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传奇吧 关注:22,266贴子:6,918
  • 9回复贴,共1

峨眉武术传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峨眉武术传奇
  峨眉山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自战国司徒玄空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峨眉武术的创始人及精通武术的高人。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发展和传承,构成当今庞大的峨眉系列武术。峨眉系列武术泛指云贵川渝藏等西南地区民间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项目,通称峨眉武术。
  《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时期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所创。由于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背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武术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明史有记载的兵部主事唐顺之论著《峨眉道人拳歌》是早期描述通背拳的珍贵资料,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通背拳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也是记录内家武学十分重要的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出自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峨眉通背缠拳,民朝唐荆川和戚继光以前一直在峨眉道门内部传袭。《峨嵋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及观殿宫阁道人的言传身教才促进了其内家技击理念的广泛扩散。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其纯阳架逐渐演变出了阳刚威猛的沧州通臂、八极拳、形意拳等以直劲为主的流派;纯阴架通过“王宗岳”等载体逐渐衍生出八卦掌、永年太极拳等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阴阳架演变出刚柔相济的焦作无极通背、以灵动见长的白猿通臂、内功螳螂拳、内功猴拳和善于螺旋空化的川渝缠闭通背等,焦作无极通背百年后又衍生出陈氏太极拳雏形,并深刻影响其他各系太极拳。至今峨眉缠闭系列武术演练中缠头裹脑、勾手换头、进步蹲身等动作神态,都不时反映出峨眉山机灵猿猴的稚趣身影。
  司徒玄空是有史以来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他编创的峨眉通背拳,在民间长期辗转流传中不断发展。除拳术传到北方衍生出的各大拳种外,在西南川渝地区还有通背掌、无极掌、通背功、白猿剑、峨眉通背缠拳、通臂棍、五行棍、化门拳、一指箭、峨眉十二桩、缠闭内功、火龙掌、二指剑、峨眉枪、巴子拳、无极刀、峨眉刺、道长拂尘、天罡太极等功法。


IP属地:重庆1楼2017-12-22 09:54回复
    题峨眉武术
    遥闻峨眉武术功,源起通臂司徒翁。
    山静云深妙相处,佛道动静皆相融。
    临济气功十二桩,火龙拳迷张三丰。
    以小取胜似小架,点穴飞剌把喉封。
    僧门徒手长三步,浪子燕青一阵风。
    子午剑转如闪电,夜行刀劈骠悍猛。
    千年沧桑树一帜,一诗岂能话尽穷。
    内外兼修刚柔济,短小绵软巧苍穹。
      注释:
      峨眉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发源于峨眉,普及于巴蜀。吸道佛之源,仿猿猴之灵,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独树一帜于世。与少林、武当并称为中华武术的三大流派。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司徒玄空创"通臂拳"为标志。
      临济气功十二桩: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创编“峨眉临济气功”。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研究考证:白云禅师早年为道士,后皈依佛门。他不仅精通道家的阴阳虚实、养生等,也知晓佛家武技,加之,他又懂医学,所以,创建一套动静相融的功法,共分12节,后人称为“峨眉十二桩功”。
      火龙拳:陈抟号“扶遥子”,是逍遥派的创始人。他传承黄林派,并传弟子“火龙子”,后“火龙子”创“火龙拳”,原名“九龙困匡拳”,该拳是峨眉派镇派之拳。相传,武当拳的祖师张三丰曾到峨眉山修道,与道士们一起习武练功、交流技艺数十年。在此期间,曾向“火龙子”学火龙拳。
      小架:是相对外家拳的拳架。峨眉拳术在拳架上讲究“以巧取胜”的“小架”,而不是“大开大合”的“大架”。
