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吧 关注:474,848贴子:737,446

修佛要不要读经?修学佛法,从经典中理解佛法真义,可说是指路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佛要不要读经?
修学佛法,从经典中理解佛法真义,可说是指路明灯。对经典的书写、披读、讽诵等,几乎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六祖惠能的看法为何呢?
惠能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真正起般若观照是“不假文字”,重点在识心见性,去除执心,就能开悟成佛。但惠能本身经验是:听《金刚经》而开悟,经典正是启发觉悟的契机。
所以,惠能不要求大众专诵某经,虽然他非常赞叹《金刚经》,但强调心悟,就是读经,也应该是“心转经文”而不被经文所转。最有名的教导是“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的开示。
弟子法达问︰“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
惠能答︰“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汝。”
有趣的是,法达领旨后,“亦不辍诵持”。惠能并非绝对反对排斥经教,这是当时流行的“得意忘言”老庄思想,以及佛教的“依义不依语”的具体发挥。惠能强调不立文字,直契心性,重点是在破一切执着,读与不读,应是任心自然,念念无着,即为解脱。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2-16 10:52回复
    理则顿悟,事在渐修,是否如此?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2-16 10:56
    收起回复
      要不要找老师?
      惠能对于经教的启迪并不排斥,他更重视大善知识的指点。他说: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知。愿闻先圣教旨,各须净心。闻了愿自除迷,……菩提般若之知,是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需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
      五祖护送惠能渡江时,师生之间有段对话,五祖说︰“合是吾渡汝。”
      惠能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迷时师度”,尽管人人都有菩提般若之知,但并非人人都能自悟,此时,还靠大善知识示道见性,来帮助自己。这是藉师,但还是要自悟。善知识的帮助是辅助作用,不能替代各人的自悟自度。惠能说:
      不能自悟,须得善知识示道见性;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若自心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即有教授,救不可得。
      强调自性自度却不废言教师传,这是惠能的教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2-16 10:58
      回复
        修行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是否要出家修行,惠能基本看法也是不执着形式,重在自净其心,自性觉悟。他说: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
        出家修行的形式传入中国,成了佛教与中国文化冲突的争论点。惠能认为就修行而言,出家在家的形式是次要,重点是正确的修行。这又是惠能对离二边的充分表现,无论在寺与在家,并无二致,关键在心不能有所执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2-16 11:04
        回复
          坐禅,坐不坐?
          禅宗以禅命宗,但对于坐禅的看法,却很不同。自达摩来华传禅,就以“随缘而行”为其特色,但也没有完全排斥坐禅等传统的禅修方式。东土五祖对于禅修还是相当重视。至惠能,提出了将禅修融入日常的行住坐卧之中,而有了新的解释: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
          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
          惠能认为只要于境界上不起念,自性自定,就是禅定。如果执着于坐禅,追求入定,那就是障自本性,与道违背了,是障道因缘。
          惠能也多次驳斥神秀“教人坐,看心看净,不动不起。”当神秀弟子提到神秀常教人“住心观净,长坐不卧”时,惠能说“住心观净,是病非禅,常坐拘身,于理何益?”并作偈一首:“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因此,惠能对坐禅的想法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道由心悟,岂在坐也。”悟在于自心不起妄念执着,而不在于坐卧的形式,若于行住坐卧之中,能念念无着,那就等于时时入定,如此便将禅定与日常生活完全融合为一。所以,禅定是定而不定,不定而定的。
          坐禅与不坐禅实际上是无二无别,不拘于坐,而是对两者都不起执着之心,关键在心,不在坐。但是也不能说成惠能反对坐禅。《坛经》里有弟子问说:“和尚坐禅,见亦不见。”显然惠能本人也未绝对排斥坐禅。惠能后代传人中坐禅者不乏其人,如慧寂就曾自言:平时“只管睏来阖眼,健即坐禅。”黄檗法嗣楚南禅师是“常寂然处定,或逾月,或浃旬。”
          因此,惠能南宗不以坐禅为特色,不反对坐禅,而是反对执着于坐禅。因此,惠能的禅修观是不取不舍,无执无着,将禅修融入日常生活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2-16 11:10
          收起回复
            持戒怎么持?
            六祖大师要大家持“无相戒”。这是什么?惠能曾在大梵寺为僧俗授“无相戒”。无相戒强调戒以心为本,是建立在惠能提出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理念基础上,这与传统戒法有很大的区别。惠能的无相戒还将传统的四弘誓愿、忏悔、三皈依融为一体,并在授戒时强调依持本心,只要当下念念无着,自心起般若观照就是持戒,众生皆有佛性,皆可自修成佛。
            惠能从根本屏弃了种种着相的修心与持戒,认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要人在日常生活中,念念自净其心,破除外在执着而贯彻“即心即佛”的原则,这恰恰是本门祖师要求的不捉文字的修法相符。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2-16 11:19
            收起回复
              菩萨所居之处,真乃清净。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2-22 16:21
              回复
                记住金刚经的几句偈语,平常多观照,对境练心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12-23 16:40
                回复
                  妖娆终南甚景仰,言说名山心向往,惑魅多少痴儿女,众生云集作道场,修持数年求真果,你我皆是王重阳,
                  玛瑙且作顽石卖,壁中安柱一黄粱。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2-23 18:01
                  回复
                    精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2-27 13:21
                    回复
                      无所住而生其心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2-19 01:20
                      回复
                        OK👌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2-19 01:44
                        回复
                          阿弥陀佛🙏🙏🙏心清净,无执着,无分别即刻是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8-02-19 13:36
                          回复
                            那个密密麻麻的房子的图就是我住的地方。在网上看到还是很亲切。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8-02-28 2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