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质的红色水江
寒冬的上午,冷风嗖嗖,气温还在下降,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袁州区水江镇,在镇政府门前,看见忙碌施工员正在为新建的“梓华广场”铺地砖赶工期。
别样红色记忆广场造型,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由地好奇心向政府干部打听,他们很是热心地娓娓道来原故,身为水江人而自豪的壮言打动我。
在广场逗留时间,见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和我打招呼,瞬间,我才反应过来,他不是别人,正是水江镇的党委书记袁宝贵,我们曾经在湛郎街道相识,他是街道书记,而我是湛郎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 我这个人一向很少和领导亲密接触。
不曾想,我调离湛郎所好几年了,今天,在这个即将完工的红色广场工地,袁书记还能先认出我这位老民警,心里感到特别温暖,还记得我们这些基层民警。
站在广场中央,袁书记很平易近人地聊起了过去的一些往事,以及水江今后的发展趋势,让我很受鼓舞。
回来这些天里,红色水江印象一直在脑海里闪烁,还是拿起笔来写写我对水江的感受,从新认识水江,走进红色乡村,领略现代水江人民的安康生活。
水江,听起这个名字来,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大江、河流经过栖息的地方,渔夫撒网起鱼的景象,有点鱼米之乡的味道。
然而,恰恰相反,只有高山峻岭,溪水蜿蜒,山风呼啸,鸡鸣犬叫,打破这宁静的清晨,村妇起床做饭,男人外出劳作。
今天,刘老汉背起背篓,扛起锄头进山挖冬笋,而李家进菜园子要把最后留在地里的红薯、生姜挖回家储存,张家的媳妇忙着送孩子上学,各家就这样开始一天忙碌起来。
进入水江地界,沿着山水线公路,一条两车道山路顺着山脉地势,弯弯曲曲、起伏不平,在峡谷两侧山路中穿贯村民依山而建的村庄,到处可见炊烟袅袅、绿山清水、小桥流水人家,好一幅新农村田园风光的景色。
水江镇位于宜春市,距市区60公里,地处袁州区西北部一个边区乡镇,毗邻有萍乡市东源、鸡冠山、桐木等乡镇,西距319国道10公里,距上粟县只有15公里,南距萍乡市23公里。
这里四面环山,耕地面积1万多亩,其中:水田9千余亩,山地面积75万多亩,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煤含量最大,现正在开采的矿山有神山坑煤矿。
目前,现水江有10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8个中小学校,总人口2万多人,近6千余户。
水江村民居住在群山环抱之中,很多地方都有天然旅游景点,红色遗址,到处都是山泉涌流,水清澈透明,无污染可直接饮用,宜人宜畜宜灌溉,而且矿物质丰富。
水江不仅有“武术之乡”之美名,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有完好的古朴毛泽东故居,闻名长征时期飞夺沪定桥战斗七十二勇土之一刘梓华就是水江人。
自古至今,水江村民淳朴厚道,曾经受到过毛泽东等老一辈闹革命的进步思想熏陶,至今民风正派,自食其力,靠种植水稻、养殖,办企业等以及外出务工改变山区农民的生活。水江人民靠自己双手,辛勤耕耘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水江还是一个人底蕴辈出的地方,水江人彭发生写出了一本《山道弯弯》书籍,生动地描述了水江情感。小洞村党支部会编了一本《峥嵘岁月》书籍,叙述了发生在小洞村的大小红色故事。随后,水江镇党委编写出了一本《红色记忆》书籍,讲述了水江苏区革命斗争史等,很受鼓舞,激励水江人民奋发进取,面向末来,凝聚力量,水江人象往常爬山行走在山坡一样,脚板功力踏实稳步朝着奔小康大道正在前进。
红薯生姜、毛豆茶叶、药材百合等都是水江的盛产农作物,林产以杉木松木、毛竹茶油等为主,还有养殖业发达,以牛羊、猪鸡等野生珍禽为主,以及有机绿色蔬菜等。在水江许多村民人家,用柴火灶烧出独特风味的狗肉菜肴,喝杯乡村自酿的红薯酒,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给我感触最深的不得不提到水江派出所,我很敬重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民警,特别是地处边陲的派出所,往年边界纠纷时有发生,涉及两地公安协作好也是一门艺术。他们啥小家顾大家,常年在山区忙碌,有事十天半个月不能回家团圆一次,为水江人民安居乐业,默默无私奉献。
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民警更是坚守在所里值班备勤,同水江人民一起迎接新年第一轮阳光,盼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些,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这种体验,真的是不容易,让我很受感动。
很多人没去过水江,更不知道派出所的位置何处,我感觉水江镇所处位置疑似一个英文字母“f”型,水江派出所的位置就在“f”的顶端,在你的心里多少会留点印象吧!