      点穴:天罡点穴:六大专修功之一
      飞剌:指“峨眉刺”。“峨眉刺”似女人的头簪子,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刺杀武器。
      僧门徒手:僧门派是由少林高僧云昙所创,是典型的外家拳,吸收了道家的养生功和民间拳技而形成的拳派。
      浪子燕青: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眉山大坪寺僧创编。
      子午剑:清末,仙峰寺神灯长老和紫芝洞清虚道长,苦心创编“峨眉子午门武术”,以其多在每天的子、午二时练习而命名。
      夜行刀:夜行刀以轻柔活变为其艺风,动作柔中寓刚,缓中有快,高低结合,突出在夜间通过观、听、摸、杀,使进攻刀法凌历,防卫密不透风,故夜行刀颇具四川地方拳械风味。
      短小绵软巧:是概括峨眉通背缠拳的特点。峨眉缠闭门缠丝拳是内功与拳法相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公元1507—1560年)曾来峨眉,与武学高深的道人深度交流中,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形象地描述了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因其行拳风格劲势浑圆整齐、刚柔阴阳相间、虚实收放突兀、螺旋缠绕连绵,兼之“乃是深山白猿授”的历史源革,功家亦称之为通背缠拳。通背缠拳是内功与拳法相结合,唐顺之先生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佳句言其大要。练功时要求“天应星,地应潮;顶天立地,哼哈弹抖。顶则虚灵上拔之飘逸,沉则松肩接地之凝重;前后相拔则得力贯通身之道,遂成浑圆整劲。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观之掌不离腮,肘不离怀,紧骤机灵,圆转多变。注重似柔非柔之“绵”,似刚非刚之“脆”,达到“绵劲”和“脆劲”。手法上少直击而注重培养前臂胳膊粘黏绵随的螺旋横劲(裹铁力);腿法较少强调步法灵活,每以“缠丝无步被人跌”警戒弟子;用法上多“以巧取胜”的“小架”,提倡引进落空,避“实”击“虚”,后发先至。


    2楼2018-01-02 19:51
    回复
      友情分享:
      从《峨眉道人拳歌》看峨眉缠闭门功夫
      《峨嵋道人拳歌》
      明*唐顺之(1507-1560)
      浮屠善幻多技能, 少林拳法世罕有。
      道人更自出新奇, 乃是深山白猿授。
      是日茅堂秋气髙, 霜薄风微静枯柳。
      忽然竖发一顿足, 崖石迸裂惊砂走。
      去来星女掷灵梭, 夭矫天魔翻翠袖。
      舑舕含沙鬼戏人, 髬髰磨牙贙捕兽。
      形人自诧我无形, 或将跟絓示之肘。
      险中呈巧众尽惊, 拙里藏机人莫究。
      汉京寻橦未趫捷, 海国眩人空抖擞。
      翻身直指日车停, 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 一撒通身皆是手。
      犹言技痒试贾勇, 低蹲更作狮子吼。
      兴阑顾影却自惜, 肯使天机俱泄漏?
      余奇未竟已收场, 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 跳上蒲团如木偶。
        《峨眉道人拳歌》乃明代拳术大家唐顺之先生所作,记载了一个峨嵋道人拳术表演缠闭门功夫之始终。武学史册《纪效新书》详细记录了唐顺之向戚继光、俞大猷等当世豪杰传授枪棒技击之事,可见唐公之识见功夫及武学见地必有独到之妙。该诗以神来之笔,生动地刻画了峨嵋道人从起势到收势的演练全过程。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垫等方方面面给予了形象的描述,为我们后人认识、理解当时的传统拳术技击技术、功夫内容,提供了真实的练、用之依据。唐顺之先生当年观拳以法成文,而今以文观法,帮助我们回看历史。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峨眉通背拳及其后百十年陈王庭(1600-1680)晚年“始创”炮捶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古老的通臂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现今流传在川渝本土的缠闭门(或化门)缠丝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峨眉通背缠拳。直到今天,这两句经典妙语一直是技击太极拳“撒放秘诀”的核心内容。有人曾说,峨眉缠丝拳是从太极拳衍生出来的,因而尊太极为缠丝艺母拳,实为谬传。由峨眉道人传到焦作一带的无极通背缠拳经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拳,并直接影响现代武术格局。如今以形为主的通臂拳中,虽然还有“猿猴出洞”、“猢狲撩阴”、“醉猿探臂”、“白猿献果”等动作,但已逐渐舍去猿猴特征造拳,发力时“浑圆”、“通背”、“顺肩”、“甩臂”,于闪、展、腾、挪、拍、起伏转折中,表现胸背吞吐、缩颈夹腋、甩膀抖腕、双臂交换云舞、丁步蹲身、勾手、拧腰切胯等特点的动作逐渐变少,所以它跟猴拳既有血缘脉络也有明显的差异。?
