气血不足所致的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
6、如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名《香砂六君子汤》。
7、四君子汤加肉桂,名《保元汤》。以补气药为主,配伍少量肉桂以助阳,功能益气温阳,适用于小儿元气不足之证。
8、若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9、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10、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
11、若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12、烦渴,加黄芪。
13、胃冷,呕吐涎味,加丁香。
14、呕逆,加藿香。
15、脾胃不和,倍加白术、姜、枣。
16、脾困,加人参、木香、缩砂仁。
17、脾弱腹胀,不思饮食,加扁豆、粟米。
18、伤食,加炒神曲;胸满喘急,加白豆蔻。
适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倦怠无力、诸证活动后加重、纳少便溏、四肢软弱,舌淡或有齿痕,脉细弱,易感冒等。
《四君子汤方剂》:四君子汤由人参10克、白术 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等四味中药组成。
药物分析:一、其中人参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增加心肌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和延缓皮肤老化、提高机能抵抗力、抗过敏、降血糖、抗衰老、延年益寿等功效。
二、白术归脾、胃经,能温补中气、培补脾胃、燥湿利水、固表止汗、益气安胎。
三、茯苓归脾、心、肾经,能利水渗湿,健睥补中,宁心安神。
四、甘草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四君子汤》加减:临床应用中,凡脾胃气虚之症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均可配合应用四君子汤。
1、如脾胃气虚之症兼脘腹胀闷者,属气虚兼气滞,需加陈皮理气化滞,名《异功散》
2、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气短者,属气虚兼痰湿,需加半夏、陈皮理气化痰,名《六君子汤》
3、如脾胃气虚之症兼有胃下垂、脱肛、久泻久痢者,属气虚下陷,需四君子汤去茯苓,加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名《补中益气汤》
4、如气虚之症兼有血虚(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属气血双虚,需四君子汤加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名《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名《十全大补汤》
5、如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头晕目眩、自汗、食少、便溏、面黄、肌瘦、体倦乏力,需四君子汤中茯苓改茯神、加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名《归脾汤》。归脾汤还可治脾不统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及气血不足所致的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
6、如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胃,名《香砂六君子汤》。
7、四君子汤加肉桂,名《保元汤》。以补气药为主,配伍少量肉桂以助阳,功能益气温阳,适用于小儿元气不足之证。
8、若呕吐,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9、胸膈痞满者,加枳壳、陈皮以行气宽胸。10、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
11、若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12、烦渴,加黄芪。
13、胃冷,呕吐涎味,加丁香。
14、呕逆,加藿香。
15、脾胃不和,倍加白术、姜、枣。
16、脾困,加人参、木香、缩砂仁。
17、脾弱腹胀,不思饮食,加扁豆、粟米。
18、伤食,加炒神曲;胸满喘急,加白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