水江派出所现有民警4人,辅警6人,勤杂人员2名。所长李毓是一名空军军转干部,先后在下浦、洪塘等派出所工作,荣立过三等功、宜春市“十佳亲民警察”称号。教导员邹卿于2009年江西警察学院毕业参加国考,被公安部十四局录取,工作两年后因考虑在江西宜春市公安工作的妻子分居两地,双方都无法正常调动到一起工作的情况下,邹卿选择了放弃在十四局的良好工作环境,重新参加江西省招录考试,有幸考入到宜春市袁州公安局,先后在袁州公安分局禁毒大队,中心城区灵泉派出所励练多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近年来,水江镇辖区治安稳定,没有发生过大的刑事案件和恶性事情,唯有“六合彩”使有些村民上当受骗,至今,在派出所民警经常以案施教,宣讲相关法律,许多上当受骗村民比往年逐渐减少,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前任第六位所长邹爱华身有感触,扎根边陲水江派出所一干就是8个年头,两鬓白发浓缩警民鱼水情,虽然调离水江一年多,许多干部群众和他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经常念道。
该所成立于1995年11月,原址在镇西面一条老街坊处,于2010年选址新建派出所,占地面积1000平方余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余米,一栋坐北朝南四层单边走廊结构办公楼。
东面是一排警官食堂、餐厅、停车库外,围墙之隔便是大片丘林茶山,每当开花季节,四益花香飘进院内,香味扑鼻,不用走出院内就可以赏花悦目。
在所的西面,是条环形公路仅靠所大门而过,公路对面空旷的田野和村户人家,高低起伏、错落有层,自然形成多块水稻梯田,每年春耕、栽禾、稻熟等不同时期,这片田园风光很有观赏趣味。
举目遥望远处山峰,山脉连绵、绿山峻岭、叠峦起伏,山脉那边便是毗邻的桐木乡镇,又是另一番乡村景象。
最让人特别引人注目的距派出所直经200米左右的山岗上,巍巍矗立的水江烈士陵园中那块纪念碑,为了新中国诞生,有432多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铮铮铁骨的红军战士永垂不朽!每年的清明节,派出所全体民警和辅警,随着水江镇干部、群众一同来到烈士纪念墓碑前献花、敬礼、默哀来追思英灵, 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鼓舞大家兢兢业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随着警务工作的发展便民需要,袁州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蔡宜萍,先后多次深入水江最边陲的派出所走访、视察警务工作,与当地镇政府袁宝贵党委书记商议派出所的发展建设,更好地为当地持续稳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共同关心驻所民警工作和生活情况,让民警更安心边陲派出所工作,做好山区村民服务,无不牵挂各级领导的心思。
今年,在水江派出所院内靠公路一侧,投资一百多万元新建起了一层160多平方米的接处警室、户政办证大厅,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宽趟明亮的便民服务窗口,给村民带来了很大便利,再也不需进派出所院内就可以直接进入大厅办理身份证、户口等相关业务,给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通道和平台。
同时,还对原有的派出所办公楼也进行了完善装修,室内和外墙焕然一新,所院内还扩宽了平面,接装了路灯,与镇主要街道、公路两边的路灯共享,一改过去派出所只有借室内余光照明漆黑的黑夜现状。现在,不仅派出所院内外的灯亮了,民警在黑夜孤独时候的心中那一盏灯也被点亮。
水江地处湘赣边界,是老苏区革命根据地,尤其是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出发,从慈化余坊、圳口、小洞、沧溪到达水江,当年毛泽东就住在水江的快荣村,至今居住遗址保护完好。
此后,还有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和孔荷宠领导的红十六军等中央红军在水江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水江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参军,不怕流血牺牲,跟着部队上井冈山,经历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少数人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要时常不忘倒在革命征途中烈士们,英烈永垂不朽。
沧海桑田,峥嵘岁月,为弘扬红色文化激励和鼓舞后人,现水江镇政府正在修善红色遗址,新建“梓华广场”正在接近扫尾工程,打造一条红色乡村旅游景点通道,让更多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水江、了解乡村风土民情,让红色教育代代相传。