        唐顺之从诗中“百折连腰尽无骨”和“鼻息无声神气守”的描述中告诉我们:外形要柔弱无骨是功夫;内气要神回身中气自固是功夫。只有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合一为一神所用,才能具备“一撒通身皆是手”的攻防运用效果,此乃上乘功夫。
        唐顺之在这首歌诀中提出了外形、内气、神明三项内容及三合一而用的主从关系和效果。其中“百折连腰尽无骨”是言说外形功夫;“鼻息无声神气守”是论内气、神明的功夫;“一撒浑身皆是手”讲述的是神明、内气、外形、三者合一而至用的功夫。此三句话乃观看拳歌的着眼用心之处。
        “百折连腰尽无骨”形象地描述了自身外形柔弱无骨之功夫。此正是《越女论剑道》中所说:“开门闭户,阴衰阳兴”之阴衰的宗旨及其艺境。《杨谱·太极下乘武事解》说:“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从上述三个时期所论外形的功夫实质来看,是一脉相承的,柔弱无骨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外形体功夫的正道,毋庸置疑,而这一思想、宗旨的来源,基本上说有三处:一是兵法学说中的“兵形如水,兵无常形”;一是老子《道德经》中“骨弱筋柔则握固”、“柔者道之用”;一是《易经》中“坤卦,坤者地也,静而厚载,阴柔之质,顺随之德”。
        由此而知,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外功法、内功法、内外合练之功法,皆为了外形体达到柔弱无骨。这样就可将抻筋拔骨的各种练习方法摆正位置,充分利用各种抻筋拔骨法,按序而修,不断提高自己柔弱无骨的功夫境界;及至柔弱无骨,便可善变无形又无穷了。
        “鼻息无声神气守”形象地描述了自身内气和神明的修炼功法及内容,正是《越女论剑道》中“开门闭户,阴衰阳兴”的阳兴之宗旨及其艺境。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身虽动,心贵静,气欲敛,神贵舒。”其中“气欲敛”乃言说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的内气。而此气,非口鼻呼吸之气,是气沉丹田德润身之德,是修炼而成之内气。初期之内气聚积在少腹丹田中,是名“混元一气”,少腹充实圆满之内景象正是此内气初成之候。这时,表现内呼吸功能之腹部体表的横纹已降至耻骨处,功夫艺境为“桶子劲”;此时口鼻呼吸已归根丹田,而神气合一,故攻防动静变化必然神清气静,不会出现口鼻呼吸气喘之声,以及憋气现象。因为神与内气相守而不散。再加深练习,以足踝处之升降的内气吸提呼放而用,则为全体透空的太极虚灵妙境,乃达真人艺境,自能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由此分析可知,内气的生成乃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劲功夫,内劲最终在体内独立存在而不改,是自身内实实在在的功夫。此内气修炼方法及其功能的主导思想的来源,基本上也有三处:一是中医学说的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则真气生;一是老子《道德经》中“虚胸实少腹,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君子在腹不在目;涤除玄鉴,能无尘乎?”一是《易经》学说:“乾,阳物也,健运不息,纯粹之精,阴刚之性,万物之资始。”而其具体练法,则直接源于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之诸法中。
        拳家的气沉丹田德润身之气乃心气;之德乃气沉丹田练精化气之气,此物质经不断修炼,则不断积累。故此可知,心气沉丹田,乃能练精化气;再练此气,可练气生神;神明灵动,复人身中,是名练神还虚,即神还虚空之体内,则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先知于人、先机于人的艺境。此乃“含精者,饱含真永之精以练己;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的全部过程。古有“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今有“十年练拳,十年养气”,皆可证实内气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自身内在的功夫,币神明的艺境是通过系列的方法修炼出来的。
