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要不要读经?
修学佛法,从经典中理解佛法真义,可说是指路明灯。对经典的书写、披读、讽诵等,几乎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六祖惠能的看法为何呢?
惠能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真正起般若观照是“不假文字”,重点在识心见性,去除执心,就能开悟成佛。但惠能本身经验是:听《金刚经》而开悟,经典正是启发觉悟的契机。
所以,惠能不要求大众专诵某经,虽然他非常赞叹《金刚经》,但强调心悟,就是读经,也应该是“心转经文”而不被经文所转。最有名的教导是“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的开示。
弟子法达问︰“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惠能答︰“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汝。”
有趣的是,法达领旨后,“亦不辍诵持”。惠能并非绝对反对排斥经教,这是当时流行的“得意忘言”老庄思想,以及佛教的“依义不依语”的具体发挥。惠能强调不立文字,直契心性,重点是在破一切执着,读与不读,应是任心自然,念念无着,即为解脱。
修学佛法,从经典中理解佛法真义,可说是指路明灯。对经典的书写、披读、讽诵等,几乎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六祖惠能的看法为何呢?
惠能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真正起般若观照是“不假文字”,重点在识心见性,去除执心,就能开悟成佛。但惠能本身经验是:听《金刚经》而开悟,经典正是启发觉悟的契机。
所以,惠能不要求大众专诵某经,虽然他非常赞叹《金刚经》,但强调心悟,就是读经,也应该是“心转经文”而不被经文所转。最有名的教导是“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的开示。
弟子法达问︰“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惠能答︰“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汝。”
有趣的是,法达领旨后,“亦不辍诵持”。惠能并非绝对反对排斥经教,这是当时流行的“得意忘言”老庄思想,以及佛教的“依义不依语”的具体发挥。惠能强调不立文字,直契心性,重点是在破一切执着,读与不读,应是任心自然,念念无着,即为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