我们沿着水江红色苏区星光小道,去追寻党的足迹,瞻仰红色革命圣地遗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年代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吃红色农家饭,接受红色乡村教育,宣讲“十九大”会议精神进村户,为贫困户献片爱心,让老苏区人民感觉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的温暖再现。




寒冬的上午,冷风嗖嗖,气温还在下降,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袁州区水江镇,在镇政府门前,看见忙碌施工员正在为新建的“梓华广场”铺地砖赶工期。
别样红色记忆广场造型,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由地好奇心向政府干部打听,他们很是热心地娓娓道来原故,身为水江人而自豪的壮言打动我。
在广场逗留时间,见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和我打招呼,瞬间,我才反应过来,他不是别人,正是水江镇的党委书记袁宝贵,我们曾经在湛郎街道相识,他是街道书记,而我是湛郎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 我这个人一向很少和领导亲密接触。
不曾想,我调离湛郎所好几年了,今天,在这个即将完工的红色广场工地,袁书记还能先认出我这位老民警,心里感到特别温暖,还记得我们这些基层民警。
站在广场中央,袁书记很平易近人地聊起了过去的一些往事,以及水江今后的发展趋势,让我很受鼓舞。
回来这些天里,红色水江印象一直在脑海里闪烁,还是拿起笔来写写我对水江的感受,从新认识水江,走进红色乡村,领略现代水江人民的安康生活。
水江,听起这个名字来,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大江、河流经过栖息的地方,渔夫撒网起鱼的景象,有点鱼米之乡的味道。
然而,恰恰相反,只有高山峻岭,溪水蜿蜒,山风呼啸,鸡鸣犬叫,打破这宁静的清晨,村妇起床做饭,男人外出劳作。
今天,刘老汉背起背篓,扛起锄头进山挖冬笋,而李家进菜园子要把最后留在地里的红薯、生姜挖回家储存,张家的媳妇忙着送孩子上学,各家就这样开始一天忙碌起来。
进入水江地界,沿着山水线公路,一条两车道山路顺着山脉地势,弯弯曲曲、起伏不平,在峡谷两侧山路中穿贯村民依山而建的村庄,到处可见炊烟袅袅、绿山清水、小桥流水人家,好一幅新农村田园风光的景色。
水江镇位于宜春市,距市区60公里,地处袁州区西北部一个边区乡镇,毗邻有萍乡市东源、鸡冠山、桐木等乡镇,西距319国道10公里,距上粟县只有15公里,南距萍乡市23公里。
这里四面环山,耕地面积1万多亩,其中:水田9千余亩,山地面积75万多亩,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煤含量最大,现正在开采的矿山有神山坑煤矿。
目前,现水江有10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8个中小学校,总人口2万多人,近6千余户。
水江村民居住在群山环抱之中,很多地方都有天然旅游景点,红色遗址,到处都是山泉涌流,水清澈透明,无污染可直接饮用,宜人宜畜宜灌溉,而且矿物质丰富。
水江不仅有“武术之乡”之美名,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有完好的古朴毛泽东故居,闻名长征时期飞夺沪定桥战斗七十二勇土之一刘梓华就是水江人。
自古至今,水江村民淳朴厚道,曾经受到过毛泽东等老一辈闹革命的进步思想熏陶,至今民风正派,自食其力,靠种植水稻、养殖,办企业等以及外出务工改变山区农民的生活。水江人民靠自己双手,辛勤耕耘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水江还是一个人底蕴辈出的地方,水江人彭发生写出了一本《山道弯弯》书籍,生动地描述了水江情感。小洞村党支部会编了一本《峥嵘岁月》书籍,叙述了发生在小洞村的大小红色故事。随后,水江镇党委编写出了一本《红色记忆》书籍,讲述了水江苏区革命斗争史等,很受鼓舞,激励水江人民奋发进取,面向末来,凝聚力量,水江人象往常爬山行走在山坡一样,脚板功力踏实稳步朝着奔小康大道正在前进。
红薯生姜、毛豆茶叶、药材百合等都是水江的盛产农作物,林产以杉木松木、毛竹茶油等为主,还有养殖业发达,以牛羊、猪鸡等野生珍禽为主,以及有机绿色蔬菜等。在水江许多村民人家,用柴火灶烧出独特风味的狗肉菜肴,喝杯乡村自酿的红薯酒,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给我感触最深的不得不提到水江派出所,我很敬重在边远山区工作的民警,特别是地处边陲的派出所,往年边界纠纷时有发生,涉及两地公安协作好也是一门艺术。他们啥小家顾大家,常年在山区忙碌,有事十天半个月不能回家团圆一次,为水江人民安居乐业,默默无私奉献。
特别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民警更是坚守在所里值班备勤,同水江人民一起迎接新年第一轮阳光,盼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些,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这种体验,真的是不容易,让我很受感动。
很多人没去过水江,更不知道派出所的位置何处,我感觉水江镇所处位置疑似一个英文字母“f”型,水江派出所的位置就在“f”的顶端,在你的心里多少会留点印象吧!