        由此论述可知,一切内功修炼方法,皆为内气在身内的生成、运行,其独立而不改。内气可以启动、激活神之灵明,使自身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先知、先机之功能。这样就可以将气沉丹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等各种内功修为方法摆正位置了。清楚了这些,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内外功法来不断修炼、提高自己运用内气的能力。这有利于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合一用于攻防之中,此即内清虚外脱换的基础定矣!而神明亦是在此修炼过程中完成的。
        此外形、内气、神明的三合一而致用,即《越女论剑道》中所说:“布形候气,与神俱往”之论;也是《神运经》中所说:“击敌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之说;又是今人所论:“攻防较技,形体从地,具占地位以得地利为用;内劲从天,具占时机以得天时为用;神明从人,占人和以内劲、形体合一为用”,而得“一”之拳势。故此,可知此拳势之“一”,已非外形、内劲、神明原来之面目,而又不失三者原来之性体,即拳道之中枢的内容。内气修炼的中枢作用,外可致抻筋拔骨的外脱换功夫成;内可致神用之灵明的功夫成。“鼻息无声神气守”一语之精妙奥义,代表了内功修炼的成果。
        “一撒通身皆是手”此乃神明、内劲、外形三合一之拳法所具有的威力。“通身皆是手”乃是“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最早之论述。少林拳有“八锋不挠,随颠随狂”之论,拳法自得精妙,而此“一撒通身皆是手”的说法,较之更为精妙得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拳学由“八锋不挠,随颠随狂”到“一撒通身皆是手”,再到“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这样一个发展、完善的进化过程。具此艺境,一可当百,百可当万!
        然歌诀中其具体战胜对手的威力,并不十分清楚。虽有崖石进裂惊沙走、缩首斜占针眼透的描写,似仍不确切,读后仍然使人有扑朔迷离之感,对峨嵋道人的拳法威力不能完全晓得。故有必要列举数条前人之论述,来解透其精义。
        《点气论》说:“着人肌肤,坚刚莫敌者,形也;而深入骨髓,截营断卫者,则在乎气。”此乃外形、内劲各自所具备的胜人之功能。
        《六合十要序》中十曰内劲:“内劲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难以言传,然有其理也可参也。惟颤劲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此乃直接论述了内劲能够胜人之威力。内劲者,内气、中气也。
        《少林拳经》曰:“伸缩者,如龙之灵变,用力不见力而山莫能阻;似虎快利,出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此乃神明、内劲、外形,三合一之拳势的威力说。
        《神运经》曰:“击敌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以形击形,身到后而乃胜;以气击气,手方动而可畏;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攻则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深浅。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受神攻,神伤而索于胆。”从古至今,能将神明、内气、外形攻人之威力论述清楚而又具体者,莫有过之此沦者。
        这样,我们再来理解、认识“一撒通身皆是手”的具体威力,就有用形、用气、用神之妙法在其中,亦有三者合用之威力自存其中了。然而须要知道,虽有用形、用气、用神的分别之论,在具体运用中,又是三者相互而为用的:用形击形,必借内劲、神明之威力;用气击气,必依神明而借形;用神击神,必假形借气方可见功。由此而知,“一撒通身皆是手”的说法,已含上述内容在其中。故此不能孤立对待,只是侧重不同而已。
        通过对唐顺之《峨嵋道人拳歌》一文的细读拆解阐释,看到了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自身内在功夫内容:外形的柔弱无骨功夫;内劲的健运不息功夫,神而明之的灵动之功夫。三者合一而具备的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先知于人、先机于人之功夫,动手较技顺随为法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之功夫,才是传统拳术攻防的真实功夫。
        我们从“一撒通身皆是手”一句,感觉到唐顺之能看出峨嵋道人练拳的撒放式皆是手法,证明峨嵋道人练的是实战拳法;亦证明唐顺之是个精通拳术攻防之道的里手行家。这从唐顺之《拳论》中也可以知道,文中说,手技要精,欲多,欲熟,欲騪、欲狠,欲精,精此五者,方可与人较技。
        通过对歌诀的阐释,可知外形柔弱无骨、内劲健运不息、神明灵动,三者合一,具备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先知、先机之功夫,才能有“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艺境;还要学会如何观看别人演练拳术功夫,这乃是“法眼”功夫。拳术的演练,要有神韵、意境,才能将各种攻防技法打得有情有景,其形态变化往来,外行看了觉得美,内行看了入门道。
        笔者有位师侄名时华,家学缠丝拳艺三十余年,技艺出众。年前从一名师学养生太极拳数日,行该太极拳时劲势整齐浑圆,过该名师者多。这不由令人想起福全公之习太极,聆郝师论道半日已能胜之。由此可知,功夫上了身,怎做怎有,既能知己,又能知人,是为得了真功夫。
      ( 转自百度:“缠丝拳会馆”吧 )


      4楼2018-03-13 13:55
      回复
          文以载道,武以振魂!
          儒家不羸弱,夫子精六艺!
          时尚早晚节假日健身兼职!
          峨眉通背内功缠丝拳会馆(全国连锁)
          http://www.wushu520.com/Venue/Detail/62369
          促进全民健康,共建全民小康!
          巴渝武术文化品牌缠丝拳在行动!
          缠丝拳会馆是全球连锁武术健身俱乐部,理论上各地都有。
          目前尚属早期,有些省市的机构还有待于你我共同组建。
          有心学习的人士可以到重庆市荣昌区缠丝拳会馆总部学习。
          如要上班或学习时间不方便,可以先通过网络教材学习,基本掌握后到总部短期面授集训考取相应资质,然后回到各地开设连锁会馆。
          (标准教材可网络搜索“峨眉系列武术段位制教材”找到)


        5楼2018-03-27 08:34
        回复
          峨眉通背缠拳标准教材可网络搜索“峨眉系列武术段位制教材”找到。
          网络视频搜索“峨眉通背缠拳”、“初级缠丝拳”或“六十四式”可以找到参考视频。
          缠丝拳修炼风格:
            阴阳架指演练过程中刚柔相济攻守互用(五刚五柔、四刚六柔、四柔六刚、三刚七柔、三柔七刚、二刚八柔或二柔八刚)的技击风格。
            纯阴架也叫九阴架,风格九阴而一阳,主张从极柔软中求极坚刚,老成练达之人多好之,亦称斯文之道。
            纯阳架也叫九阳架,风格九阳而一阴,多先手出击,刚猛肃杀,少壮图强之士多好之。
            道家太极之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兴替,无过之亦无不及,乃成章法。
          纯阳架要求1分20秒至1分50秒之间完成,劲势整齐恢宏霸气。
            阴阳架在2分30秒至3分30秒之间完成,刚柔相济,收放有序。(竞赛时3分钟内完成)
            纯阴架可在3分30秒至6分30秒之间完成,虚灵轻柔,神意內敛,劲势缠绵,趣兴悠游。
            (竞赛时限时4分钟内完成)
          武不能代表术,力大胜力小是武,力小胜力大是术。
          术不能代表道,道是最高的境界,以无力胜有力,以无为制有为。


          6楼2018-04-14 09:30
          回复
              武术专业可考大学啦!