水江派出所现有民警4人,辅警6人,勤杂人员2名。所长李毓是一名空军军转干部,先后在下浦、洪塘等派出所工作,荣立过三等功、宜春市“十佳亲民警察”称号。教导员邹卿于2009年江西警察学院毕业参加国考,被公安部十四局录取,工作两年后因考虑在江西宜春市公安工作的妻子分居两地,双方都无法正常调动到一起工作的情况下,邹卿选择了放弃在十四局的良好工作环境,重新参加江西省招录考试,有幸考入到宜春市袁州公安局,先后在袁州公安分局禁毒大队,中心城区灵泉派出所励练多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近年来,水江镇辖区治安稳定,没有发生过大的刑事案件和恶性事情,唯有“六合彩”使有些村民上当受骗,至今,在派出所民警经常以案施教,宣讲相关法律,许多上当受骗村民比往年逐渐减少,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前任第六位所长邹爱华身有感触,扎根边陲水江派出所一干就是8个年头,两鬓白发浓缩警民鱼水情,虽然调离水江一年多,许多干部群众和他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经常念道。
该所成立于1995年11月,原址在镇西面一条老街坊处,于2010年选址新建派出所,占地面积1000平方余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余米,一栋坐北朝南四层单边走廊结构办公楼。
东面是一排警官食堂、餐厅、停车库外,围墙之隔便是大片丘林茶山,每当开花季节,四益花香飘进院内,香味扑鼻,不用走出院内就可以赏花悦目。
在所的西面,是条环形公路仅靠所大门而过,公路对面空旷的田野和村户人家,高低起伏、错落有层,自然形成多块水稻梯田,每年春耕、栽禾、稻熟等不同时期,这片田园风光很有观赏趣味。
举目遥望远处山峰,山脉连绵、绿山峻岭、叠峦起伏,山脉那边便是毗邻的桐木乡镇,又是另一番乡村景象。
最让人特别引人注目的距派出所直经200米左右的山岗上,巍巍矗立的水江烈士陵园中那块纪念碑,为了新中国诞生,有432多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铮铮铁骨的红军战士永垂不朽!每年的清明节,派出所全体民警和辅警,随着水江镇干部、群众一同来到烈士纪念墓碑前献花、敬礼、默哀来追思英灵, 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鼓舞大家兢兢业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随着警务工作的发展便民需要,袁州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蔡宜萍,先后多次深入水江最边陲的派出所走访、视察警务工作,与当地镇政府袁宝贵党委书记商议派出所的发展建设,更好地为当地持续稳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共同关心驻所民警工作和生活情况,让民警更安心边陲派出所工作,做好山区村民服务,无不牵挂各级领导的心思。
今年,在水江派出所院内靠公路一侧,投资一百多万元新建起了一层160多平方米的接处警室、户政办证大厅,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宽趟明亮的便民服务窗口,给村民带来了很大便利,再也不需进派出所院内就可以直接进入大厅办理身份证、户口等相关业务,给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通道和平台。
同时,还对原有的派出所办公楼也进行了完善装修,室内和外墙焕然一新,所院内还扩宽了平面,接装了路灯,与镇主要街道、公路两边的路灯共享,一改过去派出所只有借室内余光照明漆黑的黑夜现状。现在,不仅派出所院内外的灯亮了,民警在黑夜孤独时候的心中那一盏灯也被点亮。
水江地处湘赣边界,是老苏区革命根据地,尤其是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出发,从慈化余坊、圳口、小洞、沧溪到达水江,当年毛泽东就住在水江的快荣村,至今居住遗址保护完好。
此后,还有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和孔荷宠领导的红十六军等中央红军在水江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水江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参军,不怕流血牺牲,跟着部队上井冈山,经历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只有少数人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要时常不忘倒在革命征途中烈士们,英烈永垂不朽。
沧海桑田,峥嵘岁月,为弘扬红色文化激励和鼓舞后人,现水江镇政府正在修善红色遗址,新建“梓华广场”正在接近扫尾工程,打造一条红色乡村旅游景点通道,让更多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水江、了解乡村风土民情,让红色教育代代相传。
我们沿着水江红色苏区星光小道,去追寻党的足迹,瞻仰红色革命圣地遗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年代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吃红色农家饭,接受红色乡村教育,宣讲“十九大”会议精神进村户,为贫困户献片爱心,让老苏区人民感觉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的温暖再现。