              武术将成为升学绿色通道……
              近日消息,教育部列出七项重点扶持体育项目同时也是大校园教育运动项目,武术被排入其中,并位列的二位。而被称为“国球”的乒乓球却被排除出局。
              七大重点扶持项目分别为:足球、武术、田径、游泳、篮球、排球和体操。从这七项运动项目中我们发现,能够入围的都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关注度较高的运动,而武术的入围也正说明了我们对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视。
              3月12日下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两会”专题报道“部长通道”栏目里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时说:“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爱因斯坦那类研究型理论尖端人物,也要培养爱迪生那类实践革新人才,更要培养鲁班这类工匠型劳动者。” 并表示,传统体育活动武术、健身气功等是我们构建“全民健康,全民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媒介,应该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序融入。
              武术本科线今年260分;死读书要考500多分!习武的孩子们只要坚持,你们的汗水、血水不会白流;读书、习武两不误,学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培养气质、还可以轻松上大学;何乐而不为呢?坚持下去你们的路会更好···
            武术将成为升学绿色通道……
              传统武术源远流长,目前武术已经进入考场,作为单项加分项目,二级运动员以上可是体院、师范等大学的抢手人才呢!你还犹豫什么赶快加入附近的武术训练基地吧!圆孩子大学梦!
              举办武术体育专业的招生院校有:北体大、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晋中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集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菏泽学院、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吉首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49所。
              读书,是出路!
              练武,也是出路……


            7楼2018-04-30 17:07
            回复
              峨眉通背缠拳首层功夫——练步
                功家常说:“短打无路被人欺,缠丝无步被人跌”,足见练步功夫在峨眉缠闭门之重要。缠门练步功夫有內练和外练之分。
                峨眉通背缠闭门外练步下功夫有练步拳技法,招式朴实,身灵步活,形态优美,风格新颖。缠丝拳艺练步法分:定身定步、随身随步、轻身轻步、舍身舍步四个层次。定身定步 :练步初级阶段练定式,步法招法严格按规定练习;起脚划弧进,落步紧拧身。随身随步 :熟练后渐入佳境,熟能生巧,能随身随势灵活变化;进先动前脚,退先动后脚。轻身轻步 :沉劲入地意劲应潮为练法;至沉至重之法终将化为至轻至巧之道以期灵动致用。舍身舍步 :内家拳为道家“无中生有”法门,功臻化境,乃还于虚以生万法,方为大家。
                峨眉通背缠拳既为内家功夫,自然更加注重步法的内功修炼。要求弟子通过“起步不过寸,落地自无声。千斤应地潮,泛起随步撑”的内功行步诀时时勤修,养成平时行走时自觉练步的一种修炼方法,要求丹田抱满、劲势整齐、虎背熊腰、沉劲应潮,缓步凝劲趟泥而行。即保持长臂猿、大猩猩或直立狗熊走路含胸、拔背、肩撑、肘横、虚腋、圆裆、收臀的模样,即背后以命门为中心领起督脉约向后顶起撑圆,并如“米”字形向四正四奇八个方向分张开(上方从命门起沿督脉向上经大椎、玉枕、百汇向天上领起冲出与星星彩云相连,是为“天应星”;下方从命门起沿督脉下段经尾闾向前勾起至会阴,分开汇合两腿诸经络下沉涌泉直至与地下深处相连,是为“地应潮”;从命门上下延伸通联整个背部督脉并向两侧带脉方向横劲撑开前裹蓄积整体劲力不懈,是为左右向;“米”字的斜向四点即指以整个背部力为大本营,劲力沿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斜向经四肢伸展撑开混元一体)。
                在保持上述混元整劲的情况下缓步向前行走,步履似轻柔亦似凝重。唯两手手指张开如各扣抓摁住一氢气球状,即诗中言空手却各抓拿了一把锄头之意;行走时开胯圆裆如骑在牛背上一般;双脚开立势如一座桥,领着整个人向前行走于齐胫(泥浆)、齐膝、齐腰甚至齐胸深的泥水池中,要有水不流动而整个人体桩架荡着泥水的阻力前行之效。内家拳明家曰:“行拳当如空气中游泳”,即此之意,会心人细细品玩之。 诀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练步有成,脚下灵活而有根劲,始可以练单操、组合招式以及套路。
                (转自百度 “峨眉缠闭门”吧)


              11楼2021-07-17 14: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